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枝枝笑笑:“说来也到了换季的日子了,夫君早已交代,每一季都得给婆母备一套价值万两的头面。”
“刚巧婆母看上了,既是喜欢,那儿媳也自当买下来,孝敬婆母,想来夫君知晓了,也会欢喜。”
她此话一出,不少妇人看公孙氏的眼神,更是欣羡了。
忍不住说道起来:“这位老夫人的孩子们,当真是孝顺啊!”
“可不是!难怪便是琳琅阁的掌柜,也对老太太如此客气,原是孩子们舍得给母亲花钱。”
“一万两银子的头面,啧……我这辈子便是有一套,都能满足了,这位老夫人一年便能有四套,老夫人真是有福之人!”
“我瞧着这位年轻的夫人,也是十分眼熟,这好似是……相爷的夫人,南阳郡主吧?”
“好像真的是!难怪了,相爷那样的人,自然是忠孝两全,孝顺自己的母亲,倒也不奇怪!”
众人这般说着,公孙氏的脸色却是不好看了。
她是喜欢被人羡慕,但是她喜欢的是人家夸赞她,她哪里喜欢旁人夸赞她最不喜欢的大儿子一家?
且她今日哪里是来找容枝枝讨要自己份例中,本就该有的首饰的?
她是想要容枝枝另外出钱给自己买啊,她不相信容枝枝看不出来!可这个小贱人,竟是把话往份例上引,叫公孙氏极是窝火。
见公孙氏不说话,脸色却沉了。
容枝枝问道:“婆母这是怎么了?”
“可是觉得这套头面,还是不够合心意?那若是如此,便让掌柜的再带您瞧瞧。”
“想来这万两银子的头面,琳琅阁定是不止一套,叫婆母选出一件,自是不难的。”
往日里沈砚书银子也花了,首饰头面也给公孙氏买了,可外人只知晓他与公孙氏的母子关系十分生疏。
她出阁嫁去齐家之前,还听父亲评价过沈相对亲母不甚孝顺。
后头还是众人都知晓,公孙氏为人十分糊涂,父亲才勉强收回这一份成见,但想来也还是有说沈砚书不好的。
既如此,她就借这个机会,叫天下人都知晓沈砚书的孝顺好了。
朝夕明白了自家夫人的意思,便也是开口道:“夫人嫁过来没多久,相爷便与夫人说了。”
“老夫人一年四套万两银子的头面少不得,一个月一千两的花销也少不得。”
“似我们相爷这般孝顺的儿子,真是世间少有!”
容枝枝微微笑道:“是啊,夫君如此,我这个做妻子的,也是与有荣焉!”
公孙氏听着此番话,瞧着那些围观众人的脸色,也算是明白了,怕是今日之后,整个京城都会知晓,沈砚书有多孝顺了。
日后自己再出去说沈砚书的不是,说不定还得被人指摘两句!
毕竟有几个儿子,能这样给母亲花钱呢?
她忍了忍心里的火气,皮笑肉不笑地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的!老身是砚书的生母,对他有生养之恩。”
“如今他出息了,不过就是每年给老身买些头面,花用一些银子,便说得天花乱坠一般。”
容枝枝听完,竟也不恼。
而是一脸恭顺地道:“婆母说得是,夫君给您花用再多,都是应当的!”
她一副忍辱负重,花了许多银子还没讨到半分好的低眉顺耳模样,反是衬得强势不领情的公孙氏,一万个不讲道理。
叫不少人看公孙氏的眼神,都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公孙氏一时间气结:“你……”
容枝枝这会儿也不似从前在相府,那副总是与公孙氏针锋相对的泼妇模样,而是一脸惊慌地瞧着公孙氏。
紧张地问道:“婆母,可是儿媳说错什么了?您消消气,勿要动怒!”
公孙氏见着容枝枝这两副面孔,登时更气了。
想来这会儿就是自己说,容枝枝平日里在府上对自己不孝顺,都没人相信了,毕竟眼下这是一个对自己多么大方,又是多么在乎自己感受的儿媳啊!
吴婆子见势不妙,笑道:“夫人误会了,老夫人就是与您闹着玩罢了,哪里会真的与您动怒呢?”
吴婆子话一出,公孙氏也冷静下来。
更是记起来自己还要装好婆母的事儿。
便是清了清嗓子,道:“吴婆子说的对,老身就是与你开玩笑的,想看看你会不会被老身吓到罢了!”
容枝枝一脸惊魂未定:“婆母日后可莫要再开这样的玩笑了,吓得儿媳的三魂都少了七魄!”
说着,她还捂着胸口,一副生怕婆母对自己不满的好儿媳模样。
这世上也不是只有公孙氏一个人,会装模作样,利用舆论和百姓的看法行事不是?
对方会扮演一个不被尊重的凄惨婆婆,逼着自己下马车。
容枝枝就会扮演一个平日里孝顺非常,却依旧被婆婆欺压,胆战心惊的可怜儿媳。
公孙氏看着容枝枝惺惺作态,险些气得没绷住,最后强笑着道:“好了,这套头面,我很是喜欢,便将它包起来吧!”
用的是份例的银子就份例吧,总比没有好!
容枝枝一脸乖顺地道:“这是应当的,掌柜的你一会儿送去相府,黄管家会给你结账!”
掌柜:“是!夫人。”
容枝枝接着看向那个紫玉镯子:“这个镯子成色不错,极是适合我娘亲,掌柜的也包起来吧。”
“朝夕,这笔银子你自陛下给我的赏金里头,取银子给掌柜的付账,就不用夫君的银钱了。”
这几句话下来,尽显容枝枝为人儿媳、夫人的分寸。
给娘家人买东西,不用夫家的银子,用自己的体己钱,如此便是公孙氏反对,那也是没个立场。
有人夸赞起来:“首辅夫人真是孝顺!”
“可不是!我若是有这样的女儿或是儿媳,我做梦都会笑醒!哎呦,瞧瞧我这张嘴,说的什么蠢话,首辅夫人身份尊贵,我哪里配。”
“沈老夫人也有福气,那套头面真的买了,看来首辅夫人所言不虚,相爷对母亲真是舍得花钱!”
公孙氏实在是不耐烦地听她们继续夸奖沈砚书夫妻。
眼神落到了一个头冠上,上头镶满了粉色的宝石,晶莹剔透,年轻的小姑娘一看便会喜欢。
她立刻问道:“枝枝,你看那顶冠子如何?”
此冠一看便价值不菲,完全可以叫容枝枝给自己的大孙女沈霜买下来,等孩子长大了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