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管多尔衮如何筹谋,都已经无法改变后金的颓势。哪怕是郭大靖易地而处,也无法抵挡他自己竭尽全力打造出来的滔滔大势。

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力更生的改变。即便是朝廷不支持,也不过是把东江军平辽灭虏的时间延后一些。

而且,不仅是建虏在衰落,大明也将在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风雨飘摇。外敌要灭,体制内的约束也在减弱,东江镇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再见到回返东江镇继续担任监军太监的方正化,通过与他的谈话,郭大靖更加确认了这一点。

“郭帅对于形势的分析判断,对于平辽灭虏的想法,万岁可是十分赞赏。”方正化的态度比原来更加客气,笑得温和又可亲,“郭帅也有了上奏的权力,这圣眷真是没说的。”

直接上奏疏,给崇祯提建议,这样的圣眷,郭大靖不是很稀罕。

如果崇祯能够纳谏如流,那“因粮”和“清屯充饷”两大救国之策,是怎么变味儿,最后又不能施行的?

要兴利除弊,哪一项改革不触动得罪既得利益集团?

自己提的建议,崇祯或许能接纳,但秋后算账恐怕也免不了。因为他既没有担当,又最喜欢委过于人。

“万岁英明。”郭大靖胡乱向某个方向拱了拱手,谦虚地说道:“末将是个武人,也只能对辽东的形势,如何尽快击灭建虏,提些不成熟的意见。”

方正化呵呵笑着,也不多说。

他已经了解郭大靖的脾气禀性,回到东江镇不比在外面,有毛文龙在上,郭大靖肯定有所保留。

“方公公此番带回了东江军的伤员,郭某在此谢过。”郭大靖这回是真心诚意的致谢,这批养好伤的将士,又使东江军多了不少强兵猛将。

方正化摆了摆手,说道:“这是杂家作为监军应该做的,只是有些重伤员未能撑过去,心中实在是愧疚不已。”

郭大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方公公已经尽力,也不必愧疚。烈士们会得到后人的瞻仰祭拜,他们的亲人也不会有饥馁之忧。”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说道:“不知今年可有什么大行动,到时候可别又把杂家撇到一边哪!”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方公公既然不怕艰险,那郭某率军行动时,定然不会忘了方公公。”

方公公微微颌首,露出了笑容。

崇祯对文官武将的猜疑越来越重,只有宦官才是他最信任的。曹化淳掌御马监,指挥勇卫营,就表明了这个用人的趋势。

而要让崇祯青眼相加,不仅得是宦官,还要知兵,懂军事,这应该是崇祯最需要的人才。

跟着东江军打上几个胜仗,方正化估计就差不多了。放眼宦官中,谁有他这么多的实战经验,都是纸上谈兵罢了。

“这一路行来,眼见得辽南三州是愈发繁华。”方正化看着郭大靖桌案上的厚厚文件,感慨道:“这皆是毛帅、陈帅,以及郭帅的功劳。朝廷若有如此用心的官员,万岁也不必殚心竭虑,日夜操劳了。”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万岁勤勉,不下太祖。但具体的工作,还是要交由官员去办。只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万岁不用事必躬亲,太过劳累。”

崇祯要是不那么勤勉,兴许大明还不会那么快地灭亡。在错误的路上奔跑,越是卖力,偏离得越远。

“对了。”郭大靖岔开话题,说道:“战马、精铁、料豆、硝磺,这些可都是东江镇急缺的,粮饷倒在其次。要想尽快地平辽灭虏,朝廷的支持至关重要。”

方正化点了点头,说道:“万岁已经看到了毛帅的奏疏,并令兵部尽力调拔。”

东江镇虽有外购渠道,却也是以防万一。如果朝廷能够供应,便省了很多事。不要白不要,给点是点。毛文龙和郭大靖都是打着这样的心思。

当然,按照崇祯的急性子,给点物资,肯定就急着见到成效。

在遵化,东江军能击败建虏;在辽东,也一定能胜利。他不知兵,却喜欢指手划脚,哪里知道战争的复杂性。

所以,即便郭大靖有三年平辽的信心,也不会说出来,以免重蹈袁大督师的覆辙。

郭大靖对于方正化的答复,看似十分满意,露出欣慰之色,拱手道:“东江军的物资,还要劳方公公多加催促。”

