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苏联援军
“铁木辛哥同志,外贝加尔军区的援军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约瑟夫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铁木辛哥元帅站得笔直,表情严肃:“约瑟夫同志,外贝加尔军区的部队已经在紧急调动。但问题不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压力太大了,大量的物资和军队都要通过这条铁路输送,线路时常拥堵。而且部分路段年久失修,最近又遭遇了几场暴雨,有些铁轨被冲毁,修复工作需要时间,这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
约瑟夫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无论如何,必须尽快让援军抵达外蒙古。日本那边有什么动静?”
“目前还没有发现日本关东军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但他们在边境地区的侦察活动明显增多,远东军区已经加强了戒备,密切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铁木辛哥回答道。
而这个时候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态势已然剑拔弩张,很多部队紧急进入集结状态。苏联于远东设有两大军区,即外贝加尔军区与远东军区,二者在苏联的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远东军区作为苏联远东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主要兵力分布在伯力、海参崴、共青城以及滨海地区。这些地区地理位置关键,扼守着黑龙江流域至滨海的广袤区域,肩负着守卫漫长边境线、抵御日本关东军威胁的重任。
鉴于远东军区所处的敏感战略位置以及关东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的潜在威胁,其兵力被牢牢地束缚在原地,无法抽调用于支援外蒙古战场,以防日本趁虚而入,致使苏联远东地区陷入危机。
相较之下,外贝加尔军区则成为支援外蒙古的关键力量。该军区的部队主要驻扎在赤塔和伊尔库茨克,这里距离外蒙古最近,从赤塔到库伦也只有500多公里,在战略支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而且外贝加尔军区兵力雄厚,超过35万人严阵以待,司令员是科瓦廖夫中将,麾下原本统辖第16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第36集团军。
然而,早在6月底,出于苏德战场局势的紧迫需求,第16集团军被调往乌克兰的舍佩托夫卡地区,参与欧洲战场的激烈厮杀。而第17集团军则有将近一半兵力部署在了诺门罕跟日本关东军对峙。
如今,面对外蒙古战场的危急形势,铁木辛哥果断下达命令,要求科瓦廖夫中将迅速抽调部队支援。
由于第17集团军最精锐的地36摩步师、第57摩步师和第61坦克师都在外蒙古的诺门罕,剩下的步兵第209师、第278师、第284师紧急响应,士兵们迅速收拾行囊,准备奔赴战场。同时,两个独立坦克营也在紧张地调试装备,这些坦克将成为战场上的攻坚力量。
第17集团军直属的122榴弹炮团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一箱箱炮弹被搬运上车,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储备充足的火力。
第36集团军同样承担了重要的抽调任务。其步兵第2军和步兵第86军下辖的第103师、292师、94师、210师迅速集结,士兵们步伐坚定,展现出军人的坚毅与果敢。
此外,集团军直属的第293师和第298师、独立坦克第205旅以及炮兵部队,包括炮兵第一旅、第二旅、加农炮团、榴弹炮团、迫击炮团、大威力榴弹炮部队、独立坦克营和高射炮兵团,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战前准备。
这些部队构成了外贝加尔军区支援外蒙古战场的陆军主力,总兵力高达18万人,配备超过230辆坦克和1300门火炮,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除了陆军,苏联在远东地区还有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主要基地,拥有2艘巡洋舰、1艘驱逐领舰、12艘舰队驱逐舰、19艘护卫舰和78艘潜艇等众多舰艇,宛如海上的钢铁堡垒。
舰队航空兵更是实力不凡,拥有1618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1382架,在空中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舰队官兵人数约16.5万人,并配备2550门火炮和迫击炮及其他武器。然而,由于太平洋舰队肩负着监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方向动向的重要任务,维护苏联远东地区的海上安全,故而在此次外蒙古战事中,海军并未出动,全力确保远东海域的稳定。
在空军方面,为了支援外蒙古战场,苏联调集了第33战斗机师和第61战斗机师、第34轰炸机师。
但这些部队的装备状况却不容乐观。三个战斗机师装备的大多是苏联在30年代装备的伊 - 15、伊 - 153这种双翼战斗机,以及雅克 - 1、拉 - 3战斗机。
在当时的空战环境下,这些飞机的性能已经逐渐落后,伊 - 16这种单翼机在其中就算是性能较为出色的了。
而轰炸机部队主要装备tb - 3重型轰炸机、Sb轰炸机和db - 3轰炸机,虽然这些轰炸机在过去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作战效能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联肃反运动的影响,外贝加尔军区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大多数军官都是肃反后新提拔上来的。这场肃反运动在林毅的某种助力下,规模比历史上更为庞大,许多经验丰富的军官被清洗,导致军队中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官数量稀少。
在苏联军队中,军官晋升机制有着独特之处,并非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晋升。只要得到最高统帅的赏识,军官很可能实现跨越式晋升,比如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瑙莫夫就因最高统帅约瑟夫的个人命令,从大尉直接晋升为少将。
然而,这种晋升方式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军官队伍的实战经验参差不齐。在缺乏足够实战经验军官的指挥下,这些紧急集结的部队在即将到来的外蒙古战场上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着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都将在战火的考验中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