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线战场,独国也在库斯克战役之中和毛熊人打了个两败俱伤。
到2月底的时候,毛熊人在这场战役之中损失的总兵力已经高达95万,但独国也累计伤亡了将近40万的兵力,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也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
独军在东线的指挥官曼施坦有些绝望地发现,尽管他们已经消灭和俘虏了这么多的毛熊军队 ,但在他们对面的对手人数居然还在百万人以上,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而他在整个冬天里却只得到了不到5万人的援军,并且汽油的供应也开始重新紧张了起来。
实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曼施坦连续几次向小胡子首相提出建议,希望能主动撤出库斯克地区,结束这场绞肉机一般的战役,但却被小胡子元首严令一步都不许后退。
无奈地曼施坦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毛熊军队不断地在自己的两翼取得突破,随时都有可能把自己的主力合围起来。
不过随着米国海军从欧洲的大量调离,独国面临的这些被动局面却开始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没有足够的军舰护航,米军运输舰队被独国潜艇袭击的概率便开始猛增,欧洲大陆上正在作战的米腐联军获得补给的效率自然也跟着下降,攻势也开始停了下来。
米国还因此推迟了将北非的几十万军队横跨地中海,对面条国的西里岛进行登陆的计划。
已经快要站在崩溃边缘的独国,借着这个机会终于喘了一口气,开始组织起了几次大规模的反击,将已经快要攻进自己国境的米腐联军逼退了几十公里。
东线的曼施坦也迎来了久违的十万名援军,虽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但对他和手下也算是一剂强心针。
最起码这些援军使用好了,也能帮他们多支撑十天半月的。
只是独国这边日子好过了一些,但留在阿三国的倭军却是倒了大霉。
因为西西里岛登陆战推迟而留在北非地区无所事事的几十万米腐联军,开始被大量地运往阿三国增援,准备全力歼灭仍然停留在阿三国的倭军。
倭国投入到阿三国战场的兵力在高峰期时超过50万人,但此时已经陆续往袋鼠国、香蕉国和千岛国撤走了不少,现在还留下了30余万兵力,配合着倭国海军的第一派遣队共同控制阿三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阻止米国和腐国的海军从印度洋方向进入太平洋,以便尽可能地为倭国向袋鼠国大陆的搬迁计划争取足够的时间。
米军原本的进攻重点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但在太平洋战场吃了大亏之后,短时间之内无力重新在这个方向发动进攻的米军,却开始把目标转移到了印度洋方向。
毕竟从阿三国出发去进攻西太平洋地区距离更短,更容易拿下答腊岛、爪哇岛等地作为自己的前进基地。
况且负责防守印度洋方向的倭国海军实力偏弱,也更容易对付。
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米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夺回阿三国东海岸的控制权,并且打败甚至消灭倭国的海军第一派遣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