却说孙权聚集百官,商议退蜀兵之策。正好有人前来禀报,说是带压力刘辩绝了孙权的求援。
江东麾下文武听到以后,心中一片惨然,就连孙权也有些沮丧了。
时有顾雍出班说道:“王上不必忧虑,我们还有兵甲十五万,大将十余员,偏将数十,将校数百,我们跟蜀兵之战,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孙权闻之,这才稍稍的收了一些心思。
此时,正有细作前来禀报说是,蜀王刘协率领本国大兵,及五溪蛮人剩下的荆南番兵数万人,又有洞溪蛮族。
五溪汉将杜路、刘宁率领二支兵,水陆并进,声势震天,向我方而来。现在蜀军的水路军已出巫口,旱路军已经到了到秭归。
时孙权问众人有何计可以退敌,众皆默然,无人说话。
孙权叹道:“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陆逊,今陆逊已经被我罢免,已经无人与孤分忧也!”
孙权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有一员少年将领,出班上前,奋然而出,跪在地上,向孙权禀奏道:
“臣虽年幼,但是我也颇习兵书,故愿恳请王上,能够给我数万之兵,前去攻破蜀兵。”
孙权凝眉视之,乃孙桓也。
此时的刘协已经到了秭归驻扎,刘协接到吴班的禀奏之后,大怒道:“量此小儿,安敢与孤王相抗乎!”
当即有吴懿、费诗、严颜几人,向刘协请求出兵,刘协允之,并嘱咐他们,此行一定要小心从事。
三人拜辞了刘协之后,会合先锋吴班,一同向吴地进兵,列成阵势。孙桓听到蜀兵后军已经到来,与先锋吴班汇合,扎下多处营寨。
蜀、吴二方两阵对圆以后,孙桓领李异、谢旌二将,在旌旗之下站定,向蜀军那边眺望。
半晌之后,孙桓见蜀营那边,走出来了二员大将,皆身着银盔银铠,白马白旗。
上首的乃是严颜,手中持着大钢刀,下首站着吴懿、费诗二人,一人拿枪,一人举茅。
两军会面以后,严颜当即大骂道:“孙桓竖子!竟敢率兵,前来抵抗我们,真是不自量力,且看我稍后,斩将此人,以建首功。”
孙桓亦大骂道:“兀那皓髯匹夫,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中养老,居然还敢前来,我都不稀罕去斩他。与他对的,输了是耻辱。赢了也不甚光彩。”
严颜最忌讳人家说自己年老,今闻孙桓之言,当即大怒,举刀上前,直向孙桓而去。孙桓身后谢旌见之,未及孙桓发话,便骤马来迎严颜。
两将战有三十个回合吧,谢旌不敌严颜,遂拖刀拍马败走,严颜乘胜向谢旌赶去。
孙植身旁的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
严颜与李异战了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时有吴军中裨将谭雄,见严颜英勇,李异不能取胜,却在吴军后面,放了一支冷箭,正射中严颜所骑之马。
严颜坐下宝马,负痛奔回本阵,未到蜀军阵中,便扑地便倒,将严颜掀在地上。李异见之,急走到严颜的身旁,轮起大斧,望严颜脑袋便砍。
正此时,忽然有一道红光闪处,李异顿时落地,原来吴懿见严颜催马回来,正准备接应他的时候,忽见严颜坐骑倾倒,李异赶来,吴懿当即大喝一声,劈李异于马下,救了严颜。
蜀军当即乘势掩杀,孙桓大败。之后,两军见天色已晚,遂各自鸣金收军。
次日,孙桓又领兵前来挑战。严颜、吴懿的你跟齐出。
严颜立于阵前,单向孙桓挑战。
孙桓大怒,当即便拍马轮刀,与严颜大战三十余回合,孙桓气力不加,大败回阵。
严颜、费诗几名将军,率兵直追杀入吴营,吴班引着张南、冯习驱兵,跟在几人后面,上前掩杀。
吴懿奋勇当先,杀入吴军之中,正遇孙桓副将谢旌,被吴懿上前一矛刺死。
吴军见之,顿时心神不稳,当即便四散奔走。蜀中四将得胜收兵,只不见了费诗。正此时,费诗领兵回来,其押解着一人,正是昨天放冷箭的谭雄也。
严颜当即大喜,几人遂一同回本营,斩首沥血,祭了死去的宝马。遂写表派人,到刘协之处报捷。
孙桓折了李异、谢旌、谭雄等许多将士,力穷势孤,不能抵敌,当即便派人回吴地,向孙权求救。
此时,蜀将张南、冯习对吴班说道:“现在吴兵已经势败,我们也正好乘他们虚弱的时候,前去劫寨。”
吴班说道:
“孙桓虽然折了许多将士,可是朱冶的水军现在还在江上结营,还未曾损折任何的兵马。如果我们现在去劫寨的话,倘朱冶的水军上岸,断我等之归路,如之奈何?”
朱冶从之,遂令崔禹引一万军先行前去。
就在当天晚上,冯习、张南、吴班分兵三路,直杀入孙桓的营寨之中,四面都是火起,吴兵顿时大乱,纷纷寻路奔走。
且说崔禹正行走之间,忽见前方火起,急催兵赶紧前行。崔禹的兵马,刚刚才转过面前的山坡,就忽然听到山谷之中鼓声大震:左边严颜,右边吴懿,两路夹攻而来。
崔禹闻之大惊,正想要退走的时候,正遇到严颜追赶前来,崔禹上前,与严颜只交战方才一个回合,就被严颜生擒而回。
朱冶听知此事之后,知道情况时分危急,遂将船只先行下水退后五六十里去了。孙桓率领败军逃走的时候,就问自己的部将说道:“前去何处城最是坚固,粮食充足?”
有部将上前说道:“从此地去往正北的地方,有一处彝陵城,可以暂时作为我们的驻兵之地。”
孙桓遂引败军急望彝陵而走。孙桓等人,才刚刚进得城池,吴班等人,已经追赶了过来,到来以后,吴班当即让自己的兵马,将城池四面围定。
吴懿、严颜二人等押解着崔禹望秭归而来。刘协闻之大喜,当即传旨将崔禹退出去斩了,当即便大赏三军。
自此蜀军威风震动,江南诸将无不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