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带着唐娜和几个年轻的刑警,耐心地在红庭公寓的一楼底商慢慢地打听,给各个商户的老板售货员,还有门卫保安看李晓红的照片,询问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个人。这个小区是一个很大的住宅区,人很多,楼下底商的客流量也自然非常大,记住一个人是有可能的。马东他们坚持着,一家一家地走着,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家米粉店有了收获,一名店员和老板都认出了李晓红。
因为李晓红非常喜欢吃这家店的东西,经常在七八点钟下班以后来吃一碗米粉,所以有店员对她有印象,可至少有一年多没来了,怪不得其他店的人都不太记得了。可这个李晓红具体住在哪个单元和房间他们也不知道。但即使这样,也让马东他们兴奋不已,没想到偶然得到的一个地址竟然真的可能会找到李晓红,下面的突破也指日可待了。
马东迅速地冷静下来,他立刻考虑到胡林今天过去接触唐红梅,之前自己和他商量过,要用这个地址试探唐红梅,可没想到自己这边这么快就确定了这个地址是李晓红的住址,根据这个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地址应该是作为确定爆炸目标的地址而写在之上的,那么如果胡林用这个地址试探唐红梅就有可能打草惊蛇,马东想让胡林不要提起这个地址,争取先确定是哪个房间才好,可惜稍微晚了一步,胡林已经把话说了出去。
红庭公寓太大了,虽然去除了底商和双数的房间,至少还有将近一百胡户,就凭马东这几个人想在短时间内找到李晓红的具体房间是不可能的,必须得想出来切实可行的办法。马东他们又回到了红庭公寓的物业那里,给他们看了李晓红的照片问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帮忙找到这个李晓红住的房间。
物业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认出来李晓红,他们这里的工作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而且是轮班,每天忙碌不堪,想记住这样一个单身女子也不容易。在登记的用户名单和房屋证明中也没有李晓红的名字,扩展到唐红梅和郑浩雄的名字同样没有查到。即使是打电话到房屋登记处恐怕也不会短时间内有结果的,有很多业主把房屋出租之后就不太容易联系得上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物业的老员工突然提出了一个主意,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门,值得一试。
原来红庭是一栋商住两用的公寓,商住两用,不对外地人限购,所以很多外地人购买了这里的房产出租获利,人员流动性很大,对于物业管理来说难度不小,而且商住房的水电费收费标准是按照商业用水用电的价格收取的,远高于普通住宅的用水用电价格,而且很多人的水电用量是很大的,所以水电费的收取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红庭公司使用了智能电表,不需要上门收取,没有电的时候需要用户来购电,为了确保双方的利益避免纠纷以及日后的查对,物业除了电脑刷卡购电系统外,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手写收据,而且要求非常严格,物业方的收费人员要签字盖章,而用户也必须签名,一式两份,要求保留五年以上。
那位物业的员工想到了这件事,他认为如果李晓红在这里住过,必然会购买水电,这里要求的是签现住户的名字,并不要求签户主的名字,李晓红如果住过这里,无论房子是在谁的名下,水电费的收据上应该有她的名字。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查找道理,还是老话,高手在民间,干一行就有一行的体会,这次找到这里也是上次那位出租车司机帮的忙。其实这也是公安工作的基本点,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
物业公司搬出来一年半以前再向前推两面年的收据单子,满满三大箱子。虽然真多,看起来很费力,但那也比挨门挨户地问要强多了,何况只要找到一张签了名字的收据就可以了。马东给大家分工,几名物业的员工也热心帮忙,大家坐下来开始翻阅水电费的收据。一时间房间里安静下来,只听见沙沙的翻纸的声音。
不一会儿,唐娜第一个发现了“李晓红”三个字的签名,这下大家非常兴奋,马东让大家继续找,尽快能找得全一些,很快,其他人也有来了发现,原来这个李晓红大概三个月左右购买一次电,每次大约四百度左右,对于一个单身住(假设)的女人来说也稍微多了一点,但也正常。
而收据上的房间号则是三单元1801,物业公司的人告诉马东,红庭公寓的16楼以上和其他的楼层又不一样,是复式的高档公寓,非常昂贵,保值得狠,当年非常热卖。马东暗暗点头,这种房子既符合李晓红的居住要求,又能保值套现,正是她们那种精明的商人的最佳选择。看来这次的追踪目标应该没错了。马东马上让物业的人带他们去看一下那个房间。
很快物业公司的人就带马东他们来到了三单元1801,门紧锁着,无论敲门和按门铃都无人应门,马东仔细地观察着防盗门,当手指按到门铃周围时能够感到灰尘的感觉,钥匙孔附近容易碰到手的地方也是灰尘满满地,感觉很久没人开关这扇门了,他问物业公司的人能否看到这一户的出入情况,物业公司的人摇了摇头,可是他看了一下户外的电表,告诉马东电表还在运行,应该有人还在这里。
听到物业公司的人员说了这么一句话,马东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个先入为主的疏忽,他让两个侦查员留在这个门口,以防有人回来或从里面出来,他让物业公司的人带他回物业的办公室,他还要看一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