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皇后是玄宗在做临淄王时所娶发妻,出自名门望族太原王氏,与高宗李治的原配夫人王氏同宗。史书讲她在诛灭韦后集团时曾帮玄宗出过不少主意,玄宗继位伊始就立她为后。

由此可以推断,王皇后应属于那种颇具韬略、干练强势,且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的性格类型,不是传统意义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玄宗待她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她与玄宗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联想到高宗时的皇后王氏也因没有孩子,才让武则天得以上位,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她们家族的通病。

古时的皇位交接通常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皇后没有子嗣,直接关乎着将来玄宗传位给谁这样的大事。在“无后为大”的年代,这简直是种无法弥补的硬伤,注定了她皇后位置不会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皇后容颜渐老美貌不再,玄宗开始对她日逐疏远,宠幸起了比她年轻的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堂侄武攸止的女儿,其母杨氏与武则天的母亲是同宗亲戚。生于圣历二年(699年),比玄宗小了整整十四岁。由于父亲死的早,自幼由武则天接入宫中抚养,武则天对她极为宠溺。

自小在深宫中长大的她,接触最多的除了高高在上的女皇,就是成群结队的宫女与宦官。让她深知皇权的尊贵,受到这种环境的熏染,她为人极为乖巧伶俐,有眼力劲儿、会说话、长的漂亮,还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这样的乖乖女又有谁不喜欢!

开元元年(712),玄宗继位称帝,在宫中遇见了刚满十四岁、出落的婷婷玉立的美少女武惠妃,遂将她收为妃子。十多年来,她替玄宗育有四子三女,足见宠遇之盛。

所谓人往高处走,武惠妃见到皇后失宠,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皇后内心不满,背地里时常絮叨玄宗无情,让玄宗更为反感。

玄宗找来时任秘书监的姜皎密谈,准备以皇后无子为由将她废掉。

多嘴的姜皎竟把如此机密的事情泄露了出去,玄宗知道后大怒,委派宰相张嘉贞查办。

张嘉贞带兵出身,执法本就严酷,又有玄宗暗中授意,在朝堂上让人当众痛打了姜皎六十大板,然后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身受重伤又羞愤成疾的姜皎,没撑到钦州便一命呜呼。

姜皎的死让王皇后更加忧虑难安,然而她为人正直和善,在后宫内群众基础很好。玄宗一来实在找不到过硬的废后理由,冒然行之唯恐遭来非议,对个人形象带来不好影响;二来毕竟两人夫妻一场,玄宗又重感情,难以狠下心来决断。犹豫不决中,一直拖到了开元十二年(724年)。

皇后家中亲戚不多,父亲王仁皎已经病故,只剩下哥哥王守一。

王守一凭借妹妹这层关系,在玄宗当太子时就与玄宗建立了友谊,还娶了玄宗的妹妹清阳公主为妻亲上加亲。他既是外戚,又是驸马,在朝中颇有权势,获封金紫光禄大夫。王仁皎病故,他又继承了父亲祁国公的爵位。

他当然清楚,自己这满身荣华全都来自当皇后的妹妹。如果妹妹被废,一切都将成为过眼烟云。

他比妹妹还要着急,他知道妹妹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孩子。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久思无果之下,他竟然琢磨出了一个昏招,冒着玄宗严禁皇亲国戚与僧人、道士以及算命先生交往的禁令,偷着找来个叫明悟的僧人,替皇后祭祀做法,又剖开一块被雷劈过的木头,塞进写有天地神灵及玄宗名讳的纸条,让皇后随身佩带并时常默念:“愿我像则天皇后那样,生个儿子。”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性质完全变了,彻底脱离了正常轨道!

玄宗之所以能够以庶子身份做上皇帝,其实就是通过政变来的。在神龙元年(705年)至开元二年(713年)这八年混乱时代里,大唐接连爆发了四次政变,玄宗就亲自策划参与了两次。每次政变,都有僧人、道士、算命先生的影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人精通所谓的阴阳术数,一句”天命在身“,就会令人觊觎皇权!玄宗早年的心腹近臣王琚,不就因为善于占卜得到信任!

天命只能归于皇帝,作为皇亲国戚,竟敢公然违反禁令与僧道、术士往来,究竟意欲何为!

我可以做,是因天命在我!不让你做,同样因为天命在我!你非要做,那一定是想造反,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这就是掌权者的思路!

深宫之内,耳目遍布,如此忤逆大事又怎能隐瞒的住,很快遭到了武惠妃的检举揭发。

既然你不听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七月二十二日,玄宗下诏,将王皇后废为庶人幽禁起来,把王守一贬为柳州司马,不久于途中赐死。

这个打击,对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王皇后来讲显得异常沉重。没多久,她就病死于冷宫。她死后,后宫的嫔妃、宦官感念她往日恩德,无不暗中流泪。玄宗也想起了他们往日的甜蜜时光,想起了她过往的好,内心有些后悔,只是后悔又有什么用!

至于武惠妃,她机关算尽,甚至与李林甫设计谋害了太子,也未能得偿所愿,只在死后被玄宗追赐为贞顺皇后。

天道至公无私,武家已经出了一个女皇,老天不会让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一遍!这么说虽然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但现实也的确如此。

武惠妃深受宠爱却当不了皇后,与她的姓氏密不可分。女皇武则天影响太大,朝中众臣生怕再出现一位女主,于是极力劝谏,玄宗只得作罢。

皇后之争暂告一个段落,玄宗开始把目光转向他的儿子们。

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玄宗给他十四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更改了王位,还将他们原本三个字的姓名改成两字。因为人数太多,没必要一一列举,在这里只重点介绍两位,一个是太子李嗣谦,改名为李鸿;另一个是陕王李嗣升,改封忠王,改名为李浚。李浚后来又改名李亨,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逃到成都。李亨抢了玄宗的皇位,做了大唐第八任帝王,史称唐肃宗。

这是玄宗第一次替儿子们改名,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至于他为什么热衷于改名,有人说他是完美主义者,可能是吧!

