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却已经将两个高地拿下来。
利用这两个高地提供的火力支援,配合着正面作战的部队,那就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更多防线,占领更多高地,让灵山一线的日军,陷入到更大的被动之中。
而一旦灵山防线失守,西湖就在眼前,敌人的部队是可以直接在灵山的高地上,部署大量炮兵,然后居高临下地对着日军阵地展开轰击的。
这是松井石根所能预料到的,最坏的情况。
“抽调最后的预备部队,让他们参与对灵山防线的反攻和防御之中,绝对不能让一处高地,在敌人的手中攥着。”
松井石根冷冷地说着,随后又给出来一个时限。
“正午12点钟之前,完成这项任务,我不管你们付出多少人命,也不管有怎样的困难,必须达成这样的目标。”
他的命令很快传达到灵山防线的前线地带,日军的预备队也被调动起来,前往驰援。
但是现在灵山一线的日军,其实缺乏的并不是参与反攻的兵力,而是缺乏反攻急需的火力。
尤其是炮火的覆盖能力,他们到现在发动的几次反击,实际上可以提供的炮火支援,都是使用迫击炮,掷弹筒,以及小口径山炮。
因为中大口径的炮弹,已经严重匮乏,根本无法轻易使用。
所以所谓的反击作战,只能依靠中队和大队携带的小口径火炮,提供堪称贫瘠的火力支援。
相比之下,对面的灭寇军,中大口径的炮弹,就像是不要钱一般地向日军这边砸来。
除此之外,更是有大威力的火箭弹,对着日军后方集结的阵地不断狂轰滥炸。
这样的反击作战,在第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失败。
在双方围绕着灵山防线,进行激烈争夺的时候。
西北方向的战斗,仍旧相当激烈。
只是在这样的激烈作战之中,上杉明理亲自指挥的这道防线,却已经有些摇摇欲坠了。
虽说猛攻这里的只有三万多灭寇军,却都是装甲部队构成的。
再加上凶猛的火力覆盖,以及娴熟无比的步坦协同。
只是一个白天的时间,这些日军就在防御作战之中,付出相当惨重代价。
最重要的是这些日军部队,缺乏有效的防坦克手段,在面对敌军装甲车辆的时候,多数时候都只能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上去。
结果自然是惨烈无比的,大量的士兵冲上去,或许可以真的炸掉一些坦克和装甲车,但是人员的伤亡数字,却是以极快的速度上升着。
再加上凶猛的炮火覆盖,这些日军部队,哪怕只是进入阵地,都需要穿过灭寇军炮火覆盖的区域。
“轰隆隆!!!”
爆炸声不断传来,整个阵地都是地动山摇的样子,那些日军士兵们,很多时候都是连敌人长什么样子都没有看到,便已经在密集炮火之中死亡。
日军虽然还能勉强维持战线,可都是以人员生命为代价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人员的伤亡达到某个无法忍耐的限度,那么防线的彻底崩溃,将会如同山崩海啸一般。
在杭州城的战斗,在持续进行的时候,这几日的陈少安,照常上下班。
白天的战斗,基本都会交给前线的指挥官进行,直到晚上的时候,陈少安才会了解到这一天发生的大大小小各种情况。
只不过陈少安并不会进行具体的指挥,而是对整体的战略方向进行把控。
灵山防线的突破,其实让陈少安有些意外。
因为他部署在灵山防线的部队不算多,主要兵力还是集中在钱塘江两岸,以及西北方向。
在灵山防线只有两万多人,并且其中有一万人还不是装甲部队,而是步兵部队。
主力部队,则是部署在钱塘江南岸,在这里就有五万多人,再加上江北的一万多人,有将近七万人的兵力,部署在这片区域。
除此之外,还有三万多人,则是部署在德清和杭州的西面,那些区域有大量的城市,都被陈少安的灭寇军收复,此时正在整合当地百姓的力量,发挥这些城市的战争潜力。
当然,还有不少预备部队的存在,只是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正面的作战,而是作为第二批次的攻击部队,保证他们的部队,在收复了杭州城之后,进攻并不会因为士兵们的疲惫而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直到推进到上海一带。
“敌人的兵力,已经被完全拉扯开了,根据我们可靠的情报,敌人的预备队已经全部被安排上去,松井石根现在也只是勉强维持住杭州的战线,然后等待新的援兵部队抵达,才能发动接下来的攻势。”
猴子这样对陈少安汇报道。
陈少安点点头,旋即说道:
“今天晚上,钱塘江南岸的部队,做好渡江准备,我觉得可以展开对杭州城的总攻击了。”
针对杭州的进攻,前前后后已经持续大半个月的时间,陈少安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现在杭州城的日军,伤亡不小,而且弹药和物资的消耗量都相当巨大。
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现在已经被彻底掏空,这一点可以从日军火炮支援的力度上体现出来。
除此之外,之所以决定这样做,是因为陈少安得到情报,又有一批关东军,要驰援华中地区,两个整编师团的兵力。
若是这两个整编师团的兵力,抵达杭州城的话,那么战事还是要拖延下去。
所以陈少安不打算继续拖延下去了,而是要速战速决,在这两个日军师团援兵抵达之前,便将杭州城收复回来。
“就等着您的命令了。”
猴子有些激动地说道。
事实上,朱赤和谢晋元两人,也已经做好了随时发动总攻的准备,只是还没有等到陈少安的最终命令。
果然,陈少安的命令下达,今天晚上就是南岸的装甲部队,大规模渡江反击作战的时候了。
这天晚上,炮火仍旧在继续,不过基本都是灭寇军的部队在咆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