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这位在历史上颇有些名气,乃是大明朝着名汉奸贾汉复,名“汉复”,却一心只想“忠清”。
他是山西曲沃安吉人,曾任大明淮安副将,跟孙传庭打过李闯,顺治二年降了清,跟着多铎打南明,屡立战功,被编入正蓝旗汉军,此后官运亨通,如今已是工部右侍郎。
山西吃紧,顺治帝抽不出太多兵马救援,想起这贾汉复是山西人,便给了他一批粮饷、两千绿营,让他去山西镇募兵。他来到宁武城附近,从周围的守备营、团练营、卫所中,裁弱留强,居然将兵马扩充到了五千。
此人是将才,将部下兵马操练得十分精熟。闻太原危急,急忙从宁武率军来援,不料刚到便赶上阳曲城的清军北逃。
一见这乱糟糟的样子,贾汉复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故意问道:“刘总镇、吴参戎,汝等这是做何呀?”
刘武、吴丹脸上一红,“明军势大,我军兵少,我等欲撤往大同,与马督宪合兵一处,阻挡明军”。
贾汉复怒了,“太原,河东之根本,太原若丢,大同难守。汝等身为武将,守土有责,今欲弃城而走,不畏朝廷军法乎?本侍郎离京时,皇上亲赐宝剑,今便以汝二人试此剑之锋芒。来呀,将此二人绑了,斩首示众”。
他是资深大汉奸、满清的名将,在一众汉奸中威望甚高,刘武、吴丹不敢反抗,只一个劲地磕头求饶。
“贾公,吾等是因为太原孤立无援,方才北撤。您既然来了,断不敢后撤”。
“是啊,贾公,请饶吾等一命,愿为贾公效死”。
如今清廷势弱,正是用人之际,贾汉复其实并不想杀二人。只是他久居行伍,深谙带兵之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些兵头,不服软的,只服狠的,所以上来便给刘、吴二将施了个下马威,以慑其心,将来指挥起来方便。
见俩人求饶,便趁势说道:“本当斩汝等以正军法,念是初犯,且先记下项上人头。若再敢不战而逃,吾必斩之!”
刘武、吴丹侥幸逃得一命,汗湿衣背,态度愈发恭顺,“多谢贾公不杀之恩,愿为贾公效死”。
“嗯,汝二人准备一下,随吾南下,去太原县”,贾汉复淡淡地下令。
原来这太原府治,并非太原县,而是太原北部的阳曲县。古太原城乃是气魄雄伟的晋阳古城,此时早已荒废。如今的太原城乃是后来建的,不及古太原城的二十分之一。因为城小,作府治不太合适,所以大明朝以阳曲县为太原府治。
刘武小心翼翼地问道:“贾公,阳曲是大城,太原是小城。您为何不守阳曲,反而去守太原?”
贾汉复心里一嘻,这刘武真是有勇无谋,难怪先前屡战屡败。
心里不屑,面上却很和善。带兵之道,一张一弛,不能总板着脸。温和地笑道:“为将者,岂能不识地利?太原城小却坚固,而且东有汾水、南依晋水、西倚悬瓮山、北靠蒙山,易守难攻。且太原为阳曲的门户,守住太原,便是守住了阳曲”。
“贾公高见,末将佩服”。
听完贾汉复的话,刘武、吴丹心悦诚服,率军赶往太原。
刘武逃到阳曲后,兵马损失惨重,所以又招了两千新兵,不过刚入伍不久,并不堪战。贾汉复便留这两千新兵守阳曲,带着一万四千老兵往太原城而来。
一至太原,便视察起了城防,赞不绝口。
太原城很小,周长不到八里,但因为居于战略要地,城墙却修得极坚极高,三丈高的城墙,有城堵五十一堵,敌台三十二座,四座城门,皆有瓮城,城外还有一丈深壕。
贾汉复看完城墙,十分满意,又去城内的九街十八巷走了走,忽然对众将说道:“汝等看,此城像不像只凤凰?”
吴丹很奇怪:“贾公,您何以觉得这太原城像只凤凰?”
“汝等看,此城东西瓮城的城门都是朝南开的,南门位于城池正南,像不像凤凰的翅膀在展翅高飞?北瓮城内有两口水井,像不像凤凰的一双眼睛?南门附近的宝华阁,像不像凤凰的尾羽高高翘起?城内的十字街,像不像高高隆起的凤凰腹部?”
“像!”
诸将异口同声地说像,没有一个敢说不像的。
刘武更是凑趣道:“天将神鸟,佑我大清。妙啊!”
一听此言,贾汉复来了兴致,提笔写道:
《登凤凰城》
控带山河百战地,
跃马扬鞭将军意。
干戈起时凤声起。
静候日月睹羽仪。
此诗用日月指代明军,所谓“静候日月睹羽仪”,意思是盼着明军赶紧来太原,他已经等候多时了,骄狂之意跃然诗中。
贾汉复虽然狂,却着实有两下子。迅速拟定了作战计划。
他令刘武率军沿晋水北岸布防,自己则列阵于刘武之后三里处。又令吴丹率军藏于晋水西侧的悬瓮山中。
“刘总镇,明军渡晋水时,汝稍加抵抗便后撤至吾中军所在,诱明军深入”。
“嗻!”
“吴参戎,汝隐于悬瓮山中,待明军渡河时,攻击晋水南岸的明军”。
“嗻!”
“其余诸将随本帅列阵,有畏战者,斩!”
??
明军先锋李占春、石琳部一万兵马抵达了晋水南岸。
一到李占春便要渡河,石琳劝道:“总镇,何不等大将军的后续兵马抵达后再渡晋水?”
李占春乐了,“根据情报,对面的清军不足一万,那刘武又是我军手下败将,割鸡焉用牛刀?不需等大将军的大军,你我的本部兵马足可破敌”。
“可是~”石琳还欲再劝。
李占春不耐烦了,“汝既怕,便留在南岸、吾自去北岸破敌”。遂令石琳部三千兵马留在南岸,自率七千部下,气汹汹渡晋水而来。
刘武见明军来得凶猛,依贾汉复之计,抵抗了一阵子,便向后撤去。
“弟兄们,莫要让鞑子逃了,随我追”,李占春生怕清军逃了,少了军功,大声呼道。
“杀虏”,“杀虏”,“杀虏”??
明军高呼“杀虏”,跟在清军各面,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