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转基因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社会民间争论不休。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曾坦率直言,这场争论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普及不到位造成的。许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诸多误解,而这些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科普的缺失,致使大众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转基因技术。
有专家指出,公众对转基因产生误解的关键因素在于混淆了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安全的界限。实际上,二者虽有关联,但绝不能划等号。就我国现状而言,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极为有限,目前仅有棉花和番木瓜。在食品领域,除了番木瓜,中国政府并未批准任何其他转基因食品进行商业化生产。市场上常被提及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途是精炼油。在精炼油的生产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将核酸去除,所以最终的食用油产品中并不含有任何转基因成分。
然而,个别不良企业为了推销自家产品,竟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恐惧”心理,故意将转基因的争论与食品安全强行关联起来。他们大肆宣扬转基因食品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无疑助长了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之风,让大众对转基因技术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
国家有关部门曾对2012年以来近10年里所有关于转基因的反对声音进行了专项调查与汇总,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些反对声音全部来源于境外组织 。它们通过编造谣言,比如声称“转基因食品致癌”“转基因导致不孕不育”“转基因是美西方的阴谋”等,试图误导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像2012年法国某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完成的转基因玉米喂养大白鼠的实验,声称长期喂养转基因耐草甘膦玉米的大鼠出现了较高的致癌率。但经调查,该论文实验设计不严谨,缺乏科学性,已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法国生物技术高等理事会等国际生物学界权威机构和科学家所否定,最终论文也被撤稿。可即便如此,境外组织仍在网络上继续传播塞拉利尼的错误结论,引发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恐慌。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知情人透露,国内有一部分态度最为坚定的反转人士,他们主要来自过去的特权阶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这些人失去了曾经享有的特权,往昔那种“人上人”的风光不再,因而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抵触情绪。而转基因技术源自国外,在他们看来,抵制转基因就等同于给开放派制造麻烦。他们妄图通过这种方式,逼迫政府减少与国际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而达到否认改革开放所取得伟大功绩的目的。但他们的这种观点毫无事实依据,是对转基因技术的无端抹黑以及对国家发展大势的错误判断。
中国是世界上对转基因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早在2002年,我国就立法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注,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所购买食品的成分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200多部,从研究、实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识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规范,全方位保障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此外,我国还设立了传统作物保护区,充分体现了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尊重,让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传统作物产品。同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转基因技术在严格监管下有序发展。
在未来,我们应基于科学事实与严格监管,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知识科普,消除不实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转基因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