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太康县人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疯狂,狂热!
他们竟然见到仙人了!
人们奔走相告。
客栈掌柜更是连夜让人将牌匾换下。
仙临楼!
好在锦衣卫反应迅速,拿着朱标的令牌调来一队精兵,将仙临楼围个水泄不通。
这才让那些疯狂的百姓们没有冲进来。
同时朱标的身份也被暴露出来,百姓们才知道里面原来还有当朝太子,难怪能引来仙人降临。
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火药桶,为了安全,朱标接受了锦衣卫千户的建议,在精兵的护送下,去往了太康县县衙。
…
应天府。
一只信鸽落入皇城。
“李淳罡,仙人吗!”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密信怔怔发神。
而摆在面前的几份密信中,全部都上报了此事。
容不得朱元璋不信,信鸽传来的更是朱标的亲笔书信。
朱元璋内心动摇了,如果是年轻时,朱元璋肯定会嗤之以鼻。
现在他虽然还是一国之君,但同时还是一个老人。
据史料记载,在朱标病死后,这位朱明皇帝更是在1392年年底亲自撰写了《祭光禄寺灶神文》。
其中说道: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序。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可以说,此时的朱元璋对仙神之事早已没了主见,直到朱标死后更深信不疑。
…
两天后。
齐莫骑着小毛驴滴滴答答的走进太康县城。
“好热闹啊!”
才两天不见,怎么县城这么多人了,其中不乏达官显贵。
这些人都是来“寻仙”的。
还想去客栈寻求朱标,一个锦衣卫拦住了去路,将齐莫带往县衙。
在锦衣卫狂热的讲述中,齐莫才知道自己整了个大活。
古人追求成仙简直刻进了骨子里,要知道一国之事,或祀或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
由此可见,古人对神仙之事有多迷信
再次见到朱标,齐莫吓了一跳。
朱标双目赤红,充满血丝。
“殿…下,没事吧!”
“哈哈,先生回来了,孤没事。”朱标有些兴奋。
“先生,我见到李仙人了。”
“哦,那可真是大机遇”齐莫心中暗笑。
结束了此间事宜。
两人决定继续启程,随行又多了五人,正是之前在街上被追逐的几人。
四位少年名叫卓小伍,岳小狗,莫癞头,张小四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少女倒颇有姿色名叫张小莲。
听到朱标的娓娓道来,齐莫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场大戏。
几人同是封丘县逃难出来的,一路结伴乞讨来到太康县。
一次不小心,女孩被当地一富商看中,接下来就是老套的强行霸占民女的戏份。
好在在几个小伙伴帮助下,几人东躲西藏,直到再次被发现。
接下来就是逃亡时刻,最终被朱太子撞见。
至于那位富商连带着不作为的太康县县令被拿下,而齐莫那位召唤的县令小弟正好补缺。
精彩!
这狗系统,谁玩的过你!
不过两人抓住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封丘县受灾了。
当进入通许县城。
情况大不同。
通许县县城大街上遍地都是灾民,乞讨者,插标卖儿卖女的不胜枚举。
太康县还算在朝廷正常范围内,通许县简直是让人触目惊心。
“这是怎么回事!”朱标有些震惊。
两人一路打听,才知道这都是黄河附近的灾民。
大多都是封邱县县民。
这事还真属于天灾,自元明始,黄河改道,封邱一直属于受灾严重。
光洪武一朝,封邱就遭受过七次水淹。
明朝初期,因元末长期战争造成的破坏,黄淮流域极为残破,人力财力困难,对黄河没有进行大规模治理。
洪武年间,黄河基本上仍走贾鲁河故道,黄河主流先后在河南境内开封、兰阳、封丘、原武、中牟、荥泽、阳武、杞县、仪封等地决溢,泛滥为患。
其中在封丘的黄河决溢或洪患,史书记载的共有七次。
第1次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11月,决封丘,庄稼不收,免当年田租。
第2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溢原武、祥符、中牟。河务部门请兴筑,朱元璋以为是天灾,令守护旧堤。因祥符当时管辖今封丘封尹公路及封丘至应举公路以南的几乎所有地域,祥符受淹,现封丘南部披灾。
第3次:洪武十七年(1384年),河决开封东月堤,自陈桥(此时黄河应在陈桥北)至陈留,横流数十里。又决杞县,入卫河。遣官塞河,蠲被灾租税。”(《明史·河渠》)。户部派遣官员督促地方守司堵塞了决河。有志书记作十六年的,有记十八年的。关于陈桥,据《新修祥符县志》记载,时在开封东北二十里。
而自前年始,到今年,连续两年水淹封丘。封邱作为主要受灾地点,百姓苦不堪言。
这事主要还是老朱不重视,如果期间早修河堤,也不会到如今地步。
一旦决堤,没有大型机械,想要整治黄河,简直痴人说梦。
事从权急,朱标打出信号,召来锦衣卫,亮明身份。
…
通许县县衙。
“为什么不赈灾!”朱标面部赤红。
下面的通许县县令带着众人齐刷刷跪在敌上瑟瑟发抖。
“回…回禀殿下,臣等竭尽全力赈灾,只是…”通许县令支支吾吾。
“只是什么!”
“只是一来衙门人少短缺,另外未有粮食拨来,无法救灾。”
话里话外都在撇清自己的责任。
毕竟,就在齐莫穿越的前一年,胡惟庸案结束。
朱元璋利用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连续诛杀功臣,官员数以万计。
官员可谓是人才短缺。
另外这几年大明的重心还是在北方,粮食多作以军粮。
上面迟迟不作为,而开封府知府更是下令不准灾民出府。
实在是被杀怕了。
这事捅到朱元璋那去搞不好掉脑袋。
所以下面的人就商量,将大灾变小灾,事情就这么隐瞒了下来。
让附近几个县分流,只要不让灾民造反就行,等到洪水退去,再将灾民赶回原籍。
难怪老朱大朱都没有看到开封大灾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