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津,东江镇的专用码头。

码头外早已建起了几排棚屋,并留下了一百多的水师官兵看守。

而直到今天,大批流民的到来,却显得东江镇之前的准备是如此不足,棚屋有如杯水车薪,水师官兵也显得人单力薄。

本来从西北逃荒来此的流民并没有那么多,但一路走来,连带着山西、河南,甚至是北直隶的穷困百姓,也得知辽东的安置政策,闻风而来。

大灾害已经开始,从陕西开始爆发,逐渐沿着黄河向东席卷,波及到了其它省份,并愈演愈烈。

陕西已经数年大旱,流民遍地,民乱蜂起;

崇祯三年至十七年,河南“赤地千里,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中原生灵疏》中:黄叶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北方各省的灾害情况虽然没有陕西那么严重,但局部性的灾害却几乎年年都有。

比如山东,万历四十三年大旱,104个州县受灾,“雨无涓滴,田禾槁枯,千里如焚。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死者山积……逃死者十之七八,尚存者十之二三,人烟鲜少……。”

崇祯元年,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间数万间,溺数万人;

崇祯元年夏,畿辅旱,赤地千里;

崇祯二年,陕西、山西饥;

崇祯三年,山东大水……

在古代,基础设施的缺乏,科技水平的落后,运输水平的不足,信息传输的缓慢,导致了官府效率的低下,百姓在大灾之中的无能为力。

如果说以前,辽东的建虏肯定会成为灾民迁徙的绝对障碍。战乱,应该是排在饥饿之前的最大顾虑。

但现在,经过遵化大捷,奴酋皇太极京师授首,极大地打消了灾民的担忧。

在朝廷的宣传和鼓动下,在东江军的大胜之后,很多百姓都产生了建虏日薄西山,很快就会灭亡的印象。

加上东江镇给出的政策十分诱人,官府的赈济又匮乏无力,为了唯一的生存之路,百姓们冒险而来,也就并不意外了。

几十口大粥锅煮着粥,从旅顺运来的土豆、玉米就是主食,也是灾民们裹腹活命的美味。

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女娃,手里捧着个破碗,乖乖地站在队列里,缓缓地向前移动着。她已经很疲惫,很饥饿,精瘦的脸上现出焦急,不时回头张望。

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瘦弱不堪地倚坐在一棵树旁,有气无力地望着这边。

显然,她已经虚弱得难以挪动,只能等着女儿拿来吃食。一碗粥,将是她活下去的希望。

两个虽然瘦削,但还有些力气的男人突然插进领粥的队伍中,引起了拥挤和骚动。

小女娃被推撞了一下,本已没了多少力气的小身体摔倒在地,破碗脱手摔在地上,碎了。

哇的一声,小女娃从地上坐起,望着碎碗,大声哭了起来。

不远处的女人张着嘴,发出微弱的声音,费力地想挪动身体,却无力地倒在地上。

人们敢怒不敢言,那两个男人却视若无睹,只是瞪着前面冒着香味和热气的粥锅。

“把那两个王八蛋拉出来。”一个充满怒气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李海东带着几个士兵大步走近,他阴沉着脸,伸手指向了那两个男人。

士兵如狼似虎地扑上去,拉出两个插队的男人,便是拳打脚踢。两个男人痛叫着,却无人同情,都是冷漠或快意的眼神。

李海东上前拉起了小女娃,给她擦干眼泪,领着直接走到队前,对临时召来,负责盛粥的百姓吩咐道:“拿个大碗来,先给她盛。”

百姓恭敬地答应着,拿过一个粗瓷大碗,盛得满满的,还放了个铁勺子,端给李海东。

李海东点了点头,接过粥碗,转头对着小女娃露出微笑,说道:“走,到那边吃去。”

小女娃眨巴着大眼睛,伸手指了指,“娘亲在那边,我要喂她吃。”

