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泰胡归附谋大计
泰胡十一部通过几天部落联盟会议,终于在万世英等人的努力下达成一致,同意向大淳投效,接受大淳的统治。贾瑀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
贾瑀激动地对手下公孙羽和李白居说道:“此乃天大的好事!泰胡的投效定能为西线战事提供强大助力,咱们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公孙羽应道:“大人,这确实是难得的机遇,咱们得好好谋划一番。如何与泰胡部落配合,如何调配物资兵力,都得仔细斟酌。而且,咱们还得考虑到他们的作战风格和习惯,以便更好地协同作战。比如他们擅长骑射,咱们就得在战术安排上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贾瑀点头说道:“按照之前的情报,泰胡十一部单单是精骑就有一万多,而他们也可以全民皆兵,那最少可以拉出十万之众,但是那战力也堪忧吧。”
李白居接着说:“是啊大人,而且还得考虑到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比如,若是在作战过程中,他们与我方出现分歧,该如何解决?是按照咱们的策略,还是协商调整?”
贾瑀说道:“这确实是个难题,泰胡部落性情豪爽,咱们在沟通时需得注意方式方法。”
公孙羽说道:“大人,那咱们是不是先与泰胡部落的首领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期望?”
贾瑀点头道:“此计可行。另外,关于物资调配,也得提前规划清楚,不能有丝毫混乱。”
李白居说道:“大人,咱们这边的士兵训练也得抓紧了,要让他们尽快适应与泰胡部落的协同作战。”
贾瑀沉思片刻道:“对,训练的强度和内容都要调整。还有,咱们得安排专人去研究泰胡部落的战术,找出最佳的融合方式。”
公孙羽拱手道:“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安排。”
李白居说道:“大人,那咱们这边是不是也该提前准备起来?比如粮草、兵器的筹备。还有,咱们的士兵是不是也得提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以适应与泰胡部落的协同作战?”
贾瑀说道:“这些都是当务之急,粮草要充足,兵器要精良。训练之事不能马虎,要让士兵们明白此次作战的重要性。”
公孙羽应道:“是,大人,属下明白。”
贾瑀接着说:“还有,与泰胡部落的联络要保持畅通,随时了解他们的动态。”
李白居道:“大人,那如果泰胡部落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咱们该如何应对?”
贾瑀思考片刻道:“只要不违背原则,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适当满足。但也要坚守底线,不能让他们得寸进尺。”
接着贾瑀立马将此事加急快马上报朝廷。
永正帝闻知,当即召集内阁成员马东真、林之焕、李鸿汉、苏龙、李可正、王成景、陈鹏年、张申书等商议。
永正帝说道:“泰胡部落前来归附,诸位爱卿觉得该如何应对?”
马东真拱手道:“陛下,此乃好事,当予以厚赏,以安其心。赏赐丰厚,方能显示我朝诚意。比如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不能少。”
林之焕接着说:“臣以为,不仅要赏赐,还需派人前去册封,以示重视。如此一来,可让泰胡部落更加死心塌地为我朝效力。只是这册封的礼仪和规格,需得慎重安排。”
李鸿汉点头赞同:“派何人前往,还需斟酌。此人需能代表朝廷的威严,又要善于沟通协调。若是言语不当,引起误会,可就不好了。”
苏龙说道:“礼部侍郎欧阳洵为人稳重,能言善辩,可担此任。”
李可正说道:“臣觉得还需考虑到泰胡部落的后续管理问题,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我朝,而不是一时归附。”
王成景附和道:“是啊,这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治理策略,既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又要确保朝廷的权威。”
陈鹏年接着说:“对于赏赐之物,也需考量其对泰胡部落的实际作用,不能只是表面的华丽。”
张申书说道:“还有,与泰胡部落的贸易往来也得规划好,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
永正帝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朕还在思考,关于征讨匈奴之事,贾瑀在前线,对此情况更为了解,是否应当将他召回,共同商讨作战方略?”
马东真回道:“陛下,贾瑀将军熟悉当地局势,召回共商确有必要。”
林之焕说道:“但召回贾瑀将军,前线的事务需安排妥当,以免出现疏漏。”
李鸿汉应道:“可先让其副将暂时接管,待贾瑀将军返回再做详细交接。”
苏龙道:“只是这一来一回,恐耗费时日,还需权衡利弊。”
李可正说:“若能通过快马加急传递消息,让贾瑀将军先呈上奏章,阐述其想法,或许可减少召回所耽误的时间。”
王成景接着道:“但有些关键问题,还是当面商讨更为清晰。”
陈鹏年说道:“臣以为,可先令贾瑀将军呈上奏章,若仍有不明之处,再行召回。”
张申书点头:“如此较为稳妥,既不耽误时间,又能确保决策周全。”
永正帝沉思片刻后说道:“那就依陈爱卿所言,先让贾瑀呈上奏章,再做定夺。”
于是,欧阳洵领旨后,即刻动身。
贾瑀在得知朝廷的初步决策后,再次召集公孙羽和李白居。
贾瑀神色凝重地说道:“朝廷已有了大致的方向,咱们得根据此做好更详尽的准备。”
公孙羽道:“大人,那咱们是不是要先按照朝廷的意思,准备迎接欧阳洵大人?”
