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时间里,随着令尹忙于学宫修建,对于楚国政务处理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于是,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政务都被子西转交给了楚王熊章处理。
熊章对此也是比较满意,他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处理过国家大事的经验,所以他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锻炼自己的能力。
而且通过这些政务的处理,熊章对楚国现状也是有了大概的了解。
楚国国土很大,方圆两千里,战车千乘,带甲六万,但楚王真正能够直接治理的地方不足一半,其他地方都归属封君和大夫都领地。
而且这还是当年遭受过吴国的打击,有不少封君和大夫被杀,家庙被毁,这才被昭王趁机收回了一些封地,不然楚王的直属领地还要缩水一圈。
战国初期,各国都在实行变法,而变法的目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自身战争潜力。
所以战国时代,诸国交战,国家动辄动员数万或者十万以上的军队,尤其是后期,交战之国动用的军队达到了数十万。
在昭王的年代,楚国带甲六万已经是排在诸国前五的行列。
楚国境内,城邑有大有小,万人以上设县,千人以上设邑,楚国大多数的封君领地都是万人以上的县,而大夫都领地多数是邑。
楚国城邑不少,居住在楚王直领地的人都是国人,国人耕种的土地都在城邑周边,城里的甲士保护国人的安全,而国人夏收和秋收的时候都要向楚王缴纳赋税。
而城外还有大片的土地都被荒废。
野外只有少数的土地被一些居住在野外的人耕种,这些人都被称为野人。
野人种植技术落后,粮食完全不够吃,虽然可以打猎和捕鱼,但限于自身渔猎技术落后,收获也不大,基本是吃一顿饿三顿,所以野人也会袭击一些小的乡邑,抢夺粮食。
面对野人的袭扰,楚国的封君和士大夫也会召集私兵袭击野人的聚居地,抓捕这些野人充当自己领邑的奴隶,给自己种地。
楚国的百姓的生活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还是比较富裕的。
熊章了解了不少楚国农业的情况。
相比较于其他诸侯国,楚国算是一个发达的农耕大国。
得利于境内发达的水系,采取火耕水蓐的方式给土地增肥,所以粮食的收成要比其他列国土地的产出多出三成到五成,且一年可以种植两次。
春秋时期主要粮食是五谷,即:粟、黍、稻、麦、菽。
中原诸国主要种植的是小麦,楚国和其他南方诸国种植的是水稻。
当然不论是小麦和稻谷只有贵族才能吃,还不能顿顿吃,要夹着一些其他的一些粟米,平民多是食用菽,也就是大豆,当然楚国的平民偶尔还是能吃上稻谷的。
所以楚国富庶程度可见一般,除了被吴国差点给打残,其他时期的楚国都是扛把子的存在,纵然是巅峰时期的晋国和齐国也只能堪堪阻挡楚国北上,却无力压服楚国。
可是纵然如此,楚国这些年的积累也不多了,先是昭王为了救援陈国,与吴国交战对峙一年,消耗了大量钱粮,如今熊章又是修建清华学宫,又是每日厚待入楚的名士和学子,每日消耗不少的钱粮,让令尹每天都要向熊章抱怨。
搞得熊章都有些不敢见他了。
楚国士大夫很有钱,但熊章不敢抢,连主意都不能想,因为贵族,熊章现在惹不起。
“没想到都当上王了,还要为钱发愁”,熊章面露苦笑之色,手指头有节奏的在桌案上敲击着,喃喃道:“这个时代不缺土地,缺的是种地的人,或许可以打一下野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