李海东看着已经被别人扶起,重新倚靠着树干的妇人,领着小女娃走了过去。

小女娃一勺一勺地喂着母亲,即便饿得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也只是干咽唾沫,不肯自己吃上一口。

李海东在旁边看着,眼中闪过感动,也有几分赞赏。转身走开,不一会儿又端了一碗粥送过来。

“粥管够吃。”李海东把粥放在旁边,说道:“还有棚屋,专给妇孺暂住,你们吃好了,便去那边找管事儿,会为你们安排好的。”

妇人似乎有了些力气,原来死灰的眼神中有了些灵活,用力低下头去,用虚弱的声音道着谢。

“谢谢官爷。”小女娃趴在地上,给李海东磕头。孩子很实诚,头磕在地上,沾了一脑门的灰土。

李海东笑了笑,伸手扶起她,用袖子给孩子擦了擦,拍拍小女娃的脸蛋儿,转身离开。

排队领粥的队伍变得有序,百姓们充满敬畏地看着荷枪挎刀的士兵。两个鼻青脸肿的男人连头都不敢抬,老老实实地排着队。

规矩是再三交代的,但嘴上的说教,远不如一次暴力的纠正。这种争抢的事情每天也都会出现,光靠着这些人手,李海东已经觉得捉襟见肘。

但百姓到了,身体多很虚弱,总要养上三五日,才有体力进行海上的颠簸航行。

“接到急报,应该很快会派人来支援。”李海东望着人头攒动的移民,紧皱着眉头说道:“但我们也不能光等着,去买材料,发动灾民,自建席棚,先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睡觉休息。”

“是,卑职这就去办。”赵华京拱手一礼,转身欲去。

赵华京是李海东在天津发展的手下,熟悉本地情况,也甚是精明强干。

“多带几个人,再买些米粮。”李海东抬手止住赵华京,又交代了一句。

看着赵华京带人离开,李海东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尽管码头仓库内存放了不少土豆、玉米、食盐,但出乎意料的灾民数量,可能也支撑不了太久。

天津地处河海要冲,漕运的重要商港,粮食是不缺的。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情况,等到灾害严重,大旱持续,内河水运几乎断绝,南粮北运受阻,北地百姓才真正是水深火热。

…………………

在大连的郭大靖收到陈继盛转来的天津情况的报告时,从旅顺已经紧急发出数船粮食,随船而去的是两百官兵,以及几十名政务官员。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山东,大水过后,一无所有又面临饥荒的百姓,成千上万地涌至登莱。

登莱巡抚孙元化还算仁心恤民,调动官府力量暂时安置灾民,也节省了东江镇的不少工作。

尽管移民的数量超出预料,至少是没想到会在今年有这样一个高潮。但东江镇的粮食数量还够支撑,且秋收在即,年景不错,也没有什么担忧。

“山东的倒还好说,天津的恐怕不全是移民。”郭大靖放下报告,有些无奈地说道:“蹭上几天饭,有了力气的话,不少人可能会改变主意。”

周庆没看到实际情况,也不好做出准确判断,但听郭大靖的口气,也不打算费力气进行限制和甄别,便笑道:“这也没有好办法,权当施粥行善,打出好名声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转向何贵忠,调侃道:“何老板好福气啊,在京城繁华之地,酒店开得有声有色,还有了好妹妹,一起回了辽东。”

何贵忠挠着头讪笑两声,说道:“大人莫要取笑,这个,也是凑巧,凑巧。”

“缘份嘛,还不都是凑巧。”周庆笑着说道:“我看,也别这么对付着,给人家个名分,你也有了家,两下都放心。”

郭大靖连连点头,说道:“把家先安顿好,也好给你安排工作。不就差个名分嘛,干脆利落地捅破窗户纸就完了。”

何贵忠嘿嘿笑着,说道:“我要先提吧,好象是在逼迫她;她呢,脸皮儿又薄。”

“那我来给你说亲做媒。”郭大靖爽快地一摆手,说道:“今天有些晚了,明天我上你家去做客,顺便把这事儿说定了。”

