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国科从欧胡岛传送回利维山庄之后没多久,就从收音机里听到了电台紧急插播的消息,倭国海军袭击了蚌港。
原本日子过得悠闲无比的米国人,顿时就紧张和愤怒了起来,一时间谣言四起。
米国国内所有的武装部队,都进入了紧急戒严状态,最可能被倭国入侵的西海岸沿线,一处处高炮阵地装上了实弹,开始对着天空警戒,海滩上到处都有米国红脖子扛着猎枪巡逻,准备随时防备倭国人登陆入侵米国本土的企图。
因为担心倭国人会释放毒气和细菌武器,米国商店里的防毒面具很短时间里就被抢购一空,连米国总统的轮椅上都挂了一个,防止倭国人往白房子里扔毒气弹。
有幕僚建议把白房子的墙壁涂成黑色,好让倭国的飞机从天上飞过时认不出来,不过被还要脸面的米国总统拒绝了,只是下令在晚上进行了灯火管制,在白房子所有的窗户处都挂上了厚厚的窗帘,防止有光从里面透出来,成为了倭国舰载机的目标。
被倭国人吓成这样,米国人自然把怒火都转移到了那些日裔身上。
在宣战之后,米国政府第一时间就冻结了倭国在米国的所有资产,米国人掀起来抵制倭国人和倭货的浪潮。
他们跑到大街上,砸破倭国人开的商店,砸烂倭国生产的商品,并且拒绝为倭国人提供任何服务。
不给他们加油,不给他们送牛奶,甚至连公共厕所都不让倭国人去使用。
至于莫名其妙丢了工作,没了生计的倭裔,更是比比皆是。
米国政府对这些行为不仅不进行制止,反倒还有些推波助澜的意思。
因为不光是倭国人看到了这些倭裔能够发挥的作用,米国人更是看到了这些人潜在的威胁。
欧胡岛上的大火熄灭之后,驻扎在岛上的米国陆军和从本土飞过来的情报人员,对几乎被大火完全烧毁的蚌港区域进行了调查。
在储油库现场发现的大量弹壳,还有死亡士兵身上取出来的弹头,都证明了袭击者使用的是倭国军队最常用的6.5毫米子弹。
特别是当一位被子弹击中脑袋,却奇迹般地生还下来的守卫储油库的美国士兵,在被救醒之后控诉偷袭储油库的是一队身穿倭国陆军军装的黄种人时,这种对倭裔的警惕更是达到了最高峰。
尽管对欧胡岛上进行了仔细的搜查,没有发现这些神秘的倭国陆军,岛上的众多倭裔也纷纷喊冤,甚至还集资登报表达了他们对米国政府的忠诚,但米国人却不肯继续信任他们。
米国陆军部出面在本土最荒凉的地方设置了很多的军事区,计划把欧胡岛和米国本土的众多倭裔全部送到里面去居住,防止他们在战争期间配合倭国军队在米国内搞破坏。
这种针对倭裔的行动,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在米国的众多华人。
在绝大多数米国人眼里,倭国人和华国人从模样上根本无法区分,甚至有些人连倭国和华国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并且华国正遭受着倭国的残酷侵略这种事情都搞不清楚。
所以一时之间在米华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大受影响,甚至连梅家和司家正在进行的化妆品和丝袜生意都变差了不少。
正在热映中的花木兰电影,票房也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梅芳怡对这种状况感到十分焦急,便通过电报向甄国科发去了电报,希望他能来跟自己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
她手上的无线电台信号自然没办法直接发到杨村去,但却被留守在利维山庄里的安保手中的无线电接收到了。
这时已经回到杨村,开始跟张万和进行各种交易的甄国科,通过系统看到了利维山庄那边给他发出的提醒信号,便抽空传送去了那里一趟。
在看完了梅芳怡所发的电报之后,甄国科决定还是要尽快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否则不光是电影票房会下滑,众多的华人华裔也会深受影响。
在当天晚上,也就是米国这边第二天的早上,甄国科驱车赶往了洛市,出现在了梅芳怡的办公室里。
他这次来到这里,带着一个厚厚的纸袋,和几页漫画。
漫画是他从主位面网络上找到的,《如何区别倭国鬼子和华人》。
这玩意是过两年米国政府给援华米军发放的一个小册子,专门介绍如何区别鬼子和华人,关于鬼子爱穿兜裆布,大脚趾因为穿木屐的原因和其他四指分开等特征都有提及。
纸袋里都是他在主位面收集到,在亮剑位面打印出来的各种鬼子暴行的照片,有外国人拍的,华国人拍的,还有鬼子自己拍下来的。
梅芳怡打开看了几张,就不敢再继续看下去了。
她抬头看着甄国科,声音有些颤抖,“豫村,这难道都是?”
甄国科点了点头,“是的,都是鬼子屠杀国人的罪证,很多都是在宁城拍的。”
梅芳怡的眼圈一下就红了起来,泪珠滚滚而下。
“我只是隐约听过宁城死了不少人,没想到鬼子居然那么没有人性。”
“他们一定会遭报应的,我真恨不得他们都马上死绝了。”
甄国科叹了口气,伸手给她递上了纸巾,“放心吧,我们都在努力做到这一点的。”
“现在米国人分不清楚倭国人和华人,更不清楚倭国人有多么的残忍。你回头找几家报纸,把这几张漫画刊登出来,然后再尽快把这些照片编成书公开出版出来。”
“这样米国人就能弄清楚我们华人和倭国人的关系,到时候不光不会继续针对我们,还会把我们视为天然的盟友。”
“另外还可以把这些书送回华国,让国民们了解到百姓遭受了何等的苦难,让大家记住这个仇恨,不要对鬼子有任何的妥协和怜悯,以后要是谁敢大度的说原谅鬼子,就把他送去找这些遭难的兄弟姐妹们解释。”
梅芳怡红着眼睛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倭国人是绝对不能原谅的。”
“我这就去安排。”
甄国科示意她等一下,然后给了她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光靠我们公布的照片,可能还会有人不相信。”
“这是一个名叫伊丽莎白?魏特琳的女人的地址,她刚刚去世不久的母亲明妮给她留下了一本日记,记述了她自己在宁城亲眼目睹倭军对华国人大屠杀的经过。”
“你回头让你父亲派人去找这个伊丽莎白,把这本日记高价买下来出版。毕竟这是米国人自己写的东西,想必更容易让他们相信这一切的真实性。”
甄国科所说的日记,就是在主位面着名的《魏特琳日记》,是米国的一名女性传教士写下的日记,将她自己在宁城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倭军暴行都记录了下来,是倭军在宁城搞大屠杀的铁证之一。
原本还有《拉贝日记》是更好的选择,但作者拉贝现在还在独国活的好好的,他很难拿到这些日记的原稿,尽管能从主位面弄到电子版打印出来,但说服力难免不足,干脆就放弃了。
至于另外一本倭军写的《冬史郎日记》,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去出版的事情。这个作者可是没少杀华国人,现在还是侵华倭军的一员,就算是未来忏悔了有什么意义。
如果哪天从某个鬼子尸体上缴获了这方面的日记和照片什么的,再当做罪证实录出版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