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门,他把脸上的神色一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叫了辆车直奔处长家。
这两天处长大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孙女丢了,还得瞒着儿媳妇,她胎还没坐稳,情绪不能激动。
只能说孩子喜欢妙峰山,那边也凉快,就跟奶奶在山上住几天。
老妻也只能闭门不出,天天哭天抹泪,埋天怨地,实在是埋怨不到别人了,就说自己给安排的那个小警察不好。
处长的头发都薅秃了,那个警察家里还没来闹呢,万一哪天有不好的消息传出来,又是一档子麻烦事儿!
他正挠头呢,门房又来报,说是那个小警察的家里人找来了。
嘶~~~,怕什么来什么!
他根本就不想见,直接让门房给打发走就得了。
谁知道门房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说是那人说有重要的消息,务必得见见。
正好儿处长太太一肚子火儿没处出呢,“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说辞!”
付宁跟着门房进来了,一眼就看见处长太太那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样儿了。
他把身上的长衫一抖,“焦处长,这事儿您可不能就这么过去了啊!”
“呦,这话说的,我们孩子还没找着呢,你们家一个大人还着急?”
“大人也是人啊!再说了,听您这意思,还怪我弟弟呢,到底谁受了谁连累还不一定呢!”
把处长太太怼回去了,付宁对着处长一拱手,“焦处长,在下是李桂平的哥哥,在农林部挂职,今天我可是告状来的。”
从他嘴里说出了“农林部”这三个字,处长两口子脸上的颜色都好看了不少。
处长太太甚至还叫了人给他上了茶。
等着屋里没人了,付宁把桂平的信掏出来递了过去,“孩子没事儿,但是我弟弟岁数小,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了。”
那老两口子把脑袋凑在一块儿,字字句句看得仔仔细细,看完之后,两个人面面相觑。
这要是光是个前朝遗老当人贩子的事儿,好办!
问题是这个遗老,他有点儿地位,又赶上了满大街的辫子军,警察厅的处长也怕招灾引祸。
付宁看着他们的脸从红到白,又从白到绿,他没有着急说话,而是端起盖碗,拿盖子拨了拨水面上的茶叶才开口。
“焦处长,您真的认为皇上能回来吗?”
一句话,处长大人没出声儿,而处长太太直接站起来,走到房门边儿上听了听动静。
“您这么说是有什么信儿了?”警察处长还是谨慎,即使有自己的判断,也不碍着他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可这局势是明摆着的,张勋绝对是对得起前清皇室,配得上一个“忠勇诚毅”的评价。
但他再能个儿,顶多算是一省督军,段总理在天津给黎元洪找麻烦的时候,起手就是十五省督军联名。
这都不用押大押小,这挑子哪头儿沉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吗?!
除了那帮遗老遗少,现在谁不是小心翼翼的猫着,都怕被台风尾扫了。
“哦,对了,桂平这事儿我们还没跟他大哥说呢,他大哥以前在京城也是个能折腾的。
现在在吉林督军手底下,大小也混了个连长,我估摸着带兵回来是不可能,但是找人打打黑枪应该不费什么事儿。”
付宁在自己这边又加了枚砝码,然后掏出根胡萝卜放在了处长跟前,能让人心甘情愿出力的,永远是利益。
“现在跳得高的这群人,只怕将来都是要清算的,咱们手里有现成的把柄,挣来的是现成的功劳。
不去沾江山社稷,只说是保境安民,谁都挑不出错处,还得得个褒奖,您说呢?”
焦处长心里掂量了半天,总算是下定了决心,“好,那咱们就借这个机会蹭个功劳。”
老警察就是老警察,就算他现在管的是户籍,也架不住人家六扇门里关系多。
当下他们就定下来了,警察这边由焦处长负责去游说,找人把关老六的宅子和手下都盯紧了,把证据都砸实了。
等到时机了,直接发难,做成铁案,既报了私仇,也全了公理。
但是这个时机以什么为准呢?
付宁的建议是,等到张督军顶不住的时候,咱们就动。
早了,怕让人立威;晚了,有落井下石的嫌疑。
至于桂平还得再猫些日子,等到时候,他们还得出来唱念做打呢。
焦处长把嘴一撇,那个老棺材瓤子,不过是个有点儿背景的混混儿头儿,还敢盯警察的梢了?!
看见桂平信里说他们家附近有人盯着,他心里就老大的不乐意。
要不是忌惮那些辫子军,他刚才就找人去把他们都处理了!
处长太太给拿了十块大洋,说是让付宁转交给桂平,一个是这些日子麻烦他照顾孩子,再一个就是压压惊。
自从刚才他们结成了联盟,有利可图的处长太太一下子就和颜悦色起来,再不见那副刻薄嘴脸了。
付宁回到连府,从连安的书房里找出纸笔,开始做计划。
虽然警察那边都说动了,但是他还是打算亲自盯着,这年头儿,只要肯花钱,没有买不来的东西,包括命!
而他要做的就是保证关老六必死!
刚在纸上落了两条,吴清从隔壁又翻墙过来了。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让你在查理的洋行躲几天吗?!”
“哥,我想着不能让你一个人扛着,我也不是当年的孩子了!”小吴说着,打开了手上的一只小手提箱。
里面有两支手枪,一支毛瑟,一支撸子,还有好几盒子弹。
“我跟查理那儿买的,他还送了你一盒子弹。”
自从昨天付宁说了那句“我不拿你换桂平,我送你去张家口”之后,吴清心里付宁的地位就到了其他人无法比拟的高度。
他自认六亲缘浅,就这几个兄弟还算贴心,而付宁把他放在了和血缘兄弟一样的位置上,这辈子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士为知己者死!
吴清到了查理的洋行,一刻也没闲着,除了打听消息,就是购买了这些枪械。
“查理说,辫子军在京城只有四千多人,使馆区的人都不看好他这次的行动,各国公使都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