贾瑀点头:“不错,这是首要之事。同时,对于与泰胡部落的协同作战计划,也要加快完善。”
李白居皱眉道:“大人,这协同作战计划要考虑的细节繁多,比如情报共享、战场指挥权的分配等,都不是易事。”
贾瑀沉思片刻道:“情报共享方面,咱们要建立专门的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达。至于指挥权,在关键战役上,还是以我方为主,但也要充分尊重泰胡部落的意见。”
公孙羽说道:“大人,那对于泰胡部落战士的待遇和奖赏制度,是否也该明确?”
贾瑀应道:“这是自然,不能让他们觉得为我方效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但奖赏也要有规有矩,不能乱了套。”
李白居接着说:“大人,还有后勤保障方面,咱们要与泰胡部落协商好物资的分配和运输。”
贾瑀说道:“这一点至关重要,绝不能在后勤上出岔子。咱们要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物资能及时供应到前线。”
公孙羽拱手道:“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安排相关事宜。”
贾瑀嘱咐道:“务必谨慎,不可有丝毫疏忽。”
欧阳洵到达大同,贾瑀迎接派兵护送欧阳洵。
贾瑀在送别欧阳洵时,忍不住说道:“欧阳先生,此次泰胡归附,虽看似顺利,但其中诸多细节,还需朝廷谨慎应对。”
欧阳洵微微点头,说道:“毅恒所言极是。不过,此次朝廷对此事高度重视,想必会有妥善安排。”
贾瑀皱了皱眉,忧心忡忡地说:“就怕有些情况,京中不知。比如泰胡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部首领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利益纠葛。”
欧阳洵神色一凛,问道:“毅恒可否详细说说?”
贾瑀压低声音道:“黑水部的刘豹和武川部的赫连锡,看似和睦,实则暗中较劲,都想在归附后多为自己部落争取好处。”
欧阳洵若有所思地说道:“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那毅恒觉得该如何处理?”
贾瑀沉思片刻道:“朝廷在封赏和资源分配上,需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可厚此薄彼,以免引起他们的不满。”
欧阳洵拱手道:“多谢毅恒提醒,我定当将这些情况如实禀报朝廷。”
欧阳洵看着贾瑀,神色郑重地说道:“毅恒,皇上有旨,着您速速回京述职,共同商讨对凶奴的下一步战略。”
贾瑀抱拳应道:“臣领旨。”
欧阳洵接着说道:“毅恒,此次回京,皇上对你寄予厚望,望你能将前线之事详细禀报,莫要有所遗漏。”
贾瑀点头道:“欧阳先生放心,末将定当如实相告。”
欧阳洵又道:“此次与泰胡部落的合作,事关重大,皇上极为重视。你在回京途中,也可多做思量。”
贾瑀说道:“多谢欧阳先生提醒,学生心中有数。”
欧阳洵微笑着说:“那毅恒,你且收拾准备,尽早启程吧。”
贾瑀拱手道:“我这就去安排,告辞。”
欧阳洵到达泰胡部落,刘豹等首领恭敬相迎。
欧阳洵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抚有四海,今泰胡归附,实乃天恩浩荡,国之祥瑞。此乃诸卿协力、万民归心之果,亦为吾朝德化远播、威加宇内之明证。
朕特擢黑水部刘豹为都指挥使,武川部赫连锡为都指挥同知。另有大河部康麻木、西山部史飞龙、石羊部曹强健、呼延部呼延无法,皆授指挥使之职。三北部何大刀、阴山部安龙、二河部韩国人、河西部李小眼、河南部石中玉,俱任指挥同知。
望尔等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保境安民,为吾朝之昌盛、社稷之安宁鞠躬尽瘁,以报朕恩。
钦此
尔等若能在灭亡匈奴之后,朕定会再次封官赐爵。”
刘豹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效力。”
赫连锡说道:“有大淳朝廷做后盾,咱们定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只是不知朝廷对作战计划可有安排?咱们部落的勇士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何大刀附和道:“没错,咱们可得和朝廷好好配合,一举消灭匈奴。但这具体的战术,还得和朝廷派来的将领好好商量。”
曹强健也大声道:“大家齐心协力,必能旗开得胜。但还望朝廷能多支援些精良的兵器,让咱们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欧阳洵微笑着说道:“诸位首领放心,朝廷对作战之事已有考量。会有专门的将领前来与各位商议,制定出最适合的战术。至于兵器,也会尽快送达。”
刘豹说道:“那便好,咱们可都盼着能早日出征,为朝廷建功。”
其他首领也纷纷说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欧阳洵接着说道:“此次联盟,乃是双方共同的机遇。在作战过程中,还望各位首领严格遵守军纪,听从指挥。”
赫连锡点头道:“那是自然,咱们既然决定投效朝廷,就定会遵守规矩。”
何大刀说道:“只是咱们部落的一些习惯,也希望朝廷能有所包容。”
欧阳洵回应道:“只要不违背军纪国法,朝廷自会尊重各位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