写完了宫斗,回过头再来聊聊宰相张说。

泰山封禅,让张说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所谓盛极必衰,自此开始,他也无可避免的从高光时刻走向了人生的下坡路!

张说虽然机敏干练、才华出众,但在做人处事方面,比起姚崇、宋璟逊色了不少。

封禅仪式结束后,张说带着他分管的中书、门下两省官员,以及平时关系不错的亲信近臣,登临泰山顶峰沾沾福瑞之气。回到朝中,又把这些人普调一职,而其他百官和随行侍卫却什么好处都没给。中书舍人张九龄劝他不要这样,他不听,由此引发众怒。

开元十四年(726年)正月,玄宗因河南尹崔隐甫政声不错,准备把他提拔重用,让宰相拿出意见。

张说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看不起崔隐甫这样的非科举出身,认为他文学造诣一般,纯属粗人一个,提议让他出任金吾大将军。殿中监崔日知与自己关系亲密,提议出任御史大夫。

金吾大将军与御史大夫表面上看级别相同,实际上相差甚远。御史大夫负责弹劾百官,在古时素有副宰相之称,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前景广阔;而金吾大将军,不过是负责京城宿卫的将领,属于高官当中的边缘岗位,除了坐等退休基本没什么发展前途。

崔日知此人,前文有过介绍,曾因贪污受贿被贬为县丞,是个有污点的官员。这样有前科的人,让他去做专司正风肃纪的御史大夫显然不合适。玄宗否决了张说提议,让崔日知出任左羽林大将军,由崔隐甫担任御史大夫。

张说作为宰相,不是出于公心为国家举荐英才,反而利用职务之便搞团团伙伙,让得知实情的崔隐甫对他产生了很深成见。

除了私心重,张说还急功近利,有点贪财,而且自视很高。官员向他汇报工作,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遭到他的指责,甚至张口就骂,一点面子不给。

特别是对因提出开展全国户口、农田大普查,而受到宠信的御史中丞宇文融更为反感。就是由于宇文融的一味苛察,才惹得兰池州胡人康待宾造反,让无数唐军将士浴血沙场。因此,只要是宇文融所奏事务,他不问对错与否,一律驳回。

张九龄提醒他:“宇文融现在正受皇上信任,且口才极好,又深谙权谋,您对他还是多加些防范,不要总是得罪。”

张说面露不屑之色:“就他,一个鼠辈而已,能有什么作为!”

可是张说哪里知道,崔隐甫他们正在暗中收集他的罪证。

他本来自身就不太过硬,有不少把柄可寻,还轻视他人,自作聪明,过于高调,到处树敌,终于迎来了报复!

四月份,崔隐甫、宇文融,以及新继任的御史中丞李林甫联名弹劾张说,称他:“擅自与术士交往占卜问卦,徇私舞弊,僭越礼数,贪污受贿。”

这些罪行明摆着就是奔着弄死张说去的,特别是与术士交往占卜、僭越礼数二罪尤为严重,哪一条坐实了都是轻则流放、重则抄家灭族的大罪。

玄宗对此很重视,专门降下敕书,指派宰相源乾曜、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与崔隐甫等人,共同在御史台审讯张说。

关于一代奸相李林甫的故事后面还要讲,现在我们只须知道他是李唐宗室出身,其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开国名将李叔良。

张说因罪待审,显然已不适合再继续担任宰相。玄宗把以清俭着称,没什么大本事的户部侍郎李元纮提拔为宰相,接替了张说。

源乾曜因封禅一事对张说有了看法,又因张说在任时处处打压他,审讯起来自然丝毫不讲同僚情谊,把小事说成大事,把大事弄的更大,给张说身上安了不少罪名。

眼看就要定罪了,玄宗忽然想起了张说。毕竟君臣一场,张说又曾帮他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在平定边疆叛乱、裁撤二十万边军、开创募兵制这些利国利民的大事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特别是组织封禅大典,让他得以效仿祖父李治,使大唐声威响彻四方。

这样的治世能臣怎不令他怀念,加上他一向很念旧情,便指派高力士前往狱中探望。

高力士虽是宦官,对玄宗却是发自内心的忠诚。他分得清忠与奸,辩得出善与恶,也清楚谁对大唐、对玄宗有用。张说的遭遇让他深感同情,回来后如实对玄宗禀报:“我看见张宰相蓬头垢面,凄凄惶惶躺在一块破烂席子上,等待治罪。”

玄宗想起张说所立功勋,不禁心生怜悯。高力士也借机劝玄宗网开一面,玄宗随即下令停止审讯,只免去张说的宰相职务,其余官职待遇不变。

张说的幸运在于他身处治世,又遇到了玄宗这样的英明君主,如果换到武周末期,或是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在位,等待他的恐怕除了身首异处,就是流放千里了!

他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二度拜相,开元十四年(726年)四月罢相,在宰相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三年零三个月,论起能力与政绩不输于他的两个前任姚崇、宋璟,但却没能像二人那样入选大唐“四大贤相”之列,恐怕与其品行操守不无关联。

不管怎样,盛世能臣的称号张说是担的起的!玄宗时期的宰相,在他之后除了张九龄名气大些,再也挑不出让玄宗十分满意的宰相,直至李林甫出现!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大周九皇子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日月悬空江山百美图大秦:阿房之子,我为千古一帝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三国大军湿家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