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研讨会变批判会
“钟副参谋长,请问为什么当初您不同意撤到第1道防线,而是去松树林呢?”
王庆瑞手指一边敲着桌子一边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已经尽可能的平稳,但任谁都能听出一阵怨气。
指挥官的工作说难也不算轻松,但某些时候真的非常简单,谁上都可以真不是句玩笑话。
因为最佳答案已经被参谋整理出来,摆放到明面上了,还特意用红笔在正确选项的周围画了个圈儿,就差把答案直接写到括号内了,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可偏偏就是如此简单的题,钟小文竟然还答错了,要是答错一步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在战术训练安排的时候,会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两个小错误,甚至是一个较大的错误,只要后期调整得当,就不会产生太坏的结果。
可钟小文却连续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是没让主战坦克在前方开路,而是让他们在后方抵挡追兵。
坦克被设计出来便是为了冲锋陷阵的。他的前部装甲被设计的最厚,目的是为了抵挡敌人的攻击。
如果当时两辆80式主战坦克中有一辆开在队伍的前方,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四辆指挥车,三辆电源车,一辆指挥通讯车全军覆没的结果。(共发射了八枚红箭八反坦克导弹)
毕竟坦克上的观瞄设备比不需要上一线战场的指挥车,强的可不只有一点。
其实直到那个时候,攻击方还有一次与防御方打成平局的宝贵机会。
那就是让参谋人员与几辆指挥车不那么密集的聚在一起,这很好理解,哪怕是演习和靶场也是有着巨大的区别。
举个例子,红箭8反坦克导弹在500到3000米的射程内,命中率高达90%?。
90%是纸面上的理论数字,具体命中率多少需要考虑到射击环境,目标的情况,以及射手的水平。
要是条件苛刻,别说90%的命中率了,能达到5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根据演习结束后的询问,使用红箭八反坦克导弹攻击装甲指挥车的4名主射手,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打得如此精准。
现实也是如此,本来满是积雪的地面就非常不好走,松树林附近曾经还是火炮试验场,有许多深深浅浅的土坑。
几乎所有的车辆都走在前车压出来的轨迹上,和人快跑的速度差不多,并且一直为匀速前进,简直是最好的靶子没有之一。
“团,团长,我只是觉得1号防线那块儿处于迫击炮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所以…”
“所以你选择了最差的那个选项?行,记录员都记录下来了吗?〞
王庆瑞满脸不耐烦的说道,此刻的他,就如同在看学生刚刚提交上来的一本稀烂的作业,满脸全是不耐烦。
“已经记录下来了”。
旁边一名来自于军区的中尉记录员浑身一震,立刻回答道。
“进行下一个问题,请问钟副参谋长,为什么要让突击队仅携带轻武器,就去突击敌方的指挥部?
难道你觉得步枪能打过重机枪吗?你也是在指挥部里工作的,应该知道二营就算没有坦克,但重型榴弹发射器,轻重机枪,火箭筒这些武器是不缺的”。
副团长崔海英看了看手中的整整三页的表格问道,他的问题才说出口,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投了过来,特别是之前差点被拉进坑里的陈参谋。
他们经过后续的推算,但凡当时带了三挺重机枪,也不至于连防御方的指挥部的边儿都摸不到。
可以说全团上下最憋屈的就是他们了,如果有不是特别了解情况的穿越者,绝对会留下一句相当经典的评论:没苦硬吃。
“这主要是他们行进路线上,雪的厚度比较深,普遍会在40公分至45公分,所以少携带一些装备能够加快行进速度,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而且我曾经在某师部担任参谋的时候,了解过国内外最为先进的特种作战,他们普遍采取轻装快行的方式。
整场行动几乎不开火,只有靠近目标时才会发起猛烈的进攻,所以武器和弹药的消耗量非常少。
我很抱歉,有些过于套用例子了,不过王团长,我觉得702团作为甲级团,可以试着开展类似的精锐部队”。
一说起斩首行动,钟小文的脸上出现了些许自得之色,然而他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称赞,反而被用看马戏团里的小丑一般的目光注视着。
“怎,怎么了?”
“没事儿继续,下一个问题……”
这次轮到了政委范海被提出疑问了,不过说话的同时,脸上全是轻蔑之色。
作为首都军区,他们接受的战术战略方面的思想几乎都是兔子家最先进的,特种部队在10年前就有所了解了。
这家伙完全是在卖弄学识,因为特种部队从来就不是什么单独的精锐小分队,而是一个集成信息,通讯,情报,火力支援的结合体。
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援,特种部队就是一群比较精锐的侦察兵。
没有足够的火力支援,打大型目标根本就打不动,无法拥有稳定的通讯网络,目标都转移地方了,己方还不知道。
而以上的要求,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是现在的702团能够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开始的特种部队是由军区成立的。
一个是各种人才不足,另外就是想达到以上的种种条件,只有军区才能做到,下面的集团军都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要是把702团改装成的一支重装合成旅,说不准就可以了,各位大大们,您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