“郭帅大驾光临,我还真得准备准备。”何贵忠笑着说道:“这吃得不能太寒酸,周兄也一块儿去,咱们好好喝上一顿。”

周庆赶忙摆手,说道:“说亲嘛,我就不去了。成亲的时候,那是一定要去闹洞房的。”

郭大靖站起身,说道:“那咱们现在就走,我呢,顺道认个门,明天就不用你接了。”

对于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地的老兄弟,郭大靖真心希望他们能过得好。都是在战乱中家破人亡的,重组家庭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从何贵忠的言辞描述中,不光是郭大靖,连周庆都猜出这事儿就差一个明说。既然如此,郭大靖索性做一回媒人,说一回亲,成全了这桩好事。

也正如他所说的,何贵忠若是成了家,安排的工作就会有变化,不能派他再长期在外。

本来,何贵忠有经商的特长,郭大靖准备派他去主持盘锦的马市。现在,只能换个人。当然,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离开大连的时间越来越近,也就几天的时间,郭大靖便要重返军队,全心谋划秋天的作战计划。

土豆、黑麦因为是早熟品种,要比玉米提前半个月收获,也意味着建虏统治区内的秋收也要晚上同样的时间。

这就是一个时间差,在建虏以为对手也要忙于秋收的时候,东江军已经能够发动一部,并进入攻击位置。

在建虏开始秋收的前后几天,郭大靖便会率领部队杀进建州,争取攻袭赫图阿拉,给建虏的所谓龙兴之地放上一把火。

为了保证战则必胜,此次行动光步兵协就有毛承禄的前协和李维鸾的右协,还有一个飞骑营,再加特战营的一部,可谓是兵力雄厚。

同时,在辽南也会展开牵制行动。水师将派船由三岔河溯流而上,通过海城河口,直抵海州城下。

与之相配合的是两个步兵协也会前出,压在海城河,与建虏隔河对峙,并伺机进行一定的渡河登陆的佯动。

只要建虏没有放弃辽沈核心统治区的准备,能调往建州卫的援军就很有限,顶多一个机动兵团,八千骑兵。

即便再加上建州卫的四五千守军,郭大靖所率的部队也占据了二比一以上的优势,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等到辽沈的建虏获得失败的消息,再派援军,在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

郭大靖与何贵忠骑着马,边走边聊,对于秋季的进攻计划,何贵忠是持保留态度。

在他看来,等到东江军的实力再增长一些,具备更加优势的兵力时,一举战胜建虏,更加实际。

“此次移民少说也有两三万人,再扩编出一个协,应该也差不了太多……”何贵忠说着自己的想法,也对郭大靖率军深入敌老巢表示了担心。

“远途奔袭,翻山越岭,携带的重武器不多,郭帅本不必如此行险。”看了郭大靖一眼,何贵忠继续说道:“这与在遵化城下打的那一仗,还是有所不同的。”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一样,但我军的发动具有突然性,也是建虏所难以预料的。具体的作战计划我不便告诉你,你也知道我的脾气禀性,没有把握的话,我不会发动作战。”

停顿了一下,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管是要给朝廷个交代,还是为了更多涌进来的移民,此战都不可避免。建虏再遭重创,冬天应该会消停,也给我军再次扩充提供时间。”

已经秋天,没有了耕作的希望,不想在天寒地冻之时作饿殍,灾民就只能前往辽东搏一把。

在郭大靖看来,只要朝廷继续宣传和鼓励,移民就会陆续不断,绝不止这一大批的两三万人。

再度奏捷,既让皇帝高兴,也是给有意移民辽东的百姓更强的鼓励。

当然,这也与郭大靖零敲牛皮糖、温水煮青蛙的灭虏战略有关。只要建虏还自不量力地占据着广大地盘,批亢捣虚的战术就是风险最小的。

依靠一两次大规模的会战来奠定胜局,这本来就不是郭大靖所希望的。风险大,变数多,一旦失败,几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