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安之言是科举改革?!”
长孙无忌、杜如晦以及房玄龄等人同时惊呼出声,望向秦逸的目光中充满了讶异。
他们实在是没有想到秦逸会提出这么大胆的意见。
要知道,每一项朝政改革的阻力都并不是小事,而科举制度乃朝廷选官之制,其中的难度更不会小就是了。
李世民此时倒是真的被勾起了兴致,急忙连声催促起来。
“若是按照世安你的意思,你想将科举制度怎么进行改革?”
“取消投卷、推荐之事,增添糊名和誉录,从而杜绝科举上的徇私舞弊。”秦逸斩钉截铁的说道。
“何为糊名?”
“又怎么样进行誉录?”
魏征和房玄龄兴致勃勃的先后问起。
秦逸当下也不含糊十分直接的说道。
“糊名就是封起参加科举士子的性命与籍贯,誉录是指专门请人抄录参加科举之人的考卷。”
“那世安你有没有想过誉录之人也是能被收买的?”
“呵呵,那陛下不妨专门找屡次不中之人负责此事,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在科举中屡次不中,其中难免有些人是受到了世族的阻拦,所以他们可没那么容易被世族收买。”
语毕,秦逸不知想到了些什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不过,这科举改革一出,世族受到风声后恐怕会将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在场的所有大臣们纷纷发出了善意的笑容。
李世民却当即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世安放心,这里的人都不会将你今日的提议说出去的。”
“哎!”秦逸还在低头叹气,“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也不怕他们就是了,对了陛下科举考试您应该倾向于向天下学子问策,而尽量减少诗词歌赋,毕竟诗词歌赋再好不会做事之人也是于朝廷无用之官员。”
李世民挑眉,片刻后点了点头。
“你说的朕会考虑,朕会尽量令礼部官员出的试题偏向于事实的,但是诗词歌赋乃是大势所趋,还真当不能裁剪个彻底。”
接下来,因为秦逸胆大的给众臣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众臣围绕着科举改革开始议论纷纷。
...............
世界上的确没有不透风的墙。
虽说李世民勒令了今日的谈话不能说出去,但是出了皇宫各位大臣们也要为此事与麾下幕僚商讨一二,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而且皇宫这么大,李世民也不能完全保证每一个宫里的人都掌握在手中。
所以,就算是没人能听到这一政令之始,他们也会联想到今日李世民留下一干心腹举动,从而推断出科举改革之政令与今日的留下的大臣们都有关系。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没有人想到这件事情是秦逸提出了的,这也是因为秦逸年龄过小,这些人并不觉得他能有如此的格局与见识。
最终,皇帝还是决定,不亲自去询问这件事,而是让慕晏去。
慕晏苦笑。
他虽对慕家没有好感,也对其他世族的繁荣与否并无所谓。但好歹他的友人都是世家圈子的人,他本身在外人面前也是大世家的家主。现在做这种事,他觉得心中有一点别扭。
从宿谊当时那句“世家会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宿谊就知道,科举制对士族门阀的打击有多大。
他若支持这件事,宛若世族之中害群之马,恐怕会被人唾骂痛恨,甚于发起此事的宿谊吧。
不过慕晏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此事。
人之一世,总是有抱负的。而才华越高的人,抱负就越大。
慕晏在皇帝的劝说下,接下了他深深痛恨的慕家的家主之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并不专修儒学,却深深认可儒学“平天下”的理想,盼望实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最终目标。
虽然作为世族,但是慕晏知道世族盘踞,政令不达地方,许多豪族聚集的地方,与割据无异。这对国家明显有害无益。
...
一段时日过后,泾阳候府的练功房内,秦逸正给对着四个侍女们弹着高山流水。
也就在这一天,有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秦逸的府邸中。
其实以秦逸的耳力,早在高山流水弹到一半时就知道有人来了,只是没有多做理会罢了。
一曲作罢,秦逸收回了放在古琴上的手,就听见接连不断的掌声响起。
回头往门口看去,便看见李承乾和李泰两人站在练功房门口。
暂时不管这两人是来做什么的,秦逸微笑着朝他们打招呼。
“承乾、青雀,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也许是...东南西北风?!”
李泰皮了一下,李承乾见状却无奈的摇了摇头。
“父皇放我们出来的,因为父皇不方便在此时见你,所以就派我们来和你沟通沟通。”
“怎么了?朝堂上现在依旧因为科举改革之事吵闹不休吗?”
秦逸稍微想了想,讶异的问了出声。
李承乾索性自顾自的走过来坐在秦逸对面。
“没错,朝堂上的大臣们还在扯皮,父皇这些天没少跟母后抱怨。”
“也就你能偷个闲。”李泰跟着坐下后,挪愉的说道,“不过世安你这也太会享受了吧,美人环绕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