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这一字一句的诵读,仿佛穿越了时空,诉说着明、清两个朝代的兴衰过往。
当他费劲巴力的宣读完悼词,济尔哈朗便代福临小皇帝,当众宣读了退位诏书。
诏书中既有大清国的领土疆界情况,又有统治区域内的人口数量,正式宣告了大清国的终结,以及全体国民向中华帝国臣服。
杜英杰走上前,眼神中满是谨慎与庄重,双手稳稳的接过了传国玉玺和兵符,在确认无误后,才退到了马超的身后站立。
王小强代表马超宣读了特赦诏书,根据福临先前国书上的内容,向满人做出了一系列的特赦和承诺。
他的诵读声浑厚有力,让在场的满人心中既有失落,却也隐隐松了口气,庆幸战争终于结束了。
受降仪式的最后一道程序,按照双方的事先约定,是清军放下武器投降,人民军全面接管清军后,进入北京城中宣示主权。
只见清军阵列中的所有旌旗,都随着大清龙旗一同缓缓倒地,清军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
人民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城,全面接管原清国控制区。
至此,在人民军全面南下周年之际,大清国正式宣布灭亡。成为了继大顺国、大西国、大明国之后,最后一个被历史淘汰的国家。
马超也终于完成了他的统一大业,成为了中华土地的实际拥有者。
可他的心中却很清楚,自己的战斗并未结束,因为在遥远的南方,还有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倭寇军队,正等待着他去消灭。
原大清国皇族成员,被马超全部安排前往河套地区安置。其中,也包括那位平日里叫嚣着,要战斗到底的豪格,还有孔有德、耿仲明、洪承畴等一众主战派成员。
马超虽然前世今生,都对那些叛国投敌的汉奸败类恨之入骨,每念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怒火。
可他却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不但不能惩罚这些人,而且还要根据特赦诏书上的内容,保护好他们与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马超在彻底控制北京城后,恩准清军中的独子、老弱、伤病员、蒙古人、汉人退伍回家。
一时间,原清军大营中满是离别的场景,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默默流泪。清军总兵力由十七万人,大幅削减至四万人。
撤销原清国八旗兵制,成立中华帝国第六军团,将随人民军前往南直隶凤阳府,去找焚毁朱家皇陵的倭寇报仇雪耻。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五千倭寇攻入凤阳府地界后,便如同恶狼一般四处肆虐,却始终无法寻找到第一军团决战,倭寇心中的愤怒无处发泄,一怒之下,竟再次将凤阳皇陵焚毁。
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也刺痛了每一个汉人的心。
倭寇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羞辱汉人,期望马超这位自命不凡的皇帝,也如历史上的那些专制皇帝一般,为了所谓的颜面和威信而兴师问罪。
这一年的华夏大地,没有能像前两年那样风调雨顺,不但继续遭受到兵灾人祸,还遭受到了旱灾与蝗灾。
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境内因兵灾,使坚守下来的小地主阶层,没能看到拨开云雾见日出的国泰民安,反而是耗尽了最后一点积蓄。
为了躲避持续不断的战乱,百姓们拖家带口逃离家园,致使大片土地荒芜,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四省遭遇了严重的大旱,再加上倭寇在这些地区肆意横行,烧杀抢掠,使得粮食产量不及崇祯初年的五成。
17世纪得东亚大地上,并没有因为马啸天与朱语嫣的时空穿越,而发生什么太大的改变,依然重复着后世史书上的苦难记述:
“军阀混战,逐鹿中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国家统治秩序彻底崩溃。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易子而食的惨状比比皆是。”
马超虽然对这个时代的状况不满,可他又对此无可奈何,因为他已经倾尽了所能,却始终无法摆脱历史的诅咒。
如今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成功征服清国,使得人民军再无后顾之忧。
这一次,马超面对倭寇的猖狂挑衅,他决定积极行动起来,而不是继续保持沉默。
要集结北方数省内的所有武装力量,对长江北岸的倭寇军队,组织一场大规模反击战。
马超此举,看似有些年轻人的急躁冒失,实则却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心中也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人民军在长江沿线流域的纵深防线,由于刘佳突然向倭寇投降,已经陷入了极其被动的战略困境。
第二军团、第四军团、皇家陆军、李定国军团、李过军团以及南越军团,都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马超发动这场大反攻,正是为了转移倭寇将领的关注目标,从而缓解江南地区的战略危机,为人民军各参战部队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
据赵四海所领导的情报部获悉,南京城已然被倭寇重重包围,双方之间的激战持续了一个多月。
人民军正与倭寇展开激烈的城池巷战,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鲜血,双方的每一次交锋都关乎着生死存亡。
与此同时,镇江府内的战斗也在持续,被倭寇围困的四支特战旅,以及包括皇家陆军在内的十余万兵马,正拼尽全力,积极向南京城方向靠拢,试图与南京城内的守军会合。
黄埔学校教导团、原中央警卫团,始终在应天府和太平府境内活动,企图为南京城保留南逃江西的通道。
只要通道还在,南京城内的军民就有一线生机,就有可能摆脱倭寇的围困,向南进入茫茫丘陵大山中暂时躲避。
马超在征服大清国后,也就在无后顾之忧,他便决定积极响应倭寇的挑衅,集结北方数省的兵马,对长江北岸的倭寇展开一场大围剿。
率领第三军团、第六军团、第六混成旅、黑衣禁军以及辅兵军团,迅速由山东南下,去与第一军团和邢天军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