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元年,二月。
就在刘瑁秣马厉兵,意图出兵伐魏,一统天下的时候,笼罩邺城的,却是一片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
邺城之内,尚可见新朝伊始的鼎沸喧嚣,可一入城内,尤其是踏进荀府那高墙深院,便觉寒意更甚,仿佛连阳光都被这府邸吸噬殆尽。
书房内,熏笼燃着沉香,袅袅青烟盘旋而上,却驱不散这屋内的沉郁。
荀彧端坐于书案之后,手中展开一卷竹简,眼神却并未落在字里行间,而是空茫地望着跳跃的烛火。
“孩儿愚钝,始终不明白,父亲为何要在这时辞官?曹丕……他当真会放过我们荀家?
他就不怕您背叛魏国,投了大汉?毕竟从兄如今不正在汉国身居高位?”
说话之人,正是荀彧的长子,荀恽。
此时的荀恽,正立于案前,年轻的面庞上写满焦虑与不安。
如今的他不过弱冠,本该是意气风发,憧憬未来的年纪,可眼下,却被沉重的阴霾笼罩。
父亲骤然请辞,从兄荀攸却在敌国身居高位,这荀家未来的走向,让他忧心如焚。
曹丕其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早已不是秘密,父亲执意如此,当真能全身而退?
荀彧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荀恽年轻而焦虑的面容上,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放下手中的竹简,轻声道:“恽儿,你长大了。”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荀恽更加茫然,他疑惑的问道:“父亲?”
荀彧起身,走到荀恽面前,目光沉静而深邃,如同古井无波。“为父这把老骨头,时日无多,不足为虑。但你不同,你还年轻,荀家的未来,还要靠你。”
荀恽心头一震,隐约感到父亲话中有话,他追问道:“父亲,您究竟想说什么?”
荀彧深深地看了荀恽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挤出来一般。
“恽儿,为父问你,你可愿背负骂名,保全荀家上下,以及……你的几个弟弟?”
荀恽如遭雷击,猛然抬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自己的父亲。他呼吸急促起来,声音也变得嘶哑:“父亲……您……您这是何意?”
荀彧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萧瑟的冬景,声音低沉而决绝:“明日,你便去程昱府上,告发为父……与你从兄荀攸暗中勾结,意图谋反,出卖魏国。”
“什么?!”
荀恽惊呼出声,声音都变了调,他踉跄后退几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您……您要孩儿……孩儿去告发您?”
“不!不!”
荀恽疯狂地摇头,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夺眶而出,“父亲!这怎么可以!这……这是弑父啊!孩儿做不到!绝做不到!”
“此事之后,曹丕纵然愤怒,却也只能做做样子。”
荀彧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也带着一丝期冀,“他要笼络颍川世家之心,便不能对我荀家赶尽杀绝。而我荀家,暂时可保无恙。”
荀彧转过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荀恽,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而为父,会自尽府内,以谢陛下隆恩。”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低沉,带着一丝恳求:“待汉魏交战之时,你务必想办法,将荀家众人……送到刘瑁处。我想……有公达在,他会保你们平安的。”
“父亲!难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荀彧摇了摇头,眼中充满了无奈与疲惫。
“恽儿,曹丕疑心深重,为父不死,他绝不会真正信任荀家,更不会放过你。唯有如此,才能让曹丕稍稍安心,才能为我荀彧一脉留下一线生机。”
他走到荀恽面前,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眼中充满了慈爱与不舍。
“恽儿,苦了你了,刚刚及冠,便要背负如此骂名。但你要记住,为了荀家,为了你的弟弟们,你必须……坚强。”
荀恽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般滚落,他哽咽着,声音颤抖:“孩儿……孩儿明白了,孩儿……请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父亲所托!”
