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败来的太突然了,以至于安南军的将领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当铁卫军停止了防御,转而全军开始反攻的时候,他这才发现,自己派出去的三万大军竟然溃败了。
“这不可能,足足八千精锐甲士冲锋,足足三万大军上阵,怎么可能会溃败?!”
这名安南军将领在之前只是个队率,因为运气好和对宋世元忠诚才爬上了如今的地位。
事实上,他的军事能力是有的,只是不多罢了,顶多能带千人罢了。
更何况他根本就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对于自己军队的溃败一头雾水。
他想不明白,为何当初他们几万愤怒的安南军在蓝襄城外和城内杀死数万南府军精锐的时,他们的死伤也有数千人。
为什么那时候怎么没有溃败,如今死的人跟之前也差不多啊,甚至这些人经过之前的战斗和数个月的训练,几乎已经全都成为了老兵了。
这怎么就败了呢?
其实,宋世元选择让这种人带领自己的军队过来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已经算是宋世元手里指挥能力比较强的人了。
另外,宋世元觉得按照路程的话,相比于铁卫军的驻军,蓝襄城与临安城的距离要更近一些,自己的军队或许会比铁卫军更先一步抵达。
等到了临安城以后,宋世元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直接接管指挥权。
也因此,其实这个将领只是传达宋世元命令的传声筒,宋世元也压根没打算用它来跟谁战斗。
然而,宋世元错估了铁卫军的行军速度,也不知道赵令节早就在边境囤积了大量的处于战备状态的兵马。
当开拔的命令下达以后,铁卫军各部反应极为迅速,甚至有的军队的物资、粮草早就被打包好了,士卒们只需要穿好甲胄、拿好武器就能直接出发。
宋世元其实手里没有什么人才,大多数人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人。
这些人对宋世元的忠诚自然是没话说,但是毕竟底蕴太低、认字的人都不多,同时他们的对手又是兵强马壮、兵多将广的铁卫军。
所以,他的失败其实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赵令节等人之所以有统帅千军万马的能力,一方面是石闻远大力培养他们,另一方面则是军魂加成,对于兵事无师自通。
但是宋世元可没有系统之力加成,他的手下能认几个字就不错了,就更别说熟读兵法、统帅万军了。
“不许退,不许退!”
安南军将领怒吼着拔出了刀,同时命令自己压阵的上万大军全都顶了上去,想要拦住溃败的安南军大部队。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看到这一幕,是绝对不会直接让大军全都顶上去拦住溃败的大军的。
最好的办法是将道路让开,让溃军从中间撤退,而他则是带着残存的军队护住两翼,掩护大军撤退,避免追击的敌军从两翼冲杀。
或者在兵败之际,便带着剩余的军队撤退,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那些溃兵数量很多,足够将铁卫军挡住了。
再加上第一营只有五百骑兵,是很难追击上万大军并且将其击溃的,所以逃脱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不过,好死不死,这个安南军将领经验并不丰富,甚至几乎不怎么懂兵法。
于是他直接带着一万人迎上了士气被击溃、身后有无数追兵的两万多溃兵。
“停止后撤,你们这群懦夫,给老子转回去冲杀敌军!”
安南军将领的嘶吼在原野之中回荡,手中长刀映着斜阳泛起猩红。
他身后上万预备队齐刷刷亮出刀刃,雪亮刀锋组成一道死亡栅栏,拦住了溃兵的步伐。
溃兵们在这道寒光前踉跄止步,最前排的士卒甚至能看清同乡眼中密布的血丝和惊恐的神色。
然而,后方铁卫军战鼓恰在此时骤然炸响,地面震颤中传来重装骑兵特有的马蹄轰鸣以及大量铁卫军将士的怒吼砍杀声。
这一变故让这些溃兵再度被驱赶了起来,两万多溃兵迫不得已直接冲入了这一万大军的阵型之中。
\"让开!快让开啊,他们杀过来了!\"
\"阿牛哥别杀我,是我啊,我是你堂弟啊!\"
\"求你们了,我想回家!!\"
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中,排列整齐的上万士兵握着刀柄的手开始发抖。
他们认出冲在最前的是西街卖炊饼的老王,隔壁巷子总爱赊账的酒鬼李三。
当第一个士兵被儿时玩伴撞翻在地,严整的军阵顿时如沙堡般崩塌。
“杀,杀啊,别让他们冲进来!”
安南军将领就是经验再少也知道,要是真的被溃兵冲散了阵型,那他们就全完了,于是他红着眼嘶吼着命令手下地上军队什么都不要管,直接杀死眼前的敌军。
但是,此刻的战场太乱了,根本没有多少人听到他的命令。
再者,就算有少数人听到了这个命令,士卒们也是不愿意遵守的。
毕竟,眼前的人是自己的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而命令他们的是一个威信、战绩、手段都不怎么样的长官,甚至有不少的安南军士卒压根都不认识他。
也因此,在这上万后备军的放水之下,所有的安南军全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残存的上万军队也在两万多溃兵的裹挟之下,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溃败。
看到这一幕,孙铭冷笑一声道:
“时机已至,他们败了!”
他抬手指向安南军中那面不住摇晃的令旗:
\"传令!骑兵压上,给他们最后一击,给我彻底打崩他们!\"
顿了一下以后,孙铭叹息一口气道:
“罢了,让他们投降,若是投降,我等便不会杀他们!”
“是!”
孙铭的瞳孔之中映照着战场之上的乱象,安南军被彻底打崩溃,铁卫军的大部队全军压上。
很快在铁卫军的“投降不杀”的冲天叫喊之下,大批的安南军士卒选择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