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点点头,转身指向山道:“沿此路上行,即可到达宫殿。记住,考验期间不可动用武力,否则立即失败。”说完,他的身影逐渐变淡,最终消失在白雾中。
“这老者是何来历?”林青惊疑不定,“难道是洞府的守护者?”
方明摇头:“不管他是谁,既然指明了路,我们就继续前进吧。”
众人继续沿山道上行,约莫半个时辰后,终于来到山顶。近距离看,山顶的宫殿更显雄伟壮观,整体呈现出古朴大气的风格,青铜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四周回廊环绕,飞檐翘角,气势非凡。
宫殿大门虚掩,似乎在等待有缘人推开。方明深吸一口气,推开大门,带领众人走了进去。
宫殿内部空间宽敞,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四周点缀着夜明珠,提供柔和的光线。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个古朴的铜盒。
众人好奇地围上前去。方明小心翼翼地打开铜盒,里面竟然是一枚散发着淡金色光芒的果实,约莫拳头大小,看上去像是某种仙果。
“这是...考验?”李明远疑惑地问。
方明仔细观察铜盒,发现盒底刻着一行小字:“一果难求,食则延年。众人至此,唯一可得。取之有道,分之有术。”
“看来这就是第一重考验,考验我们的心性。”云霓若有所思,“这果实只有一枚,却要我们众人分食,该如何处理?”
众人陷入思索。萧寒突然开口:“既然只有一枚,那就应该由实力最强的人享用,以便突破境界,带领大家通过后续考验。”
“不对。”血无情反驳道,“这果实既是考验,就不应该看重个人得失。我认为应该公平分配,每人一份。”
“但这果实这么小,分给这么多人,每人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一点。”林青摇头,“这样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
众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方明却一直保持沉默,仔细思考着铜盒上的文字。
“取之有道,分之有术...”方明喃喃自语,忽然眼前一亮,“我明白了!”
他将果实拿起,对众人说道:“这果实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食用,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取之有道';意味着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获取它,而';分之有术';则是提醒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分配方法。”
方明将果实放回铜盒,继续道:“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谁都不取,将它留在原处。这不是一场争夺,而是一场放弃。只有放下私心,才能通过心性的考验。”
众人闻言,陷入沉思。云霓率先点头:“方明说得有理。修行之道,本就是舍得之道。能舍,才能得。”
血无情也微微颔首:“确实如此。我一时被果实迷惑,忘了初心。”
就连萧寒也收起了争强好胜的态度:“方兄慧眼如炬,佩服!”
众人达成一致,将果实原封不动地放在铜盒中,退后几步,等待结果。
果然,铜盒突然发出耀眼的金光,随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向下的楼梯,通向宫殿的第二层。
“果然如此!”张剑惊叹,“第一重考验通过了!”
众人欣喜若狂,跟随方明沿楼梯下行,来到宫殿第二层。这里的布置与第一层截然不同,四周墙壁上绘制着各种奇特的图案和符文,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石盘,盘面上刻满了复杂的纹路,看上去像是某种机关装置。
石盘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道:“九宫归一,循环往复。拨动机关,顺序为要。差之毫厘,功亏一篑。”
“这是考验智慧的机关。”方明仔细观察石盘,“看来我们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拨动机关,才能通过第二重考验。”
张剑作为天剑宗精通阵法的弟子,立即上前研究:“这石盘上的纹路组成了一个';九宫八卦阵';,需要根据八卦相生相克的原理,按正确顺序激活九个阵眼。”
众人围在石盘前,仔细研究着其中的奥秘。石盘上的九个阵眼分别对应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中九个位置,每个阵眼都有一个可以拨动的机关。
“按照八卦相生原理,应该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顺序。”血如风也上前查看,“不过这石盘上似乎有些变化,不完全符合传统八卦。”
张剑点头:“确实,这里面融入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更加复杂。”
两人研究许久,终于找出了规律。张剑指着石盘解释道:“这石盘是';九宫八卦五行合一阵';,需要先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激活对应的五个阵眼,然后再按八卦相生的顺序激活剩余四个。”
“那顺序应该是什么?”方明问道。
张剑和血如风对视一眼,共同得出结论:“应该是中央、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众人按照这个顺序依次拨动机关。每拨动一个,石盘上就会亮起一道光芒,九个阵眼全部激活后,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一把古朴的钥匙。
石盘缓缓下沉,露出下方的一个石门。石门上有一个钥匙形状的凹槽,与光芒中显现的钥匙形状一模一样。
“石门开启了!”李明远惊喜道,“第二重考验也通过了!”
众人欣喜地穿过石门,来到宫殿的第三层。这里空间更加宽敞,但几乎空无一物,只有中央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刻着三行字:“欲求真经,修心炼性。万法归宗,返璞归真。舍身求道,道在何方?”
“这是什么意思?”林青疑惑不解,“这里没有明显的考验啊。”
话音刚落,整个空间突然变得扭曲起来,众人眼前的景象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内心深处最恐惧、最不愿面对的场景。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幻境中,无法自拔。方明看到的是天剑宗被灭门的场景,云霓被重伤垂死;血无情则看到血煞宗改革失败,重回邪道;萧寒看到自己被逐出玄天宗,沦为弃徒...
