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喧嚣中。
知玉才有一种真的要出嫁了,来这个家才两年多,就要去融入另一个家庭。
还好是自己选的,还好离娘家这么近。
知玉很恍惚,看着穿越种种阻拦进来的冯跃。
他对着自己笑,知玉也望着他笑。
听到旁边的起哄声,才害羞的低下头。
跟着冯跃出了房门,去堂屋跟爷奶、父母告别。
姥姥姥爷也来了。
拉着知玉的手,叮嘱冯跃好好照顾知玉。
许爷爷也说道:“两个人好好过日子,早点生个大胖小子。”
许母看着知玉憋着泪。
知玉也有些忍不住。
旁边的堂姐起哄道:“阿玉,你嫁这么近都想哭,那我们怎么办。”
逗的知玉破涕为笑,是呀,这么近,不至于。
堂屋的气氛才好些。
拜别长辈后,冯跃带着知玉出门了。
离得近,冯跃带着自行车队绕着大队骑了一圈才回道冯家。
在许家凑过热闹的一些人,又到了冯家。
院门口十分热闹。
大家迎着一对新人到了堂屋,在毛主席画像面前宣誓。
“从今天开始,拒绝婚姻物质化,拒绝婚姻自私化,拒绝婚姻随意化,用诚挚注解婚姻直到永远。”
“牢记责任,携手开创幸福生活!”
许大队长念着对新人的祝福。
等知玉被送到房间,婚宴也开始了。
冯大嫂抽空给知玉送了些吃的垫垫肚子。
这会才十点多,知玉倒是不饿,不过也吃了两口。
朱珠带着魏嫂子进来,
“你这嫁的近好呀,没怎么折腾。”
范艺将手上的礼物送给知玉。
“这是我跟你云嫂子一起送你的,保证用的上。”
知玉好奇,想打开,范艺笑着阻止,“晚上再打开吧。”
朱珠笑的暧昧,显然她之前也收到一份。
“你这时间选的不刚好,也就我可以调休,来参加。”
“是呀,没关系,等周末在小院再请大家一起吃个饭。”
“行呀,那好呀,我提前调班,我这吃两次的真是太好了。”
范艺开心的应道。
“你们出去吃饭吧。朱珠你带好魏嫂子。”
“知道了,我们先去入坐,等你来敬酒。”
朱珠说完,带着范艺出去吃酒。
院子里大家也陆续坐好,也准备开席了。
等到冯跃来带着知玉去敬酒。
冯大哥带着冯跃和知玉去敬酒。
冯家亲戚,知玉都认识的差不多。
二舅舅二舅母因着叶如如的事情,很感谢这对小夫妻。
大家想灌酒的,也被二舅舅挡过去了。
“小两口结婚呢,喝的醉醺醺的,不成事,大家意思意思。”
知玉听着脸红,忍住想往冯跃背后藏的冲动。只当听不懂。
来吃酒的,都是相熟的,敬酒时不免打趣两人。
“知玉也结婚了,这真是快呀,明年可得给冯家生个大胖小子。”
一个大娘道。
旁边的也说道:“是呀,知玉,别想着有工作,就晚生孩子,到时候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知玉不管其他,今天她结婚,也不会去反驳,都笑着应下。
“婶,是你在这边吃酒呀,那就是我叔在我娘家吃,你说的我都听着呢,多吃点菜呀。”
冯大哥带着两人,将十桌的酒都敬了,等最后,两人才在朱珠和范艺这一桌朋友这停下来。
刚好两人的一张椅子上就坐着她们两个,朱珠往中间移了移,给知玉让个位置。
“要吃点东西吗?”朱珠问道。
“不吃了,喝的好饱,等敬完这一桌,再去上厕所。”知玉小声的跟朱珠说道。
今天县城上班的多,来的朋友也就是在乡下的同学。
李样隔了半年再来第九大队。
也是感慨万分。
他带领着他们大队办的养殖合作社,也开始收益了,这会正是意气风发。
今天的一道兔子肉,就是从他们大队购买的。
养殖半年的兔子,能出栏了,母兔也开始繁殖了。
对于老同学,也是十分感激。
“来来来,终于到我们这一桌了,好好喝呀。”
他起哄道。
冯跃自知总是要喝点的。
带着知玉给一桌敬完酒后,就开始跟同学朋友喝酒。
不过也知道控制着量。
只说是怕工作有需要。
他的工作特殊,大家也不好多灌。
冯大哥也替了不少的酒。
冯小叔没有回来,不过寄回来的信里夹的汇款单上有200元。
大家也陆续离席。
知玉和冯跃一起去送亲戚。
亲近的,晚上还有一餐。
志和跟志平过来。
也跟两人告别。
冯跃送着两个小舅子离开。
志和还好,志平总有种想将他姐带回去的冲动。
“好了,回去了,这离得近,在县城都住一起呢。”
“知道了,大哥。”
志平兴致缺缺的跟着志和后面回去。
冯进在后面喊他都不想理。
冯进嘟囔一句小气鬼,就回了院子。
范艺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另一个婆婆带着。不过调休也想多陪陪孩子。
就想先回去了,朱珠也跟着先走。
知玉送两人出门。
“你去忙吧,我带着魏嫂子呢,我回家拿了东西就回县城,后天上班了见。”
“好,后天见。”
等两人走远了,知玉才进院子。
这以后,周日回大队,就是回这边了。
知玉抬头望着天空。
上班两年后,好像更能接受身份的转变。
“阿玉快来。”冯大嫂跟一伙亲戚在一起,招呼着知玉过去。
“来了,大嫂。”
知玉也过去,跟大家寒暄。
二舅母拉着知玉的手道:“你表姐也想来,不过昨天孩子感冒了,不放心,怕她婆婆乱给吃东西,就没有过来了。”
“没事,孩子重要。等有空了,再跟如如表姐聚。”
有高家长辈压着,如如的婆婆算是消停了,可能也有大孙子的缘故。
亲戚一起,最多的,就是夸奖和催生。
知玉也是都应下了。
心中却在想,我才十九呢,被催着急了,才这么早结婚,生娃,那都是几年后的事了。
晚饭开始的早,有些亲戚离得远。吃完好早回去。
差不多四点就开始。
大家也都才吃完,也不是很饿。
吃饭,就是单纯的不想浪费粮食。
等饭后,送走亲戚。
冯大伯一家和冯爷爷冯奶奶也回隔壁自己家。
这边院子才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