方正化微笑颌首,说道:“这以后嘛,自不会再象袁崇焕主政辽东时那般。”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袁崇焕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已是罪不可赦。”

毛文龙和袁崇焕已经撕破脸皮,郭大靖等东江军将领也对袁崇焕怨恨甚深。这些都是方正化所知晓的,在此说出来,有安郭大靖之心的意味。

郭大靖对此只是淡然一笑,袁崇焕死不死,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他已经不可能咸鱼翻身,这还要拜关宁军所赐。

作为非辽系的高官,袁崇焕也能被归在被辽西军头坑死的名单之列。可惜,袁督师整日如在梦中,还以为他真的可以驾驭辽西军头。

反正郭大靖对于辽西的辽饷利益集团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甚至于还有很强的戒心,提高着十二分的警惕。

这帮家伙已经被朝廷冷落,夹在山海关和建虏之间,作为关门的缓冲,也就相当于炮灰。

可狗急跳墙,他们会不会搞什么阴谋,比如向建虏走私战略物资,以谋取利益,或是养贼自重?

投降建虏是暂时不可能的,现在的建虏正处于困难时期,都吃不饱饭,祖家军投过去喝西北风嘛?

但辽饷利益集团肯定也清楚,建虏被灭之日,也是朝廷再不需要他们,下狠手对付他们之时。

袁崇焕的倒台,又牵连了诸多的官员,辽饷集团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和支持者实力大降,或是隐藏起来,不敢再公开发声,这也逼得辽饷集团不得不自救。

坐以待毙,显然是不可能的。郭大靖认为在朝廷定量供应粮饷的情况下,辽饷集团很有可能通过觉华岛水师,进行走私贸易。

东江镇能外购物资,辽镇也能。伪装成商人,从天津、登莱购买粮食、布匹等物资,再转手高价卖给建虏,以牟取暴利。

等到朝廷要收拾他们的时候,就是不造反,个个也是富家翁了。或许,可能,辽镇的那些家伙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郭大靖想到了这些,却没有马上提醒方正化。毕竟,现在还没有证据,朝廷也不会相信辽镇会如此没有底线。

但从历史上看,辽镇已经坑害了多少友军。从萨尔浒之战开始,再到建虏占据大半个辽东,未战先逃、保存实力,桩桩件件都是明证。

从祖大寿到吴三桂,辽镇还真是一脉相承,祖传的逃跑技艺,也越来越成为听调不听宣的军阀。

是朝廷无能,也是皇帝没刚。因为在当时,辽镇是不可替代的,皇帝和群臣也只能干咽着这口气。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有东江军抗衡着建虏,朝廷敢于压制辽镇,并逐渐地削弱其实力。

只要关门能守住,辽镇又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只能依靠朝廷的粮饷,从而被朝廷步步控制。

