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见无人打断,便继续说道:“明年的会试继续录用四百名进士,东榜录取一百零四人,占整体百分之二十六。
西榜录取六十四人,占整体百分之十六。
南榜录取四十八人,占整体百分之十二,其中宗室录取人数不得少于十人。
北榜录取八十人,占整体百分之二十。
中榜同东榜一样,也是录取一百零四人!”
还未等顾秉谦发表意见,对山东明显有利的毕自严率先出声道:“启奏陛下,如此安排,不仅与今年秋试的名额相差不大,而且还能兼顾各布政司之间的公平,臣以为甚妥!”
“回陛下,臣以为不太妥,此次东南士民之乱,起因之一便是减少了他们举人录取名额,若明年会试再参照举人名额安排,臣担心会再次引起东南士民的不满,从而继续闹事!”
徐光启作为江东布政司的代表,在这种涉及家乡根本利益的分配时,自然要站出来为家乡争取更多的份额。
“回陛下,臣附议!”作为徐光启的同乡,顾秉谦虽然不敢出头反对,但当前面有人顶着的时候,他还是会出来为家乡说话的。
面对皇帝投来问询的目光,袁可立回道:“回陛下,臣附议毕阁老,这样安排的确更能兼顾各布政司的公平,至于明年士民再次作乱,臣倒是不担心,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闹事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无理诉求!”
“回陛下,臣附议袁阁老,大明不能只是东南几个布政司的大明,而应该是大明十八个布政司、三个行都司与两个总督府的大明!”李长庚在袁可立后面,也说出了他的态度。
虽然作为中榜的河南及湖广名额基本与秋试持平,但看到东榜名额减少,他们自然乐意见到。
三票赞成,两票反对,这更加坚定了朱由校要继续重用非东南籍官员进入大明决策层的决心。
见徐光启还要反驳,朱由校直接决断到:“既如此,明年就按照此议进行会试,下一科的秋试与会试名额,再根据新黄册实际在籍人数进行调整。
而每个府县的生员名额,也要在下一科的会试结束后,全部进行重新调整。”
看着心有不甘的徐光启与顾秉谦两人,朱由校看着两人强调道:“另外,朕觉得李首辅说得很对,大明是整个十八布政司、三个行都司与两个总督府的大明,而不只是某一地方的大明,希望徐阁老与大宗伯能顾全大局!”
被皇帝点名批评,两人只好强压着心中的不平,躬身答道:“是,陛下!”
而正头疼推行变革困难重重的李长庚,被皇帝将黄册与科举名额绑定的策略给深深震撼,有了科举绑定,清丈田亩与更新黄册可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堵在变革前面的最大阻碍瞬间烟消云散,岂能不让李长庚兴奋。
若真能将困扰几千年的土地问题解决,那他李长庚青史留名,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启奏陛下,沈有容即将返京,不知何人可接任两广总兵?”
见科举之事已经聊得差不多,李长庚赶忙将话题转移到了其它方面,好转移之前御前相争的严肃局面。
对于两广总兵人选,朱由校一时没有太好的选择,在认真权衡一番后,朱由校最终还是做出了他的决定:“过完春节,让吉林伯马祥麟前往梧州接任,另外,广东水师也受他节制!”
“是,陛下,臣遵旨,只是不知京营右提督又该由哪位将军接任?”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站出来应答道。
“朕听说武定侯郭应麟知兵事,而且平时日练不辍,现在还是镇边营同知,就由他接任吧!”
虽然朱由校看不上这些混吃等死的武勋,但还是想着能废物利用一下,毕竟这些人中,虽然没经历过边关锻炼,但大部分还是忠于大明、忠于皇帝的。
在京城无兵事的时候,他们守个京城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是,陛下,臣遵旨!”袁可立没做任何犹豫,直接答道。
对于这种京畿高级武官的任命,他们这些文官自然是不敢在皇帝面前置喙的。
一个财权,一个军权,皇帝都抓得特别紧,他袁可立虽然是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但他还是不敢挑战皇帝的权威。
虽然他袁可立以清廉正直闻名,但不代表他就敢轻易挑战皇权,而且还是能扭转大明乾坤的强势帝王面前。
若他真做了,那他就纯粹是个政治觉悟低下的官场小白。
但他袁可立是傻子吗?
显然不是,不然他也不会镇守辽东四年,并立下不朽军功,更不会得到皇帝的持续信任与重用。
“既然聊到了兵事,那就继续说说西北的战事,沙柳河之败后,周边的察哈尔与土默特及鄂尔多斯诸部肯定会蠢蠢欲动,甚至连藏区的各股势力也会有新的想法!”
刚好兵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都在,而且李长庚与袁可立聊到了兵事,那就正好将西北的战事拿出来聊聊,毕竟这也算是大明目前最重要的战事了,而且还是他朱由校自登基以来唯一的一次败绩。
“回陛下,臣以为当派援军前往甘肃,尤其是甘州与宁夏两地,这里各自被抽调精锐的标兵营后,战力有不小的下降。
此外,因沙柳河之败,不仅两镇援兵无法及时返回驻地,反而有所削弱,万一两地有战事发生,将很难抵挡得住周边蒙古鞑子的入寇!”
作为兵部尚书的袁可立,只能站出来率先表态。
“启奏陛下,臣认为袁阁老的担忧不无道理,臣恳请尽快调援兵前往甘肃!”
作为在场唯二知兵事的官员,而且熊廷弼刚去甘肃,李长庚必须站出来支持袁可立的支援建议。
朱由校自然知道现在的西北兵力薄弱,但现在的军队都分散在边关,而且现在已经进入寒冬,根本不适合军队的远距离调动。
“两位爱卿以为,该调哪支军队前往?”虽然不适合行军,但军情如火,不调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