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内权力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朝廷外各地藩镇大佬也没闲着。
龙纪元年(889年)五月,羽翼已丰的河东节度使(治所山西太原)李克用,派大将李罕之、李存孝向南攻打昭义军(山西与河北交界,治所位于长治,后迁到邢台)。
李罕之是黄巢降将,曾做过和尚要过饭,为人极其凶悍;李存孝则是罗贯中所着《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第一猛将。
这对煞星出马,不到一个月就连陷磁(河北邯郸磁县)、洺(河北邯郸永年区广府镇)二州。
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忙派大将马溉、袁奉韬出兵数万,在琉璃陂(河北邢台县西南三十余里)迎战,被河东军打得大败,二将均被生俘,李克用乘胜进击邢州(邢台)。
孟方立此人度量不大,爱猜忌人,手下将领对他多有怨言。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不愿再替他卖命。惭惧之下,孟方立饮药而死。孟方立的弟弟孟迁任洺州刺史,倒是颇得人心,众人将他拥立为昭义节度使,并派人赴汴州向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求援。
朱全忠得知昭义有难,原想出军从魏博(治所在邯郸魏县)境内通行,却被节度使罗弘信婉言谢绝。只得让大将王虔裕率数百精锐,抄小路进入邢州助防。
大顺元年(890年)正月,李克用集中兵力猛攻邢州,孟迁粮尽力竭,再也无法支撑,竟将王虔裕等前来支援的数百宣武将士抓起来,举城降于李克用。
李克用委任大将安金俊为邢洺团练使,分管邢、洺二州,昭义所属泽、潞、邢、洺、磁五州尽数落入李克用囊中。
南边战事刚刚平息,李克用便马不停蹄的发兵向北,攻向云州(山西大同)。
云州防御使赫连铎是吐谷浑人,曾在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会同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河朔三镇之一,位于河北北部,治所北京),在鹞儿岭(河北宣化县东二十里)将李克用打得大败,逼得李克用仓皇逃入达鞑(今外蒙古境内)。
这次血海深仇,同当初朱全忠造成的“汴州之耻”一样,让李克用铭刻脑海,一直寻机复仇。
如今朝廷不管事儿,南边威胁又已扫除,自然该找赫连铎算算旧账了。
在沙陀鸦军的猛攻之下,云州东城很快陷落。赫连铎打不过李克用,只得派人向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求救。
云州与卢龙地界相接,联系密切。李匡威闻讯,即刻出兵三万前往救援。
二月二十日,鸦军向云州残存势力发起攻击。激战中,刚刚担任邢洺团练使的安金俊被流箭射中身亡,万胜军使申信临阵倒戈降于赫连铎,加之卢龙三万援军已到,久经战阵的李克用见势不妙果断撤军。
三月,受挫的李克用巡视到了昭义镇,把满腔怒火撒到了节度使李克修身上,以招待不周为由,当众痛骂李克修,并亲自对其施以鞭刑。
李克修是李克用的堂弟,为人朴实本份,在军中威望很高,也曾跟随李克用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战功。这次无辜受辱,对他打击很大,不久便羞愧成疾,病逝于府中!
李克用让堂弟李克恭接替李克修,出任昭义节度使。
四月,侥幸逃得一命的赫连铎,联合李匡威共同奏报朝廷,恳请讨伐李克用。
而朱全忠也早想铲除李克用这位争霸路上的最强对手,便也借机奏朝廷,称:“李克用终会成为国家大患,如今趁他作战失利,臣请会同河朔三镇共同将其诛灭,再由朝廷指派重臣主政河东。”
昭宗接到云州、卢龙、宣武三镇征伐李克用的奏疏,召集四品以上官员商议。大臣们多数不赞成,特别是宰相刘崇望、杜让能认为如今朝廷势微,不应轻启战端,横挑强梁。但另两位宰相张濬、孔纬却执意出兵。
张濬早年曾是隐士,经宦官杨复恭推荐出任太常博士,由此步入仕途。杨复恭受田令孜排挤,被贬为飞龙使,张濬转而依附田令孜。等到杨复恭再次掌权,便与张濬结下了梁子。
昭宗想除掉杨复恭,本着仇敌的仇敌是朋友的原则,提拔张濬为相,并对其委以重用。张濬也开始以“中兴唐室”为己任,常常自比谢安、裴度。
李克用在征讨黄巢时,张濬曾是三军都统王铎的判官。李克用一向鄙薄他的为人,听说他当了宰相,私下对前来颁旨的使者说,张濬此人只会夸夸其谈,没什么实际才干,将来扰乱天下的定是此人。张濬听后,对李克用怀恨在心。
基于以上原因,张濬一直想借助外力除掉李克用、扳倒杨复恭,以收一箭双雕的奇效。
为了说服昭宗,张濬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先帝(指唐僖宗)第二次退出京城,都是受沙陀人所逼。臣时常顾虑李克用与河朔三镇勾接,使朝廷无法制衡。如今各大藩镇联名请求讨伐李克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请陛下让臣率兵征讨,臣保证不出十天半月,定能荡平河东。”
杨复恭听他说得热闹,忍不住插话道:“先朝被迫迁移,虽说是藩镇跋扈所致,但也与当时朝中重臣处置失措不无关系。现在局面刚刚稳定,不宜再启战端。”
昭宗虽对杨复恭持有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杨复恭说得在理:“李克用有收复长安的大功,我们趁他危急前往讨伐,天下人当如何评价!”
眼见事情泡汤,孔纬有急了,答道:“陛下所说是权宜之计,张濬所讲才是万世之利!昨晚,臣将出兵攻伐所需经费作了估算,以国家现有实力,保障个一年、两年不再话下,就看陛下能否下定决心!”
昭宗见他最信任的两位宰相意见一致,态度又如此坚决,也不好再否决,勉强道:“那我就把这件事托付二卿,千万不要让我蒙受羞辱!”
五月,朝廷下诏,撤销李克用河东节度使一职,任命张濬为河东行营招讨制置宣慰使。同时,委任京兆尹孙揆出任副使,镇国节度使韩建负责后勤保障。
又令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分任南、北招讨使,兵分三路合力进讨李克用。
诏令下达,张濬请求给事中牛徽做他的行营判官。
牛徽是“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儒之孙,在朝中有着较高声望。张濬想将他纳入班子,无非是要借机抬高自己。
可牛徽对当前形势看得很透,才不愿去趟这趟浑水,遂以生病为由加以婉拒,私下告诉亲信:“张濬趁国家丧乱之时,偏想逞个人英雄替自己立名,轻易招惹地方强藩,寒了他们报效朝廷的心。我料想他丧师辱国的日子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