先调非辽人将领,比如曹文诏等人;然后再调辽人军官,一点点地把辽镇分化瓦解掉。

这是崇祯和新任兵部尚书梁廷栋,以及其他朝臣反复商议的结果。第一步已经顺利实施,那就是收缩兵力于关内,把祖大寿所部控制在宁远。

随祖大寿守卫锦州、大凌河城的,是他的嫡系,郭大靖篾称其为“祖家军”,大约在三万左右。

宁远的人马在孙承宗、满桂、马世龙等人的威压下,已经撤回关内,在蓟镇得到安置。家眷在此,再逐渐消化,这些兵将也就不再属于辽镇。

说白了,祖大寿和他的三万余人马已经被堵在了关外,形同孤军。

这与东江镇以前的处境颇为相似,但辽镇可没有郭大靖这样的穿越者,能够绝地重生,振作崛起。

送走了方正化,郭大靖思虑再三,还是下达了命令,让人急送水师。

平辽灭虏的战略计划已经制定并在实施当中,郭大靖可不想看到建虏突破封锁,从而拖延时间,甚至是给东江军造成更多的损失。

…………………

宁远。

身材魁梧、四方大脸,加上身上披挂的盔甲,显得威武不凡的祖大寿巡视着城防,身旁身后则是何可纲、祖可法、祖大乐等亲信。

袁崇焕重新上任辽东督师后,排挤了满桂和赵率教后,很快就上奏朝廷,“今自总兵而下协镇参游守备共五十缺,因请更补将领祖大寿等五十员……”。

对袁崇焕言听计从的崇祯二话不说,立刻答应,“所补用将领皆从之”。

这一番人事变动,袁崇焕是向辽西军头示好拉拢,但却意味着辽镇向军阀化又迈进了一步。

五十员将领中,光是祖姓军官,便有十一人之多。其他的如何可纲、张弘谟、吴襄、谢尚政等人,也都是辽系将领。

不仅为辽系军官请功请赏,袁崇焕还不断地向朝廷要钱要粮,甚至把给林丹汗的抚赏银都给挪用了。

袁督师又通过调整辽西、蓟镇、天津、东江等地军队军队的额饷,把账面上的辽饷猛增到了每年四百八十万两。

但袁崇焕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如此掏心窝子地对待辽镇,以为已经融入了辽西将门集团。在北京城下,关宁铁骑的窜逃,却给了他致命一刀。

而祖大寿也是做梦都没想到,郭大靖率东江军的跨海勤王,又狠狠地打了所谓的“关宁铁骑”一记狠狠的耳光。

在祖大寿等人看来,在建虏纵横京畿的时候,朝廷除了他们还能依靠谁?最后还不是得捏着鼻子请他们回去。

到时候,建虏也抢得差不多了,要班师出关了。关宁军在后欢送一番,做做样子,也就交代过去了。

至于为辽饷集团剖肝沥胆谋利益的袁大督师,既然坏了事儿,那就弃子呗!反正不是辽人,也利用完了,一个南蛮子还想成为辽饷集团的首脑不成?

可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祖大寿等人的意料,东江军横空而出,一场惊天大战重创了建虏,还生擒了皇太极,风头无两,也把关宁军踹进了尴尬的角落。

这下子,朝廷的腰板又硬了,再无见召。

潜台词也很明显:没了关宁军,照样玩儿得转。你们不是不听朝廷旨令嘛,不是想拿一把嘛,现在就把你们当臭狗屎一样不理不睬。

祖大寿带着部队一气跑回锦州,不断传来的消息,令他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建虏完蛋了,用不着你们了。以为自己是谁呢,东江军比你们强百套。

除了朝廷的不闻不问,祖大寿等人也害怕呀,他们的窜逃,形同叛乱,完全可以被冠以“叛军”的罪名。

可事到如今,他们又不能厚着脸皮再入关。建虏都打完了,京城也安全了,你们入关岂不是心怀叵测?

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终于等到了结果。叛军的罪名没有落下来,但关宁军在朝廷眼中的地位却是一落千丈。

先是马世龙接管山海关的防御,接着是孙承宗、满桂到了宁远,利用他们在辽东任事时的威望,以及朝廷的威压利诱,将宁远的守军全部撤回关内,成为了山海关和蓟镇的守军。

最后就简单了,圣旨一道,命令祖大寿率部放弃锦州、大凌河,退守宁远和觉华。

没有商讨,明告诉你,以后的粮饷就走海路到觉华岛。锦州、大凌河,才没人给你们运送呢!

这一招儿可谓是釜底抽薪,一下子击中了祖家军的要害。

粮饷全靠关内供应,正是辽镇花费巨大的原因之一。至于那点屯田,收成连塞牙缝都不够。

万般无奈之下,祖大寿只得带着祖家军灰溜溜地撤出锦州、大凌河,回到几近空城的宁远驻防。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大周九皇子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日月悬空江山百美图大秦:阿房之子,我为千古一帝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三国大军湿家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