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洪承畴,刘遵宪等官吏闻言,顿时陷入沉思中。
历朝治国,通常是百官出谋划策,皇帝一锤定音制定大方向。
今时今日,皇帝既出谋划策,又制定大方向,身为臣子洪承畴,李待问,高弘图,刘遵宪颇为汗颜。
此时,斟酌皇帝安排部署,不说滴水不漏,完美无瑕,至少皇帝对朝政,对官场了如指掌。
郡守阙员,朝廷不进补官员,这的确是万历朝以来官场存在的严重现象,地方官吏不足,导致决策缓慢,管理混乱,朝廷,百姓深受其害。
皇帝花费大力气整顿吏治,为恢复地方安定和经济繁荣,剔除老迈,昏庸之辈,选拔许多得力的能臣干吏,进而对府州县官吏施行久任制,使得国政日益稳固。
几年来,皇帝推行久任制度之余,还推行考满制度,重点考察官吏廉洁,赈灾救灾,百姓迁徙等能力。
凡地方官吏通过考核,朝廷加官,或奖励金银,赏赐布匹,牛马等物质上的实惠,减少诰命,封妻荫子等特权。
在改革的过程中,皇帝对官吏的考核赏罚分明,甚至可以说是异常严苛。尤其是在南涝北旱、北方起义、南方奴变的艰难时期,皇帝坚持施行久任制,让地方官吏长期在省府州县担任固定职位。
知府,知县较长时间内专注于地方治理,能够深入了解民情,熟悉地方事务,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
乍看几年来朝廷持续在对外征战、迁徙百姓,实际上还是在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此举稳定吏治和经济环境,避免官员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也让官员们更有归属感,减少官场中走马观花的混乱局面。
地方官因长期担任当地的父母官,官员们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干得好名利双收,荫及子孙后代。干得不好甚至贪赃枉法,会祸及家人,颜面尽失,进而减少只求一时之利的一锤子买卖的做法。
使各省府州县在内忧外患时,内部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劝课农桑,恢复生产。
当前,即便南涝北旱,凛冬南北雪灾齐飞,各省灾情严重,国家经济依然能够保持繁荣和强大,这无疑于归功久任制。
地方安稳,经济欣欣向荣,为皇帝派兵对外征战提供强大的军事自信。
然而,高弘图依然出声指出久任制的缺陷,朗声说:“陛下,久任制,考满制极好,然而,依然存在严重弊端。
在官衔职务,官吏职权不变时,朝廷该考虑如何使政绩优秀的官吏功绩得到彰显,对本人有激励,有回报,对他人有刺激的作用。
在久任制能维持官僚体系稳定时,该想方设法避免官场惰怠,使得能臣干有机会脱颖而出。
地方官场普遍推行久任制,上下级容易结成官僚利益共同体。
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等地方高级官吏长期主政一省,容易结成地域性官僚集团,造成同朝廷抗衡的潜在威胁。”
朱由校做事向来务实,丁是丁,卯是卯,最不喜欢假大空的作风,更不允许官员糊弄百姓。
闻言,笑意盎然说:“朝廷对官吏监察考核制度不少。三年考满,六年京察,又有密折制,不记名按月奏报条例等等,足以避免地方官吏结党营私,封疆大吏形成地域性官僚团体。
至于对官吏的官吏,人才的脱颖而出,朝廷对负责地方政务、教化、治安卓越的官吏,将奖励更高的俸禄,官衔,乃至奖励爵位,爱卿无需担忧。”
皇帝胸有成竹,高弘图不再言语,刘遵宪恭敬进言:“陛下英明,制定相关策略符合国情,臣年后在河南省内全力推行陛下的政策,切实将陛下的安排落到实处。”
朱由校斩钉截铁地否定:“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教育改革,村委制度暂时仅在开封府内进行试点。
基层官吏改革,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省争取在明年四五月份举行考试,率先录取一批官吏。
当前要务是朝廷启动宣传机制,通过大明日报,锦衣卫,各省总督,巡抚颁布政令,尽快通告各省学子备考。
洪承畴,全部记录在案,将各类消息快马加鞭送回京城,让内阁尽快传达安排。
礼部,教育部,年后开始草拟考题,朕微服私访回京要亲自过目。”
刘遵宪,洪承畴全部深呼口气,恭恭敬敬领命。
事有轻重缓急。
皇帝对没把握事儿,并没有选择全面铺开,而是通过试点检验,在试点中查漏补缺,若符合实际情况进而在全国推广。
此乃皇帝一贯的作风,保障各省政令在大明稳步推行,保障地方秩序稳定,经济繁荣。
这时,朱由校扫了眼房屋内的官吏,微微耸耸肩说:“诸卿,今日情况特殊,朕便不留诸卿用餐。
距离年关没剩几日,诸卿回去尽快行动起来,给各城各县各乡各村穷苦百姓发粮送肉,争取让百姓都能过个好年。
刘遵宪,你身为河南巡抚,地方封疆大吏,务必做好监督事宜,将救济老弱贫苦的事儿落到实处,切勿让朕失望。”
“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刘遵宪欣然领命,随后恭敬地询问:“陛下,张家湾远离开封,远离县城,各类生活物品不足,您龙体关乎江山社稷,臣迅速安排人为您补齐各类生活物品。”
朱由校微微摆手,神色淡然地说:“锦衣卫、东厂,千名军中精锐护驾,此行已然是大动干戈,怎能继续劳民伤财?与其将钱财花在朕的身上,倒不如用在百姓身上。”
刘遵宪颔首领命,皇帝体恤百姓,在民生方面花钱从不吝啬,然而对自己却极为节俭。更难得的是皇帝并非只是单纯的节俭,他有思想、有远见,正引领大明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起身向朱由校抱拳作揖行礼,便领着河南的一众官吏退出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