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宇凡有些顾虑的,是几年之后就会到来的特殊时期。
平静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大概再过个三四年,国内的局势就会变得风起云涌、人人自危。
如果现在要孩子,等孩子两三岁时,正好是那段时期开始的时候。
万一形势真的变得严峻,陈宇凡可以提前布局。
带着全家暂时去港岛避避风头。
其实,只对陈宇凡自己来说,以他先在成就,即便是特殊时期,他也完全拥有自保手段,可以混的不错。
但是......
毕竟是十年时间,如果是去港岛,一家人的生活都可变得轻松许多。
也能给孩子一个相对安稳、正常的成长环境。
他听说过许多事例,都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被扭曲、被耽误的孩子。
陈宇凡不希望,自己的骨肉也经历那些磨难。
这份深藏心底的规划,是他很早之前就有想过的。
当然,这些过于沉重和遥远的话,就没必要和娄晓娥说了。
而娄晓娥,虽然并不知道陈宇凡心中那些关于未来的深层考量。
但光是感受到,丈夫想要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
她的心,就被温柔和感动填满了。
原来,陈宇凡心里早就开始规划他们更长远的未来了。
娄晓娥的俏脸更红,带着几分羞意。
她轻轻在陈宇凡胸口捶了一下。
“就你......想得长远......”
说着,娄晓娥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往陈宇凡怀里缩了缩。
要一个属于她和陈宇凡的孩子......
这个念头,让她既紧张又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陈宇凡同样能够感受到,娄晓娥的心跳,在不断的加速。
这足以说明......
娄晓娥是真心憧憬。
陈宇凡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柔情。
他低下头,吻了吻娄晓娥的脸颊,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轻松起来。
“当然了,这件事也不用太着急。”
他轻轻拍着娄晓娥的后背,柔声说道。
“【红星-50复合脂】这边,我还得再研究半个月,争取把性能再提升一截。厂里那个维修改造项目,估计也要过两个月才能完成。”
“等手头这些工作都忙完了之后,咱们再好好准备一下......”
最后这句“好好准备一下”,陈宇凡说得格外轻柔。
刹那间,让屋子里的氛围变得暧昧了许多。
娄晓娥听得耳根都红透了。
她害羞的把脸,埋进陈宇凡温暖的怀抱里,没有说话。
只是用极轻的幅度点了点头。
随即发出了一个几乎听不见的“嗯”声。
............................
第二天早晨。
陈宇凡骑车来到材研六院的大门口。
这里就是接下来来半个月,他的工作地点了。
跟昨天来时的匆忙和紧张不同,今天陈宇凡的心情,比较轻松,而且充满期待。
刚一进院,就有不少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看到了他。
这些人纷纷主动跟他打招呼,眼神里都带着明显的好奇和敬佩。
“陈工早啊!”
“陈工,您来了!”
“听说您接下来要在咱们院工作半个月?太好了!”
显然,昨天【红星-50复合脂】测试成功的消息,已经在院里小范围地传开了。
虽然具体的细节可能还不清楚。
但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工程师,就是那个解决了困扰全院大半年难题的天才工程师。
对于这种技术大牛,尤其还是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功臣。
材研六院这些搞技术的人,向来都是发自内心地尊敬和欢迎。
陈宇凡也一一笑着回应。
态度谦和,没有丝毫架子。
吕建华早就在实验大楼门口等着他了,看到陈宇凡过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小陈,来啦!我还以为你累了这么多天,要多睡会呢。”
吕建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睡不着,心里装着事儿呢。”陈宇凡也笑了笑。
“走,先带你去看看给你准备的办公室。”吕建华领着陈宇凡往楼里走。
办公室不大,但窗明几净,收拾得非常整洁。
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铁皮文件柜,还有一个书架,上面零散地放着几本专业书籍。
虽然陈设简单,但比起轧钢厂里比较陈旧的装潢......这里的环境无疑要好上太多了。
至少光线充足,空气也清新一些。
“怎么样?还满意吧?”
吕建华笑着问道:“虽然是临时的,但该有的都有。你需要什么资料或者仪器,直接跟我说,或者跟楼下的办公室说一声就行,保证给你第一时间协调到位。”
“非常满意!太感谢了,吕工。”
陈宇凡由衷地说道。
这条件,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两人也没过多寒暄,都是务实的技术人,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吕建华把昨天那份详细的【红星-50复合脂】的检测报告又拿了出来,摊在桌子上。
“小陈,昨天咱们光顾着高兴了,还没来得及仔细分析。”
吕建华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分析道:“你看这几项,比如低温流动性,还有极压抗磨性能......虽然都达标了,但跟Л3-240比,还是有明显差距。我觉得,这可能是咱们接下来优化的重点方向。”
陈宇凡点点头,凑过去仔细看着数据。
同时间,大脑也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钙基皂本身在低温性能上确实有短板......”
“至于极压抗磨性,可能跟咱们石墨烯衍生物的分散均匀度有关......”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从基础油的选择、粘度指数的变化、钙基皂的皂化程度控制......
