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药店又进来二个不到三十岁的年青女店员,白皙水嫩的脸蛋,配上烈焰红唇,外搭高挑圆润的诱人身材。
“哟呵,今天来了位靓崽,张大林是你们公司里的吗?”
“是的…”张大林在远处回了一句。
其中一位年约二十六七岁,穿戴时髦、模样妖娆些的女店员,抬眸盯着萧建军看,一点也不含蓄矜持。
不尽如此,他还与身旁刚进来的另一位年长点的女店员叽里咕噜,对萧建军的各方面进行评头论足。
“怎么啦玉茹,你一进来就迷上这医药代表了?嘻嘻…”那位年长点的女人在边上调侃着。
“不是姚姐,他…他长得太像…一个人…”那个叫玉茹的美女嘟喃道,似乎还有些激动。
“长得太像…”姚姐一愣,再瞧着玉茹的神色,似乎反应承过来,“噢,是你那位六年前出走的白马王子,初恋情人?”
“嗯…身高和外貌太像…脸形…”玉茹螓首低吟,陷入了思念之中。
“哎张大林,叫你那位小同事过来,请玉茹瞧上一瞧…”那位姚姐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听到呼喊,萧建军和张大林都停下自己的活,相互望上一眼。
玛的,她们这是想观看木偶,还是想欣赏免费的男模表演,有这么使唤人的吗?
萧建军的眼神里,明显露出不满情绪。
张大林则理解这时下医药代表的窘迫情况。
萧建军年青,且身材高挑,体格健壮,眉清目秀,学生气浓郁的腼腆青涩模样,很容易引起那些年轻少妇们的青睐。
“噢对了建军,我带你去见过这二位姐姐。”张大林忙把萧建军招到身边,引着他一一拜见。
“这位是姚姐,那位是吴姐。”
“姚姐好!吴姐好!”萧建军装得很乖巧,非常从荣地躬身行礼问候。
那位吴姐不吭一声,妙目灼灼地上下扫视着萧建军的面庞和全身上下。
旁边的姚姐扶着同伴的俏肩,瞧一瞧男孩又扭头瞅回,“像吗?”
不明事由的萧建军,从娘胎出来,可从没被陌生女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的放肆盯看。就是前世在防疫站或南方特区,也有不少爱慕或欣赏他的女人,但人家看他都是含蓄温情。
一个经历过世面的油腻大叔,被火辣辣的目光盯得脸“刷…”地一下子燥红,头皮都发麻,心里很不是滋味。
自己怎么成了猎物似的,有被潜规则的趋势?
他定力最好,但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右手情不自禁地挠起也头皮,“二位姐姐,我…我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哎呀,你们二位也过分了,人家小伙子刚来,脸皮薄,你们口下留情吧。”
周大姐见状也是开口帮腔。
“没事周大姐,玉茹觉得他像一个人,嘻嘻…”
“他能像谁啊,二个花痴…”周大姐嗔怒道。
“好好花痴就花痴,咯咯…”
姚和吴二个竟放肆地捂嘴媚笑起来,“哎,小伙子,可得经常到我们店里来走走,你们的品种我们就会记得住,卖得好,否则,就忘记了,咯咯…”
“噢,改天陪姐们卡拉OK,跳舞去呵,咯咯…”那个吴玉茹也终于开口笑了起来。
她们说得非常的轻巧,随意,并不理会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个大药房的营业员如此,那些大医院的科主任,主治医师等,那就更加的跋扈,能把医药代表当人看?
萧建军暗自腹诽着。
“没问题的…”张大林陪上笑脸,萧建军也只好跟上附和。
药店柜台营业员,是产品终端促销的关键,也就是医药代表的衣食父母。
大凡到药店来自费买药的,都是购买些家庭或患者个人常备药品,如感冒,消化,或妇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
顾客们清楚自己吃那类药管用,但是那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名等他们并不在意,这个时候,就看营业员给递上去什么,那就是什么。
营业员递甲公司品种而不递乙公司品种,就取决于促销的成效。
所以,药店里,医药代表要做的工作对象是营业员,而不是顾客本人,就像医院里的工作对象是开处方的医生一样。
总而言之,药店里的那些营业员你可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
这家周大姐所在的药店,张大林他们拜访完了之后,就沿着街道走进第二家大药店…第三家药店…
一条街拜访完了,拜访相邻的第二条街…第三条街…
周而复始,循序渐进,马不停蹄。
到了中午一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俩人吃个简餐就在最先那家周大姐的大药房里歇息。
他们前堂有排椅,加上张大林跟她们关系好,就变成了经常可以歇脚的地方。
中午没事闲聊,在萧建军的询问下,张大林聊起了自己,包括同组人的一些情况。
张大林今年三十二岁,出生于东北沈阳一家大型国营企业,这家企业具有军工性质,十数万职工,历史悠久。
他的父母亲及兄弟姐妹们都是这个厂里的职工,这在以前,他们这个家庭绝对是香饽饽,旱劳保收,令人羡慕。
张大林作为子弟,是企业职工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车间工作。
张大林六年前结的婚,媳妇也是这家企业的职工,相当于近亲繁殖。
他们俩人生有一女儿,今年四岁半。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家大型企业必须军品转民品才有活路。
军工企业里的领导大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爷们,观念陈旧转型很慢,等、靠、要是他们的习惯。
国家断奶、军工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下滑,这年头许多职工待岗。
一九九三年开始,全国许多国营企业职工开始下岗,下岗潮愈来愈烈,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当其冲。
以前的香饽饽,转眼间就成了重灾区。
张大林一家连同父母都下了岗,生活窘迫够呛,只能出来到社会上找点事做。
他们厂里许多人都南下到经济特区去闯荡,张大林比较保守就想离家近些。
一次朋友介绍他来到巴京,应聘到G制药公司京都市场部卖药。
他不是学医学药的科班出身,文化成度也不高,被分配到最没人干的跑药店工作,每天起早贪黑。
张大林对于来之不易的岗位工作很用心,他认真学习公司的产品介绍,还到书店去查阅相关药理文献,尽可能的弄清楚。
他的吃苦、勤奋和任劳任怨,靠他勤俭节约,小心谨慎的为人,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终于能在巴京站稳了脚跟。
现在,他一月收入也到了近六千块,还清了以前欠办事处章尚荣的借款,这二个月每月都能往家里寄四千多块回去。
这种状况,他还是很满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