青龙元年,二月,一则惊天消息震动了整个魏国朝野。尚书令荀彧之子荀恽,大义灭亲,举报其父荀彧暗通汉国,意图谋反。
在得知消息后,荀彧畏罪自杀,其妻唐氏亦殉夫而亡。
曹丕闻讯,龙颜震怒,于朝堂之上摔碎了御案,怒斥荀彧“狼子野心,包藏祸心”。
但如今魏国世家之中,以颍川世家为首,而荀家又是颍川世家的龙头。曹丕更是知道荀彧去世的真正原因。
他虽然愤怒,却也不敢对荀家赶尽杀绝。因此,在荀彧身死之后,曹丕并未对此事继续深究,反而下旨,追谥荀彧为敬侯,恩荫荀氏子弟,以示宽宥。
荀恽则默默承受着所有的谩骂,在父亲亡故之后,荀恽面色苍白,形容憔悴,仿佛一夜之间成长了十岁。
他知道,父亲的死,为荀家换来了一时的喘息,却也让他背负了“弑父”的骂名,永世不得翻身。
曹丕虽然表面上安抚荀家,暗地里却对荀氏子弟监视的更加严密,生怕他们与汉国暗通款曲。
荀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曹丕的恨意愈发浓烈,却也只能暂时深埋心底。
但他明白,现在还不是复仇的时候,他要忍辱负重,等待机会,为父亲报仇雪恨,为荀家洗刷冤屈。
与此同时,刘瑁即将六府伐魏的消息,也如同飓风般席卷邺城。
曹丕闻讯后,立刻召集重臣,商议对策,在与程昱、司马懿等人一番密议之后,曹丕决定从三个方向抵挡汉军的进攻。
翌日,魏国大朝会,龙雀台。
曹丕高坐于龙椅之上,面露微笑的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程昱、司马懿分列左右,曹仁、曹彰、于禁、曹休、张合、乐进、文聘等魏国重将,皆列班于殿下,静待天子发号施令。
“仲达、子孝、元让、子文、文则听令!”
“臣在!”
司马懿、曹仁、夏侯惇、曹彰、于禁五将,齐齐出列,躬身领命。
“朕命你等,随朕亲征雒阳,领步卒五万,天地骑一万,扼守雒阳八关,务必……将刘瑁主力,阻挡于雒阳之外!”曹丕豁然起身,龙袍猎猎作响,气势逼人。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文烈、子奂、儁乂、文谦听令!”曹丕的目光转向另一侧,继续下令。
“臣在!”
“朕命曹休为主帅,蒋济为军师,高览、张合、乐进随行,领天骑一万,地骑两万,步卒三万,共计六万,出兵并州,与汉军之河北府相抗,务必保住冀州北境安全!”
“臣等,必不辱使命!”
“再传令伯宁、梁道以及文德率两万兵卒在颍川郡防备南阳的汉军!”
“诺!”
“仲业听令!”
曹丕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文聘身上。
“臣在!”
文聘出列,虎步生风,声如洪钟。
“朕命你领军三万步卒,即刻南下江东!与曹真、孙绍汇合!命曹真督扬州诸军事,张昭为军师,领孙绍、黄盖,一同出兵,迎击汉军江南府,保我江东领土!”
“臣,领命!”
文聘躬身领命,眼中战意熊熊燃烧,如今他终于可以为刘表报仇雪恨了!
“再传令宣高,让他领青徐二州兵力南下江东助战,务必要阻汉军于大江南岸!”
“谨遵陛下旨意!”
曹丕的这一番部署,可谓是深思熟虑。
他亲自率领主力,与刘瑁在雒阳对峙,这是最为关键的一路。曹仁、曹彰、于禁皆是勇猛善战之将,又有司马懿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辅佐,足以抵挡刘瑁的进攻。
而曹休、高览、张合、乐进四人,则负责抵御汉军在并州的进攻。
曹休乃是曹操的心腹爱将,千里驹,智勇双全,又有蒋济这位谋士辅佐,再加上高览、张合的骑兵以及乐进的精锐步卒,足以保住冀州北境的安全。
豫州则交给他最为信任的满宠和贾逵,只求阻敌,不求别的,以拖字诀为主。
至于江东方面,曹丕则派出了文聘这位老成持重、极善水战的将领,前往与曹真、孙绍会合。
曹真乃是曹操的的养子,忠心耿耿,曾执掌天地骑,麾下又有张昭辅佐,再加上孙绍、黄盖这两位江东旧将,足以抵挡汉军江南府的进攻。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曹丕又命臧霸助战,有臧霸在,曹丕有信心汉军必定过不了江,如此一来,只要其他各州不出问题,江东,最坏的情况也无非损失吴郡和丹阳两郡罢了……
曹丕的这一番部署,已经将目前魏国的兵力发挥到了极致。他相信,只要三路大军能够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抵挡住汉军的进攻,保住魏国的江山社稷。
“诸位将士!此战,乃关乎大魏国运之战!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凡有功者,朕必重赏!加官进爵,赏金赐地,绝不食言!”
曹丕环视群臣,目光锐利如刀,声音掷地有声。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誓死保卫大魏!”
群臣齐声高呼,声浪震天,响彻云霄。
风起云涌,大战在即,魏国上下,皆已绷紧了神经,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惊天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