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等一行人在凉亭之中落座,赶来倾听考效的人也都纷纷在凉亭周围驻足停下。
只见,凉亭内,在李二陛下的示意之下,孔颖达开始出声考效秦逸。
“虽不知你在外是否将所学落下,老夫按照上个月布置下的学业考效于你,其目的只是为检查你的学习进度而已,所以有不懂的直说即可,你可听明老夫所言?”
“学生已然听懂,请夫子出题吧。”
“好,老夫问你‘克己复礼’出自哪?全文为何?此话怎何解?”
孔颖达这话一出,秦逸能感觉到凉亭周围的众人,全都将视线投注到凉亭这边。
稍微觉得有点紧张,秦逸低头沉吟片刻将思路整理了一下,这才缓缓开口回答起来。
“‘克己复礼’是谓儒家约束自己,使得每件事都达到‘礼’的标准,达到‘仁’的境界之修养方法。”
“其语出自《论语·颜渊》篇,全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其意为,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
“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
随着秦逸的述说,孔颖达一直抚须点头,眼中公然流露出赞赏,而凉亭外听到的众人也一致的点头。
接下来,就是孔颖达问,秦逸答复,如此循环。
然而,坐着喝茶的李二陛下,第一次亲眼瞧见秦逸的考效,很有兴致的在一旁观看以及倾听。
可随着时间过去,见孔颖达的问题并没有为难到秦逸,李二陛下心里渐渐有点不舒服。
毕竟他以为秦逸不喜读书,他就可以用此时为难秦逸一顿,以解之前看到女儿被哄骗的不爽。
如今眼见目的达不到,李二陛下开始觉得是否是因秦逸刚归,孔颖达看在这事上防水的缘故,随之越想越觉得以孔颖达对秦逸的欣赏,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思考了一会儿,李二陛下最终决定还是自己来给秦逸出题,并且可以从简单到难连出好几道题。
如此可给周围的关注这里的人一个错觉,就是让这些人认为他也是在考效秦逸,而非对他进行为难。
于是他趁着两人又一次问答结束,开口向秦逸提问。
“世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言何解?”
听到的问题,秦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读源远流长,因断句问题让后人解读出错,从而导致这句话在后世被用来攻击孔子。
可他也就知道这么多,对此话的各中详情就不是很清楚了,于是为了等下回答李二陛下之时不出错,终是在这时候打开了全能搜索引擎。
很快,秦逸从中搜索到了五种因断句不同从而衍生的解释。
同时,他也知道了在这个时代关于此言的解释是,孔圣人告诉我们,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呢
皆因孔子认为百姓是愚昧无知的人,而这些愚昧之人只要依照上位者既朝廷的指令,直接朝着上位者指定的方向前行即可。
根本不需要让他们知晓这样做的原因,并且唯有这样做,这些会说话的工具才能不会背叛,从而能让上位者放心使用。
所以此话被后人曲解成符合上位者心意的愚民政策。
可话说回来,孔子是天朝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还能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
毕竟孔子曾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话。
然而,能说出这种话的孔子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看完上面这一段解释,秦逸得知这里将此话曲解成愚民政策,赶紧翻看是和原因造成这个结果的。
发现愚民政策的产生,是统治着百姓们的上位者与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两相结合之下制造而成。
其目的就是先故意曲解先贤的意思,再借先贤的对百姓的影响力,从而让上位者可以轻松的控制治下百姓。
当秦逸了解到这个原因之际,当即在心中暗自愤愤不平了起来。
‘呵,就是这般扭曲至极的言论,却被后人当成真理捧上神坛,这些人简直可笑至极。’
‘难道这么多年来就没人想过,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上位者统治地位,或者是上位者管理治下百姓,皆是开启民智比之愚民政策,更为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吗?’
想到此处,秦逸强行骤然而起的愤怒给渐渐压下,然后继续看其他的四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