两个人无所不聊,把每一个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的去进行分析。
陈宇凡和吕建华从早上九点,一直讨论到中午十二点多。
到了饭点,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去食堂随便吃了两口,也顾不上中午休息。
两人就又一头扎回办公室。
继续刚才的话题讨论。
这拼命的架势,看的院里其他研究人员们纷纷咋舌。
他们都知道,吕建华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
却没想到......还有高手!
...............................
一直到下午两点多。
陈宇凡和吕建华,终于初步确定出了三个新的改进方案。
第一个方案:尝试引入少量高性能的合成酯,进一步改善低温流动性。
第二个方案:尝试使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并调整极压添加剂的种类,以此来提升极压抗磨性能。
第三个方案:尝试加入一种新型的金属钝化剂,看看能否提升润滑脂的抗腐蚀。
理论方案有了之后。
他们要做的,就是实践验证了。
两人立刻奔赴实验室。
吕建华找来了最好的设备,还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助手配合工作。
虽然陈宇凡很尊重刘胜东和李志明,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换了助手之后,自己的研究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比较刘胜东和李志明是外行,所以也不能苛责他们。
这段日子里两个人的努力,陈宇凡倒也都看在眼里了。
很快,陈宇凡沉浸在了工作之中。
称量、混合、加热、搅拌、皂化、稠化......
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新方案进行。
到了关键环节,陈宇凡和吕建华还会亲自上手操作。
确保一切万无一失。
一直忙活到下午四点多。
耗费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后,这三个新配方的小批量样品,终于制作完成了。
休息肯定是不能休息的。
面对新鲜出炉的润滑脂,谁能不好奇它们的性能如何啊!
两人立刻投入到性能测试之中。
大概一个小时后,三种润滑脂的测试结果都出来了。
第一种方案,彻底失败。
这个几乎不用测试,肉眼可见的不行。
第三种方案,效果也不太理想。
新的金属钝化剂,和原有体系无法兼容,在试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冲突,整体性能甚至还有所退步。
只有二号方案,带几人来了一点小惊喜。
调整极压添加剂之后,耐磨性确实有所提升。
但可惜的是......
润滑脂的其他性能,如滴点和粘温特性,却略微下降了。
吕建华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顿算,最后得出了两个有效样品的综合性能评估结果:
一个大约是58.5%,另一个是61.7%。
都比昨天那个64%的版本要低。
“唉,看来想再往上提,是真难啊。”
吕建华看着结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性能越往上,提升难度越大,这是科研的普遍规律。
陈宇凡倒是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什么失望的表情。
他把三份样品的测试数据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对吕建华笑了笑,说道:“吕工,别灰心嘛。这才第一天,咱们就尝试了三个方向,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并非全无收获。”
陈宇凡指着方案二的数据,说道:“至少我们验证了,改进分散工艺和调整极压添加剂,是对提升抗磨性有帮助的。只是可能咱们选择的新添加剂还不够理想,或者跟其他成分的协同效应没发挥出来。”
“科研嘛,就是这样,不断试错,不断积累。”
陈宇凡的语气很轻松,仿佛今天的失败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对他的自信心也没有带来任何的打击。
“今天失败了,不代表明天还会失败。咱们这不是......还有十四天时间吗?”
他拍了拍吕建华的肩膀,眼神明亮而坚定。
“只要咱们方向没错,多尝试,多摸索,总能碰到那个对的点!别着急,一步一步来。”
“运气会站在咱们这边的,【红星-50复合脂】的性能,肯定还能有所提升!”
看着陈宇凡不骄不躁、充满信心的样子。
吕建华心中小小的失落,也瞬间一扫而空了。
没错!
这才研究的第一天。
后面还有十四天时间呢!
有陈宇凡这个天才年轻人神出鬼没的思路,再加上他们整个团队的努力,还怕搞不定一个小小润滑脂?
“你说得对,我们要不骄不躁!”
吕建华也重新振作起来,用力点了点头。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失败的原因,明天继续干。”
“妈的!我就不信了,这小小的润滑脂还能难住咱们?”
.............................
接下来的日子里。
对于陈宇凡和吕建华,还有他们带领的研究小组来说......
无疑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极限挑战。
材研六院的实验室大楼,几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他们就来搞研究了。
要一直工作到深夜的点点星光亮起,才会离开。
无论昼夜......
实验室里总是灯火通明。
这里,终日弥漫着化学试剂的味道,也充斥着仪器运转的声响。
尤其是陈宇凡,就像机器人似的。
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他只要一头扎进实验室,就不是在设计新的配方比例,就是在操作各种反应釜,从早到晚疯狂的工作!
吕建华也被陈宇凡这股拼命劲头带动起来。
几乎是全程陪同工作!
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问题,两人能争论一个多小时 。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就是让【红星-50复合脂】变得更好。
团队里的其他成员,此刻也都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
突破!突破!再突破!
加班加点,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
晚上十一二点离开实验室都算是早的。
有的时候,就为了观察一个长时间的实验,通宵达旦也都是常有的事。
整个科研团队里,每个人都熬得眼睛通红。
但谁也没有抱怨,更没有人会退缩。
因为时间太宝贵了。
他们只有短短的十四天!
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