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安刚开始听着是很高兴的,觉得小四想出来的法子很不错。可是他一直听下去,心里就不乐意了。
这小子居然知道自家小棉袄的秘密,这……他心肝脾肺胃都疼了。那可是他闺女的秘密,应该只有他这个亲爹知道就行了,怎么如今,这个小子也知道了?
突然的知道这个消息,他心里真的有点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觉得自家的心肝宝贝被人家偷走了一样。
之前觉得沈小四哪哪儿都好,怎么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看这小子哪哪儿都不顺眼了?
沈谦这会儿也有点儿莫名其妙,谢叔叔怎么了?刚刚还好好的,怎么就这么一会儿工夫,这脸色阴的能下雨了。
依晴出了西厢,就看见院子里她爹和沈小四正面对面的站着小声说话。
也不知道沈小四说了什么?她家老爹面沉似水,看那架势,仿佛下一刻就要拂袖而去。
依晴:这是怎么回事?她爹不是一直很喜欢沈小四的吗?今儿这是要变天了?
依晴实在是想不明白,她爹怎么也学会了翻脸跟翻书似的。
还好,谢文安还知道顾全大局,闺女已经定给人家了,就算他现在反悔也是行不通的。
毕竟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他们作为双方的父母也很对脾气。这门亲事要是有什么意外,最后伤心的还是自家小棉袄。
思虑过后,为了闺女,谢文安才慢慢的调整心态,把自己的情绪扭转过来,把那份不快深深的压制下去。
沈谦这会儿,正小心翼翼的观察准岳父的神色,见他老人家脸色终于正常了,心才算放下。
他的心里也在暗暗的猜测,准岳父也许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作为父亲,为了松岭的百姓管自己的闺女伸手要粮食,这个心里的落差就是换成是他,也会有些难以接受。
何况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准岳父大人。
沈谦虽然聪明,却猜错了方向。直到很多年以后,有人上门求娶他的小棉袄,他才想起来准岳父当初黑脸的原因。
……
躲在西厢门口偷看的依晴,见爹爹的脸色趋于正常了,才慢慢的走过去。
“爹爹,早。”
“早。”瞧见闺女,谢文安脸上的笑容瞬间如花朵般的绽放。
沈谦:这就是长辈看见姑娘和小子的区别?看来谢家与伯府一样都爱重姑娘。
在伯府里,他们兄弟几个在姐姐和小五儿面前都得靠后,哪怕小五儿多闹腾,娘也会说,你们作为哥哥弟弟,必须无条件的保护好姐姐妹妹,这也是你们作为哥哥弟弟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们更要记住了,你们永远是她们坚实的后盾,不能允许任何人欺负她们。
……
谢文安这会儿,瞧见闺女,啥气儿都顺了。他瞅了沈小四一眼,想把闺女拉到一旁,说点儿悄悄话。
可是想想,还是当着这个小子的面说的好。不然他怕这小子,将来对闺女不好咋办?
带着这种心情,谢文安压低了声音,当着沈谦的面和闺女说道:
“晴姐儿,这次看来要多准备一些玉米面。刚刚我和小四商量过了,出工的人每天中午管一顿饱饭,报酬是二斤半纯玉米面。”
他们来到松岭之后,谢文安让陈嫂子亲自去打听过,松岭的粮价比别的地方贵不少,粮食却不好。
不知道都是什么东西磨成的黑乎乎的杂面,也要五文钱一斤,而所谓的纯玉米面要八文钱一斤。
谢文安可是瞧过的,这里粮店卖的纯玉米面,也是掺了假的,跟闺女拿出来的玉米面,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听爹爹说完,依晴笑了,“爹,只要玉米面就行了?”
“先玉米面就好,别的粮食以后再说。”谢文安说完,又叮嘱闺女一句:“晴姐儿,玉米面就放在前院的上房里。一会儿,爹爹和小四在门外给你打掩护,你再悄悄的放在里面。”
谢文安选的地方还是靠谱的,前院的上房一直没有住人,房门是从外面锁着的。就算是一直住在前院厢房里的佟磊和洪三他们四个,也不知道上房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好。”依晴答应了之后,就给爹爹出主意。“爹,您把钥匙给我,一会儿大表哥他们过来吃早饭的时候,我和小四一起去放就好了。”
谢文安听了闺女的话,又吃了沈小四一回飞醋。以前闺女有啥事儿都喊他帮忙的,可是现在闺女有啥事儿,都叫沈小四。
唉!自家好不容易养大的闺女,一转眼就成人家的。
沈谦就顾着瞧小丫头,根本就没注意谢文安又暗自怪了他一回。
罢了,罢了,谢文安一转身回上房去了。
依晴见爹爹不声不响的回了上房,就多少猜到一点儿爹爹的想法。对着爹爹的背影,做了一个抹汗的动作。
沈谦:他的小丫头怎么会如此可爱。
依晴却给了他一个眼色,二人默契十足的做自己该做的事。
……
辰时初,县衙门口已经贴出来一张告示。
有识字的就大声的念给大家听:“松岭县衙招修路短工五十名,没啥要求能干活就行。凡是报名录用的短工,每天晌午管一顿饱饭,做满一天工,报酬是二斤半纯玉米面。”
大家听完是议论纷纷,有的说:“修路虽然累,但是能有这样的待遇也不错。晌午不仅管一顿饱饭,晚上下工还可以领二斤半纯玉米面。”
也有的人不信:“拉倒吧!管一顿饱饭?那咱们得把大牙支的高高的。给县衙干活,啥时候给人吃饱过?还一天报酬二斤半纯玉米面?能给一斤半杂面,咱们都得烧高香。”
听了这人的话,好些人都沉默了。他们这些人都给县衙出过工,可是结果,他们不仅饿肚子,还要挨打受骂。
在衙门口等人报名的佟磊着急了,回头跟洪三商量:“洪三,怎么办?”
“再等等!沈四哥让人运粮食去了。”
正说着,就见一辆装了好几个大袋子的马车,从衙门右侧的胡同里赶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