这些幻境如此真实,如此残酷,几乎让人崩溃。但方明很快意识到,这就是第三重考验——考验意志的坚定。
“这是幻境!”方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家不要被迷惑,守住本心!”
云霓最先醒悟,她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运转地灵归元诀,一点点驱散心中的恐惧。其他人也渐渐清醒过来,挣脱幻境的束缚。
然而,萧寒却仍然沉浸在幻境中,面容扭曲,冷汗直流,似乎正在经历极大的痛苦。方明见状,立即上前,轻轻按住萧寒的肩膀,输入一缕纯净的心剑之气,帮助他稳定心神。
“萧兄,醒来!这不是真的!”方明低声唤道。
萧寒身体一震,猛然睁开双眼,眼中的迷茫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明和感激:“谢谢...差点被幻境迷惑了。”
众人都摆脱了幻境的侵扰,空间也逐渐恢复正常。石柱上的字迹开始发光,随后石柱缓缓下沉,露出一条向下的阶梯。
“这应该是通往真经所在之处的路。”方明松了一口气,“我们通过了三重考验!”
众人兴奋地沿着阶梯下行,来到了一个圆形的密室。密室中央有一个玉石台,台上放着一本古朴的竹简——正是传说中的《太一真经》!
竹简散发着淡淡的金光,每一片竹简上都密密麻麻地刻着古老的文字,蕴含着无上的道法奥义。
“终于找到《太一真经》了!”血无情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方明也心潮澎湃,但却没有贸然上前。他仔细观察玉台四周,发现台基上刻着一行小字:“缘聚缘散,道法自然。得之无喜,失之无忧。心中有道,道在何方?”
“看来还有最后一道考验。”方明沉声道,“这是在考验我们对待《太一真经》的态度。”
正当众人思索之际,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道不可求,求则不得。道不可舍,舍则不存。”
转头望去,只见那位白发老者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密室一角,正慈祥地看着众人。
“前辈!”方明连忙行礼,“我们通过了三重考验,可是...”
老者微微一笑:“你们确实通过了考验,证明有资格见到《太一真经》。但能否领悟其中奥义,还要看各人的缘分和悟性。”
他走到玉台前,轻轻抚摸着竹简:“《太一真经》乃上古大能所着,记载了天人之道的终极奥秘。然而,此经玄妙难测,非有大智慧、大毅力者不可得。”
老者环顾众人,目光在方明身上停留片刻:“你们可以尝试阅读此经,能领悟多少,全看各自机缘。”
众人闻言,既期待又忐忑。方明迈步上前,来到玉台前,轻轻翻开了《太一真经》的第一片竹简。
一股浩瀚的信息洪流瞬间涌入方明脑海,如江河奔涌,浩浩荡荡。竹简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化作无数玄奥的符文,在他脑海中盘旋、变幻,形成一幅幅惊人的景象:天地初开,混沌初分;万物生长,四时更替;生死轮回,阴阳转化...
方明只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脱离了肉体,遨游于无垠的宇宙之中,窥见了宇宙运行的奥秘和生命存在的真谛。他明白了什么是“太一”,什么是“真经”,什么是“道”...
不知过了多久,方明才从这种玄妙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他发现其他人也在阅读竹简,每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云霓面露微笑,似有所悟;血无情神色复杂,时而惊讶时而困惑;萧寒则眉头紧锁,似乎在苦苦思索...
老者站在一旁,静静观察着众人的反应,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
又过了许久,众人才陆续从竹简中回过神来。方明感觉自己的修为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虽然境界未变,但对天人之道的理解却深入了一层。
“感觉如何?”老者问道。
方明躬身行礼:“多谢前辈赐教。晚辈有幸窥见天人之道的一角,获益匪浅。”
云霓也点头致谢:“《太一真经》博大精深,晚辈只领悟了皮毛,但已足够受用终身。”
血无情和萧寒也纷纷表示感激,各自述说了自己的领悟。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们都有所悟,这就是缘分。《太一真经》虽好,但并非人人可得。你们能领悟多少,全在自己。”
方明忍不住问道:“前辈,可否请教您的尊姓大名?您在此守护《太一真经》多年,想必与这洞府有莫大关系?”
老者轻轻摇头:“老朽无名无姓,只是一介守护者罢了。至于我与洞府的渊源,说来话长,日后有缘再谈。”
他看向众人,语气突然变得严肃:“时辰不早,你们该离开了。记住,所学所悟,当用于正道,莫要误入歧途。”
“前辈放心,晚辈等人必谨记教诲。”方明郑重承诺。
老者点点头,挥了挥手,密室的一侧墙壁突然裂开,露出一条通道:“此路可直达洞府出口。你们走吧,老朽送诸位到此。”
众人向老者深深一躬,依依不舍地告别,沿着通道离去。途中,方明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老者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句飘渺的话语在空中回荡:“有缘再会,天人有期...”
沿着通道前行,众人很快来到了一处开阔的空间,那里赫然就是洞府的入口——他们进来时穿过的石门!
“这...我们直接回到入口了?”李明远惊讶道,“难道我们已经走遍了九层洞府?”
方明摇头:“或许这就是洞府的神奇之处,以不同的方式考验每一位来访者。对我们而言,通过三重考验,领悟《太一真经》,就是最大的收获。”
“说得有理。”血无情赞同道,“我们确实找到了寻找的宝物,完成了此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