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何才能见性?
在那遥远而古老的南岭深处,云雾缭绕,山峦叠嶂,仿佛天地间最隐秘的智慧便藏匿于这无垠的绿意与白雾之间。
山脚下,有一座古刹,名曰“菩提寺”,寺中住着一位名扬四海的高僧——六祖惠能大师。他虽已年逾古稀,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孩童般清澈与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一日,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寺内樱花盛开,花瓣随风轻舞,落英缤纷,美不胜收。惠能大师于寺前古松下设坛讲法,周围聚集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僧众与信徒,他们或坐或立,皆屏息凝神,期待大师的教诲。
这时,一位年轻僧人,法号智远,从人群中缓缓走出,他面容清秀,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迷茫与困惑。他行至惠能大师面前,深深一揖,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大师,弟子自幼入佛门,勤修苦练,却始终难以悟得佛法真谛。请问大师,何谓见性?又如何能见到自己的真如?”
惠能大师微微一笑,目光温柔地扫过智远,仿佛能穿透其心灵深处的迷雾。他轻轻抬手,示意智远坐下,随即缓缓言道:
“智远啊,见性非是肉眼所见,乃是心灵之觉照,是超越一切相状之悟。你且随我来,让我们一同漫步于这自然之中,或许能有所启发。”
言罢,惠能大师起身,踏着落花铺就的小径,缓缓步入山林深处。智远紧跟其后,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
山林间,鸟鸣声声,溪水潺潺,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宁静。
行至一处幽谷,惠能大师停下脚步,闭目凝神,仿佛与这山川大地融为一体。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深邃而明亮,对智远说:“智远,你且看这山川河流,花开花落,它们皆在展现着生命的本真与自然的法则。你可曾想过,这一切背后的主宰是何物?”
智远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答道:“弟子愚钝,只知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却不知其背后的主宰为何。”
惠能大师微微一笑,继续引导:“不错,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但这因缘背后,便是那不变的真如,亦是你的自性。它本自清净,无染无着,如同虚空,包容万物。你若能于日常行住坐卧间,时时观照此心,不被外境所转,便是见性之始。”
说着,惠能大师伸手轻抚身旁一株古木,语气中满是慈悲:“你看这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它可有丝毫烦恼?它的自性,便是那生生不息、顺应自然之道。你我亦然,本自具足,只因妄想执着,才迷失了方向。”
智远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有股清泉涌入心田,洗净了多年的尘埃。他再次深深一揖,感激涕零:“大师教诲,如醍醐灌顶,弟子终于明白,原来见性,便是见到自己的真如,与万物同体,无二无别。弟子定当勤加修行,不再迷失。”
惠能大师点头赞许,目光中满是欣慰:“善哉善哉,智远,修行之路,贵在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愿你早日明心见性,回归自性清净,与佛同在,与万物同悲共喜。”
言毕,师徒二人相视一笑,继续漫步于山林之间,那背影在落日的余晖下拉长,渐渐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留下了一段关于见性悟道的佳话,在后世传唱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