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全场寂静无声。
诸如大牛、铁蛋、吴迪这般草根出身的武将。
对唐风刚刚所言蕴含的深意并不了解。
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这几句话肯定高深无比。
对唐风熟悉的大牛和铁蛋,此时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唐风。
眼神之中充满了火热的崇拜之情。
两人知道,自从风哥死过一次之后。
就已经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石刚的神色还是一如既往地平淡。
只不过他的眼神深处却是无比地坚毅。
南宫岳,杜国清,吴勉以及胡郎中四人。
此时双眼瞪得溜圆,心中波涛汹涌。
作为读书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如此振聋发聩的言语。
唐风此时所言,让众人更加触动。
原本以为唐风走这条路,只是为了行王道。
可现在看来,唐风心中的宏愿,远远不止于此。
众人脑中不断回荡着唐风刚刚的话语。
整个人都感觉得到了精神上的洗涤与升华。
片刻过后,众人才从刚刚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而后不约而同地齐齐对唐风再次躬身一礼。
异口同声发自肺腑地高声喝道,
“吾等誓死追随主公,为实现宏愿而竭尽全力。”
与南宫岳等一众文官站在同侧的胡郎中。
满眼欣慰地看着唐风,“主公志在高远,天下百姓幸甚。”
他可以说是看着唐风长大的,也知道唐风从未上过一天学堂,且并未识字。
然而自从死过一次之后。
现在的他对许多事情,犹如生而知之一般。
他不由得地暗自思讨,这定然是苍天怜悯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
因此才降下真龙拯救天下受难的黎民百姓。
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释的通他生而知之,有着此番高远鸿鹄之志呢!
吴勉此时心中既异常激动与高兴。
唐风刚刚的一席话,让他更加笃定地坚信,唐风就是预言中的那个气运之子。
他坚信,唐风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只要吴家紧紧跟随唐风的脚步前行。
定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风此时双手轻抬,目前已经走到这一步。
对于开府建衙的具体事宜,还要由众人去实行。
毕竟对于开府建衙要做哪些事,他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清楚的。
南宫岳此时朗声道,“主公,既是开府建衙。”
“主公准备在西疆直接立国为皇,还是割据称王?”
唐风想了想,看向众人,沉声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若是按照他之前的想法,应该一步到位,直接立国。
不过那日在器械坊,与南宫岳聊到大盛朝堂与八王之间的关系之后。
而且大盛皇族手中的天工坊的研究,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还不清楚。
因此他觉得,还是应该按照最初的想法。
先猥琐发育,苟上一苟。
不成为众矢之的为妙。
胡郎中这时起身,沉声道,
“主公,诸位,胡某以为,割据称王更适合一些。”
“主公曾经说过一席话,胡某甚是赞同。”
南宫岳、杜国清两人,目不转睛地看向胡郎中。
想知道唐风曾经说过怎样的话。
胡郎中看向众人,缓缓开口,将唐风曾经说的那番话。
此时当着众人的面,一字一顿地说了出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南宫岳与杜国清两人闻言,喃喃念叨起来。
半响过后,杜国清感慨地作揖一礼,
“主公字字珠玑,让杜某深受触动,虽然仅仅只有九字。”
“却是如今西疆三郡稳固发展的最佳法子。”
即便是曾经身为大盛右丞相的南宫岳,也不由得重重点头。
“如今西疆三郡初定,的确如主公所言,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
“等到蒙山关隘大成,西疆三郡便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若是将来失利,也能够有退守之地。”
“以西疆三郡为根基,将来在天下纷争并起之时,才能够重拳出击。”
“而在此之前,正好可以在三郡之地大力发展农桑,让三郡之地百姓归心。”
“同时囤积粮草,以滋将来战时之用。”
“眼下八王并立,若是现在立国称皇,锋芒显露。”
“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八王及大盛朝堂联合绞杀。”
“主公缓称王这一策略,则起到了避敌锋芒之妙用。”
他想了想,随后又继续说道,“对外,我们依然是大盛朝堂的西疆三郡。”
“之所以自成一家,那是由于八王并立,斩断了三郡与大盛朝堂的一切联系。”
“表面上,借助平天王的名头,依然支持大盛朝堂一统天下。”
“而在暗地里,咱们则与八王一样,组建自己的小朝廷。”
杜国清此时也重重点头,“南宫大人说得不错,主公提出的这九字三训。”
“十分符合西疆三郡目前的状况。”
“眼下西疆三郡,正是需要恢复民生,休养生息。”
“我们也需要操练兵马,壮大军队。”
唐风见众人齐齐赞同,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远交近攻,才是眼下稳妥的路子。
吴勉见众人意见统一,再次开口,
“还请主公示下,西疆三郡这小朝廷的架构,是否仿效大盛朝堂的政务架构?”
听到吴勉问出这个问题,大牛与铁蛋等一众武将。
都神色兴奋地看着唐风。
他们与南宫岳、吴勉、杜国清这些文官不一样,都是跟着唐风崛起于微末。
都明白吴勉此时的话语,那就是要开始封官了。
而这个问题,南宫岳与杜国清两人,都不适合开口。
唯独与唐风交情深厚的吴勉,才是最适合开口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