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2月1日。
普奥联军到达艾达河南岸,趁着夜色笼罩下的昏暗,在河面升腾弥漫的茫茫雾霭掩盖下,寂静曲折的艾达河上人马穿行。
南岸的德意志联合军指挥部,调动所有可用的船只,和己方掌握的大小桥梁匆忙地通过了冰冷的艾达河。
数万大军,在狭窄平静的艾达河面前急切行军,带来的动静可小不了。
即使军队在出发前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但是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只要丹麦人侦察兵不是瞎子和聋子还是能观察到的。
但是丹麦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联军的兵力占绝对优势,而分散在日德兰半岛狭窄的地形上的联军部队,对于丹麦这种小国来说简直就是铺天盖地。
爱达河曲折蜿蜒,可以登陆的地点多,难以防守。更要命的是发源于基尔南部丘陵的艾达河,水流平缓,河面也不宽阔,注定无法坚守。
除非举国之力修筑一条防线,沿着艾达河绵延百十里,对于人口只有几百万的丹麦短时间内自然不可能办到。
不久,联军先头部队已经在北岸登陆,开始搭建沿岸阵地。
丹麦军队暂且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远远注视,侦察骑兵游荡在联军部队的边沿。
在这种诡异的环境下,双方死死盯着对方,达成微妙的平衡。
丹麦军方不敢怠慢,收缩兵力和联军对峙的同时,快马加鞭的将德意志联军越过艾达河的消息发向王都。
等待政府的指令,做出对应措施,作为防守方,同时是劣势方,丹麦陆军不敢擅自行动。
把问题尽可能的夸大,把危险的局势尽可能的向后方传达,这样即使后续失利,也可以把罪责推向敌人。
不是士兵们懈怠了,而是德国人不讲武德,两个流氓国家拉着一帮小弟来攻击我。
即使我失败了,也是政府自己政治的失败,敌人那么强,你还拉不到盟友下场,等着下台吧!
丹麦政府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外交部紧急联系英国大使。
首相亲自带队向英国大使寻求帮助,同时政府向俄国,法国,甚至瑞典都派出公使。
很可惜各国公使语焉不详,倒是英国依旧明确支持丹麦,不过当涉及出兵问题时,英国人表示,正在等国内消息,不要急,我相信王国很快就会做出回应的。
2月2日。
普鲁士率先向丹麦阵地进行了试探性进攻,试图包抄丹麦人的侧翼。
……
半小时前
日德兰半岛上的冬日依旧寒冷,寒风吹过手握钢枪的士兵脸庞,嘴巴呼出的寒气瞬间在眼前形成一片白雾。
带队的军官从怀里掏出一包香烟,烟盒上打印着“矢车菊”的精致标记,这是恩斯特烟草厂的商标。
打开烟盒上的纸质盖子,从里面抽出一支来放入嘴里叼着。
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煤油打火机,在坑道里,靠着土墙,缩着脑袋,一只手护住风口,另一只手,拨动燧石滑轮,一阵火花激烈喷射出,瞬间引燃前方的浸油棉芯。
年轻的军官,嘴对着火焰,把口中的香烟引燃。这支烟前端开始发出忽明忽暗的红色光焰,
狠狠地吸上一大口,经过咽喉,在肺叶中流动,再顺着气息吐出大股烟雾。
年轻军官感觉神清气爽,内心的焦躁仿佛得到了缓解。开始镇静的等待冲锋号令。
……
随着,指挥部下达命令,普鲁士军队开始攻击,在军官的带领下,士兵们向着丹麦人的防御工事发起冲锋。
伴随着炮火的嘶吼声,身经百战的普鲁士士兵,向前方稳步推进,没有人敢后退。
只有进攻和手中的枪支才是士兵的依靠,换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
炮火交织,在大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坑洼。尘土中弥漫着硝烟,只有敌人枪炮射击时的火光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砰…砰…砰……”
在一阵激烈的枪炮声音,丹麦人依靠着防御工事和地利,成功阻挡住了普鲁士的进攻。
虽然,普鲁士士兵还在进攻,但是明显枪声稀疏了一些。
第一波进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冲锋部队,死伤惨重,但是没有击溃纪律严明的普鲁士军队。作为试探,后方指挥所果断命令强攻部队有序撤下来。
联军与丹麦的第一步交火就这样结束了,对于丹麦人来说,普鲁士蛮子不过如此。
普鲁士的后方指挥官倒是无所谓,这只是开胃菜,才到哪!后方的火炮还未就位,先前的进攻不过是试一试丹麦陆军的成色罢了。
丹麦人还是有些破坏力的,但是在普鲁士军官们看来还远远不够。
普鲁士人最不怕打硬仗,作为欧洲武德最充沛的国家,什么阵仗没见过。
而且这次还只是普鲁士单独试探,德意志邦联,奥地利帝国都还没出手呢!
几方实力可以说是丹麦人的数倍,对于和法,俄,奥等强国打交道的普鲁士王国,从前都是在逆境中爆发。
像丹麦这种已经没落的国家,完全看不上眼,这种顺风局简直不要自信感爆棚。
丹麦人上次(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能够获胜,更多是依靠国际势力,这次丹麦政府反而在政治上表现出迟钝。
没有及时串联欧陆上的其他国家来助威,比如此前已经对普鲁士加以警告的英国。
现在英国人都还没有大动作,作为海军强国,让英国人单独行动在欧陆上耀武扬威是办不到的。
至于法国,倒是可以打断普鲁士的计划,但是俾斯麦早已经玩明白了外交领域,用其他利益换取了拿破仑三世政府的沉默。
英国人倒是希望拉拢沙俄下水,但是上次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手重创了俄国人,俄国自然不可能此时干涉欧陆风云。
这就让英国人犯了难,总不可能海军上岸去和普鲁士蛮子拼命吧!
所以英国人只能口头上给予丹麦人一切支持,但是毫无出兵的诚意。
维持当然欧陆势力的平衡是英国的国策,丹麦失去两个公国完全构不成对大陆局势的影响。
顶多是丹麦人撤回日德兰半岛内部,损失些土地,而且失败的丹麦人必然加剧对普鲁士的仇视,更加坚定的站在英国人这一边,为下一次欧陆动荡时英国在欧洲大陆上埋下暗子。
当然英国人还有其他招可以使,远达不到战争的要求,而且丹麦人也没有使出全力呢!
要知道丹麦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历史上也发达过,单就上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就表现出不俗的实力。
丹麦人控制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放在现在也能养起数目可观的军队。
战争又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万一丹麦人挺过来了呢?而且丹麦政府在战争开始前还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不然也搞不到现在这个地步。
虽然不知道丹麦政府哪来的自信(至少恩斯特这样认为)。但是不妨碍丹麦政府在外交领域的迟钝。
现在普鲁士通过合纵连横,稳住了大多数强国,还拉拢上了奥地利和德意志邦联。
在舆论外交上的压力没有了,军事上只要不遭受重大挫折,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就是碗里的肉。不过,前提是战后搞定奥地利,但是,俾斯麦早已经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