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娥记得,棚子村就有姓于的一家人,就因为分家这档子事儿,闹得那叫一个鸡飞狗跳的。
那事儿就像一阵风似的,一下子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议论。
“你听说了没?老于家要分家啦,哎呀,这像什么话哟!”
村东头的王婶儿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咋咋呼呼地跟旁边的人说。
“可不是嘛,那老于家的孩子也太不孝顺、太不懂事了。
你想啊,父母还健在呢,咋就能想着分家呢?
这在咱们村儿里,从古到今就没这规矩呀。”
罗大爷皱着眉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脸的不赞同。
“就是就是,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图个啥?
不就图个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嘛。
这倒好,说分家就分家,这孩子的心可真狠呐。”
于大妈也跟着附和,手里还拿着针线,正在缝补一件旧衣服。
“哎,我听说啊,是因为家里那几个孩子互相算计呢。
老大觉得自己干活最多,钱都让老二老三给花了;
老二呢,又觉得老大和老三占了便宜,自己吃亏了;
老三还小,可也跟着瞎起哄。
这一家人啊,就这么闹起来了。”
“不管咋说,这父母在就分家,就是不对。
这要是传出去了,以后这老于家的孩子在村子里可咋做人啊?
脊梁骨都得被人给戳断喽。”
“我看啊,这老于家的父母也是没教好这些孩子。
你看看这闹的,成何体统啊。”
整个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对老于家分家这件事的议论声。
大家都觉得这家人违背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呢。
可姜星星却小声对她说:“你看,大家都只看到了分家这个表面的事情,
就开始在那儿指指点点,却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分家。
这分家啊,有时候可不见得是坏事,反倒有不少好处呢。
你想啊,在一个大家庭里,人多嘴杂的,每个人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都不一样。
就像有的家庭,老人可能比较传统,啥事儿都想按照老规矩来。
年轻人呢,又有自己的新想法,这两种观念碰在一起,就容易产生矛盾。
要是不分家,整天就为了这些事儿吵吵闹闹的,家里的氛围能好吗?
大家的心情都不好,时间长了,就像在一个压抑的笼子里,每个人都过得很痛苦。
再比如说,经济上也容易出问题。
一家人的收入都放在一块儿,可每个人的需求又不一样。
可家里的钱就那么多,要是不分家,这钱该怎么分配就成了大难题。
分配不好,就会互相埋怨,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
还有啊,家务事也是个麻烦事儿。
大家庭里,家务劳动的分配也不好弄。
有的人干得多,有的人干得少,时间一长,干得多的心里就不平衡了。
而且,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有的人爱干净,每天都要打扫;
有的人就比较邋遢,这两种人住在一块儿,肯定得闹矛盾。
如果父母偏心,那就更加多矛盾了。
所以啊,也许对于老李家来说,在一起过得太痛苦了,分开才是解脱呢。
分开了,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日子。
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用整天因为这些事儿吵架生气。
经济上也能自己做主,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家里的事儿也少了,自己能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得妥妥当当的,这多好啊。”
姜星星的这些话,就像一颗颗种子,慢慢地在张秀娥的心里种下了新的思想。
尤其是当她看到姐姐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的时候。
姐姐在婆家就像一个免费的劳动力,每天从早忙到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婆家人把姐姐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而姐姐稍微做得不好,就会遭到辱骂。
于是,当这一次姐姐因为被婆家刁难的时候,张秀娥心中那股想要改变姐姐命运的想法就像洪水一样爆发了出来。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陪着姐姐哭,而是鼓起了勇气,提出了分家这个在村子里看似惊世骇俗的想法。
她知道,这个想法一旦提出,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的丈夫。
但是她也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姐姐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她相信,只要姐姐能够摆脱那个压抑的家庭环境,凭借姐姐的勤劳和善良,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张秀娥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一方面要对抗村里人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自己的家人
但姜星星的话就像一盏明灯,一直在她的心里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为了姐姐的幸福,也为了打破这种不合理的传统束缚。
姜星星不知道自己无意之中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挽救了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