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的大堂内,宗室大佬们齐聚一堂,准备商议对庆郡王父子的处置。
太子在正中端坐。
内务府归他管辖,纵然心中不愿,可也没办法缺席。
刘总管冲太子拱手,请示是否能将庆郡王父子带来问话?
太子点头应允!
很快,这对父子就出现在大堂中央。
看着这对父子的狼狈,大部分人皆是心生感慨!
是的,是感慨,没有愤怒!
太子的心底燃起了熊熊的怒火!
“庆郡王受苦了!”
太子还没有问话,就有人率先发言。
太子的视线冷冷扫过,是肃郡王。
不少人开口附和。
好在这对父子还没有关傻,知道冲太子跪下磕头。
根据二人的判断,如今能救他们的,只有面前的太子殿下了!
太子温和的吩咐他们起身回话。
情绪管理,是权贵的必修课之一。
等二人站定,太子看了刘总管一眼。
刘总管会意,命人将供词送到了二人的面前。
对自己签字画押的东西,二人看得极快。
“认真一点,看看顺天府是否有增减。”太子提醒一句。
二人这才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
“是否属实?”
见二人合上供词,太子的声音及时响起。
“供词没有问题,不过——这都是顺天府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庆郡王满脸的愤懑。
听到‘刑讯逼供’四字,大堂立刻热闹了起来。
庆郡王的今日,就有可能是他们的明日!
“验伤!”
太子只用了两个字,就让大堂瞬间安静下来。
有太监上前,将这对父子带了下去。
太子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上一口。
“殿下,若顺天府真敢刑讯逼供,还请殿下为庆郡王父子讨个公道。”
打破这沉寂的,还是肃郡王。
“孤自有主张!”
太子心中不悦,不过语气温和。
内务府的效率极高,很快,这对父子又出现在大堂之中。
没有发现外伤!
至于内伤——
太子没有继续在刑讯逼供一事上纠结,开始询问起供词的内容。
这对父子矢口否认!
“一天都扛不住,你二人的骨头还真是软得可以。”安亲王发出了一声冷哼。
“殿下!”
庆郡王不敢反驳,转而向太子求救。
“张府尹可不是好对付的,你只有实话实说,孤才能帮你。”太子好心提醒一句。
“臣绝无虚言!”
为了尽可能地博取同情,庆郡王冲太子跪了下去。
世子见状,也立刻跪了下去。
叹一口气,太子命人将二人带下。
“大家都议议吧!”
环视一圈,太子缓缓开口。
“殿下,顺天府刑讯逼供,张府尹难逃一死!”沈亲王满脸的杀气。
“对!张府尹必须以死谢罪!”敦郡王同样满脸的杀气。
大部分人纷纷附和。
太子的目光落到安亲王的身上。
“死的不应该是张府尹,而是庆郡王才对。”
到了替太子分忧的时刻,安亲王毫不含糊。
大堂内瞬间鸦雀无声!
“老王爷,顺天府今日敢随意抓捕庆郡王,明日厄运就有可能落到我们的身上。”
一位年轻的郡王冲安亲王拱手,表情十分诚恳。
“随意?没有证据,顺天府敢随意抓人?”安亲王反问一句。
“张府尹想做酷吏,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张府尹并不是寒门出身,他不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安亲王继续反问。
“老王爷——”
“你这个糊涂蛋,动动你的脑子,张府尹可不是我们的敌人,庆郡王才是!”安亲王就差破口大骂。
见安亲王动怒,那位年轻的郡王便不再反驳。
“张府尹胆子再大,栽赃郡王这种事情,他目前还干不出来。堂堂郡王,做下如此恶劣的勾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室?”
安亲王的声音振聋发聩。
众人皆默不作声!
“我们命好,生在皇室,子子孙孙,至少有四五代的富贵。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的家财,是从何处得来?”
“是百姓!是帝国的百姓供养了我们这些蛀虫。”
“百姓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的锦衣玉食。他居然敢买卖、残害他们,换做你是百姓,会做何感想?”
一口气说出许多,安亲王不得不端起茶杯,打算润一润嗓子。
“老王爷所言极是!”
趁这个机会,睿亲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太子将目光转向睿亲王,命他阐述得再详细一些。
“太子哥哥,如今诸侯对皇室怀有深深的敌意,如果此事被他们利用,恐怕——”
说到此处,睿亲王的脸色已变得极为难看。
“二哥说得对!”平郡王声音洪亮。
“臣也认为睿亲王言之有理。”
平郡王的声音刚刚落下,又有一慢条斯理的声音响起。
是广德侯!
广德侯虽然只是侯爵,不过他是皇帝最小的弟弟,如今又在内务府忙碌。
京城的权贵,都知道这位通透的广德侯,怕是要发达了。
“礼亲王有什么想法?”
见这位荒唐的王爷一直沉默不语,太子主动询问。
“臣能有什么想法!”礼亲王嘿嘿一笑。
“听说你同庆郡王关系不错?”
“臣与张统领也有几份交情。”礼亲王不软不硬的顶了一句。
他是太子的亲叔叔,太子微微一笑,没有同他计较。
“庆郡王毕竟是宗室的重要成员——”
沉吟片刻,太子面露犹豫。
“殿下,如果庆郡王父子不死,皇室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安亲王急了,起身冲太子拱手弯腰。
“请殿下三思!”
睿亲王和平郡王也急忙起身,冲太子拱手弯腰。
太子的目光从沈亲王和敦郡王的脸上扫过。
不知为何,两位王爷选择了保持沉默。
太子神色一黯,丝毫都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安亲王趁热打铁,彻底斩断了庆郡王父子的生机。
决定了这对父子的命运,接下来就是决定庆郡王府的未来。
除爵,是极为严重的惩罚,大部分人的意见,是由庆郡王的次子袭爵。
庆郡王府,以后就会变成庆国公府。
太子十分民主,询问是否有不同的意见。
“庆郡王的次子?谁知道他有没有参与其中?”
慢悠悠的声音响起,不用猜,都知道是广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