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去年年底,也就是我在骠国驰骋的时候,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荀彧(读xunyu)死了,死的时候年龄其实有四十九岁了,并不像后世大家说的那样英年早逝,在这个时代不算死的太年轻,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肯定达不到四十九岁。而且我也不认可后世许多学者认为的,说荀彧比诸葛亮、司马懿厉害很多,是他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甚至说如果荀彧不死,曹魏能早很多年统一天下。荀彧是很有能力,但没有那么厉害,正史里他死后,魏国也没犯什么大错,至少比蜀国、吴国的失误少很多。荀彧的死对曹操应该是一个大事,重大的损失,但对于我来说,却没什么影响,两千多公里的距离,想对我有所影响也是很难的。荀彧死后没多久,也就是我们结束了骠国战事回来的时候,孙权那里也有大事发生,孙权把都城迁到了秣(读mo)陵,并且把秣陵改名为建业,建业就是后世的南京城。秣陵城城池坚固,曾经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多次进攻秣陵都没有成功。这个对我更没有什么影响了,对孙吴可能是大事件,迁都从来不是小事,但那也是几千里外的事情,不说千山万水也差不多。
但正史里有件更大的战事是在荀彧死后、孙权迁都后立马发生的,那就是濡须口大战,我记得正史记载的是在去年发生的,曹操和孙权的一次激烈交锋,可为什么一直没发生呢?我之前让孟恩派出更多的人手去打听消息。
这个消息终于来了,是从江阳郡传来的,濡须口大战发动了,消息其实是从一些商人那里得到的,也就是已经发生了很久了,可能战事都结束了。历史上记载的濡须口战役其实发生了四次,这只是第一次,双方战平,第二次曹操亲征取得胜利,后面的两次都是吴军获胜。濡须口至关重要,是掌控长江的钥匙,也是建业城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了濡须口建业城也就没有了安全保障。
也许诸葛亮就是在得知濡须口大战开始或者准备开打的时候出发的,孙曹两家打起来,诸葛亮才更放心的西征,也许这是孔明考虑的一个事项,也许只是巧合。
这个大战对诸葛亮和刘备有所影响,也就对我有所影响。
濡须口大战的消息来到后第二天我收到了刘璋的任命和嘉奖。
刘璋任命我为建宁郡郡守,并夸奖了我对正昂的支持,当然了只是书面赞扬,没有任何物质方面的奖赏,另外还有一个命令随着任命一起发过来,那就是要我发动郡兵支援成都。
看来正昂在汇报骠国情况的时候顺带提了一下我,所以刘璋才有了这个任命,如果是平常年景我可不喜欢部队被调动,但是现在可是好机会,真是困了有人送枕头,我正好可以依照调动命令集兵出击,这个礼物比郡守的任命有价值的多!
正昂肯定也被奖赏了很多,也一定被要求发兵,他比我困难,永昌郡可没有建宁郡消停,他也没有我这么多的部队。
不仅有我的任命书,还有一个任命书也是一同传来,不过不是给我的,是给董允的,他被刘璋任命为治中从事,那可是直接在刘璋手底下做事,比现在的层级升了好多,属于近臣,比我这个边地郡守值钱很多!这里头一定有很多他爹董和的运作!
可惜了,我很喜欢董允这个家伙,虽然他不怎么喜欢我。
既然我做了郡守,我当即任命孟铁为建宁都尉,任命刘巴为郡丞,任命孟琰为长史,任命马忠为功曹史,任命孟飞为五官掾,只有督邮是没法任命的,督邮是监察官,必须由刘璋才能任命,督邮的人选必须是建宁郡以外的人,我是既不能任命也不能推荐的。
下层官员,像是县丞、县尉、主薄、廷掾都由孟琰和孟木挑选合适的人才担任,这个我是不管的,忠诚于孟家并且有才能的人都可以担任。
人事任命火速完成,我给董允做了隆重的送行,要给董和个面子,我确实也喜欢董允这个知书达理的小伙。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