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只能继续跟着农科院的官员们继续溜达。毕竟常府尊偶尔会突然想到了某事,直接拍屁股离开,大家都已经相当习惯了。
常二郎回到了府中之后,第一时间就着人拿来了那份地图,开始认认真真地在那地图之上搜寻。
然后,一脸平静地又将地图给圈了起来,只是脸上的笑容,显得那样的灿烂。
坏消息是,那里现如今是元蒙残余势力的疆域,好消息是,那里仍旧还是元蒙残余势力的疆域范围。
要知道,大明继承的是元朝,那么,元朝的疆域,自然也该由大明全盘接收与掌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何后来那片土地为何会被高丽还是朝鲜给占据。
说出来,应该就只有一个可能性,那片土地,大明帝国朝廷这边觉得那里除了森山老林之外,啥玩意也没,于是也就没太在意。
不过嘛,现在既然自己这双犀利无比的招子已经盯上了那里,就想问一问这天下,还有谁敢跟大明争?
既然还在元蒙残余势手中,那便不急,是我大明的,那就一定会是我大明的,哪怕是你吞下去,老子也要让你吐出来。
甚至常二郎觉得,对方真要吃了去,老子要不能让对方翻倍的吐出来,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如此扶桑国那边传来了捷报,九州岛上的反对势力大友氏集团在李文忠的把玩之下,直接崩分瓦解。
据传回来的捷报显示,大友氏纠集了十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大军,兴兵讨伐,意图夺取长崎。
结果被耿炳文领军万余死死拦住,而后,千余火枪骑兵,再次立功了。
他们乘舟登船,从长崎出发,然后绕行敌后,破敌过万,连焚丰前国、筑后国大友氏城池数座,还俘敌数百。
之后,又得丰前国豪族投效,率丰前国豪族河尻幸俊、诧磨军势二人纠集的五千人马,连破数城。
被耿炳文死死拦住不得寸进的十万倭军,在听闻后路被断,甚至就连那粮食也被烧之后,瞬间士气大溃。
耿炳火当即领兵追击,而后方,濮英以五千倭卒为前驱,以一千火枪骑兵精锐侧应,伏击了提前退走的大友氏军势。
大友氏时死于乱军之中,不少的反对扶桑国主徐行悟,反对大明的那些大名豪族除了战死当场的,余者皆尽降伏。
可以说,仅此一战,就已然将整个九州岛上的所有反对势力扫平。
而且就在大友氏集团崩分瓦解之际,那些原本还寻思着想要吃瓜看戏的,还没有下定决心该当如何的大名豪族。
全部都屁颠颠地跑到了长崎,恳求一窥徐行悟这位扶桑国主天颜。
而扶桑国主徐行悟直接告诉他们,早的时候让你们赶紧过来臣服,你们不来,现如今看到大势已显,你们才过来。
扶桑太上皇很生气,便是我这位国主,也瑟瑟发抖,你们想要保住性命,最好去求太上皇他老人家。
他或许一高兴,真的能够饶尔等性命,若是尔等不识趣,呵呵,被屠得连个渣渣都不剩的大友氏,就是尔等的下场。
徐行悟这话,着实把他们给吓得不轻,纷纷前往去求见李文忠这位扶桑太上皇的,李文忠甚至都没让他们进府,直接让甲士把这帮子家伙都拒之于门外。
并且还特地在大门外面张贴告示,按大明律,所有大名豪族,不得有私兵,不得募卒,不得藏甲,违者诛。
就在告示张贴出来之后,那些倭国大名豪族真可谓是一片哗然。我们踏马的就靠拉派结伙火拼吃饭。
现在你居然要收拢我们的这些宝贝,你什么意思?你这是想要逼我们造反吗?
九州岛上的大名豪族很生气,但也很冷静,心里边骂骂咧咧,脸上却不敢动半分声色。
毕竟十万大军都没被这位来自大明,骑在扶桑国主头上的太上皇李文忠当盘菜。
就自己这些弱势群体,难道也想要尝一尝那实力最强的大友氏族诛的待遇吗?
大家都冷静地想了想,又回去找了徐行悟这位国主哭诉,觉得大明太上皇太狠,还请国主怎么也要为大家作主。
结果徐行悟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能够交出私兵、藏甲这些,那么,我就可以给你们授官,领扶桑国朝廷俸禄。
而且你们的子弟,都可以进扶桑国学馆学习,未来学习优者,亦可授官,当然你们如果愿意带兵,也不是不行。
那就带着你的私兵来长崎,毕竟我这位扶桑国主,也该有自己的兵马。
你率领一千人来投,你就是个千户,你率百人来投就是个百户……
话音未落,松浦有光愿意尽献私军五千,得赐官爵,并且还许其子弟,皆入扶桑国学馆学习。
另外,徐行悟还表示,愿意向李文忠举荐其最机灵的儿子,前往大明国子监学习大明文化,未来必授要职。
。。。
有了第一个,就自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当然也有不愿意献出私兵的,直接想要玩藏兵于民的花活。
只可惜,这帮家伙根本就不明白,他们的手段,在李文忠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在收到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指示,那些扶桑国的青壮劳力,于大明有大用,毕竟这扶桑岛国遍地矿产。
而且许许多多的地方,都需要建设港口,利于大明商贾往来运送物资。
所以李文忠大笔一挥,开始在那些都已经臣服的地方,开始招募游民,无业者,加入工程队,仅仅只是一个能够保证大米供应这个条件。
就让无数的扶桑国民众为之癫狂,大量的好勇斗狠之徒,其实也就是为了能够有口饱饭吃。
现如今不需要搏命,而只需要卖卖力气,就能够获得饱饭。
而且在这些工程队里边,都会配合老师,所有会说大明官话者,工资上提一级,能说大明官话并且能读写汉字者,可为工头。
另外,勒令所有九州岛上的大名豪族,交出所有倭文书籍,不交者,未来一旦查出,一律按通敌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