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功高震主是每一位立功之将都难以避开的问题,但卫青却活成了例外。为人臣,他谦恭低调、从不结党、从不养士、丝毫没有野心;为将领,他敬重贤才,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除此之外,卫青还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男人,对于自己爱慕的平阳公主从不逾矩,把爱意深藏心底,只等自己羽翼坚硬的时候才向皇帝求娶,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和皇帝是统一战线的立场】
天幕下,平阳公主羞红了脸:“哎呀,这天幕真是...怎么这样的话也拿出来说,让人多不好意思。”
卫子夫看着害羞的平阳公主也跟着捂嘴笑了。平常卫青就一脸严肃端正的样子,在人前和公主保持着距离,她原本还担心卫青这副样子会惹得公主不喜呢,看样子他们私底下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这样子她也就放心了。
而卫青看到后世人给予了自己如此大的尊荣,十分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赶紧给自己找点事做。
画面一转,刚才在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卫青已经两鬓斑白,他从床上起身,对着守在床边的卫子夫和平阳公主道:“叫人给我换衣服,我要去宫里见皇上!”
卫青老了,甚至已经动不了,卫子夫不明白他为何急着见皇帝:“你这样子怎么去见皇上啊?”
卫青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他迫切的想要再次见到自己崇敬了一辈子的明主。“那就叫人抬我!抬着我去见皇上,再不见,我恐怕就见不上了。”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卫青弥留之际还不忘找皇上,感动得泪流满面,就连汉武帝刘彻都眼眶发红,强忍着泪水。
拗不过卫青的坚持,平阳公主命人抬着卫青往皇宫走去。转眼前就到了宫门口,听到卫青前来,曾经的部下虎贲军全部前来迎接,他们边跑边喊:“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您怎么了?”
“大将军,您保重啊!”
众将士围在抬着卫青的舆轿上,最后更是抢过舆轿,要亲自抬着卫青去见汉武帝。
路过行宫时,两旁的羽林军看着被抬着的卫青先是一愣,随后低头垂首,这是出于本能的敬重。多年前卫青率他们冲锋陷阵,夜袭龙城、横扫漠北,将大汉军旗插到匈奴腹地,护得家国安宁,为羽林军挣来赫赫威名。那时,卫青就是他们心中不败的战神,是汉军之魂。
而汉武帝这边得知老伙计的到来,早早就站在外面等候。卫青远远就看到了自己英明的君主在等着自己,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甚至连站都站不稳了,可他不愿意让人扶着,他要像年轻时那样亲自走到君主的面前。
可卫青老了,他已经走不动了,才走了两步就倒在台阶上。狼狈的样子惹得在场众人无不泪目,就连天幕下的人们都不忍的流泪。
可卫青不愿意放弃,爬也要爬到汉武帝的脚下。
汉武帝再也忍不住了,快步走下台阶扶起卫青。
【羽林低首、天子降阶,这是西汉朝廷对卫青最高的荣誉。可时光却还是带走了这位伟大的将军,元丰五年,一代名将卫青因病溘然长逝,这位奴隶出身的卓越统帅以他非凡的军事才干,为后世的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死后,汉武帝诏命以国葬之礼将他安葬在茂陵的东北侧,墓冢仿照塞北阴山的形状修建,以此纪念卫青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战功!】
(一朝出两个千年不出的武将,直接把汉武帝推到了汉朝的前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卫子夫的陪嫁帝国双壁,实力杠杠的)
(卫霍任何一人活着,都不会有巫蛊之祸存在)
(羽林低首,虎贲抬轿,天子降阶,天下无双)
(汉武帝和唐玄宗一样都活得太久了)
汉武帝原本因为和卫青的情分强忍着泪水,谁知被最后一个弹幕给气破防了,直接回喷起来,搞得整个视频后面都是他为自己鸣不平的评论,搞得所有人的情绪上不去也下不来,对他无语死了。
只有卫青笑了,陛下果然还是那个陛下,他就是这么真性情。也正是因为他真性情,才敢用本来只是骑奴的他,这才有了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汉武帝给的,没有汉武帝,何来大将军卫青?
卫青很欣慰,也很骄傲。看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畏惧死亡,有的只有感恩和反思。感恩汉武帝给了自己青史留名的机会,反思自己还有哪里做得不好,他应该还能做得更好才对!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诗真是字字透着凌然气魄,仿若洪钟撞心,可为何让朕如此心痛呢?”赵匡胤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有很强烈的预感,天幕接下来说的人应该又是他大宋的臣子。
【南宋端平三年的5月,一个男婴出生在江南庐陵县的富田村,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文云孙。小时候的文云孙看见乡贤欧阳修等人的画像谥号里都有“忠”字,羡慕不已,并立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21岁的文云孙参加科举,他的试卷被皇帝亲自点为头名,这位新科状元缓缓写下了自己的新名字——文天祥】
赵匡胤提着的心终于在听到“南宋”二字的时候死了,他紧紧握住双拳,心里恨极了后世大宋的皇帝,是不是又做了什么对不起人家臣子的事情了?
然而赵匡胤还是想得太简单了,文天祥面对的是大宋的灭亡......
“文天祥?真是个好名字,我儿云孙真棒,未来不仅有个好听的名字,还能考状元呢!”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抱着还在襁褓中的文天祥开心不已,沉浸在儿子未来的成就中无法自拔,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将来面临的是怎样残酷的考验。
【四年后,蒙古军队大举南侵,朝臣纷纷建议皇帝迁都,只有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退缩之人,积极备战。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这位忠贞耿直的年轻人自请免职,回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