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朕就在这里,也想问一问”
“朕这样做,到底是对不对?”
“诸位爱卿,放心吧”
“今天的大朝议,可畅所欲言,朕绝不会记小本子,更不会怀恨在心”
龙座上的朱皇帝,拄着大砍刀,嘿嘿直笑,没有半点的尴尬,更没有开一丝的玩笑。
没错,朱皇帝自认为,这个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有这个资格,坐稳这个位置。
但是,他不想重蹈覆辙,崇祯皇帝,弘光皇帝,隆武皇帝,邵武皇帝,永历皇帝,都是前车之鉴。
大明国祚,既然到了王朝末世,那就证明,很多的国策,规章制度,都出了问题,需要改变很多。
所以说,朱皇帝第一次大朝议,就是顶盔掼甲,就是想向朝臣宣布,他朱雍槺要改变很多东西。
不服从的可以,要么滚蛋,要么死在自己的大砍刀下,谁都不能阻止自己。
“哐哐哐”
半晌后,环顾下面的勋贵群臣,一个个还是低头不做声,朱皇帝左手上的雁翅刀,再次重重的顿了一下。
没错,官场如战场,大鱼吃小鱼,前面的勋贵和重臣们,都没有发话,后面的小官,更是低头作死。
而前面的重臣们,那个不是人精啊,跟朱皇帝打交道,都不知道多少回了。
这帮老狐狸,眼见朱皇帝身穿甲胄,开展自己的第一次大朝会,就知道今天要遭了。
如今,又让群臣说话,这不是明摆着,又是钓鱼执法嘛。
“好”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就朕,自己说说看”
“今天,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朝会”
“现在,朕就跟你们说一说,什么是朝廷的规矩”
“身披甲胄上朝,怎么了?不合时宜?不合礼仪?”
“呵呵”
顿了一下,呵呵一笑,发现下面已经有点骚动了,朱皇帝表情一肃,斩钉截铁的继续说道:
“朕告诉你们,朕说的话,就是规矩”
“礼仪能当饭吃嘛?能给朝廷带来粮饷,还是能变出千军万马来?”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仁义之君,仁德之君,君仁臣直,宽厚仁慈,慈眉善目,菩萨心肠,妇人之仁”
“呵呵”
“甲申天变以来,大明没了几个皇帝,宗室死伤殆尽,更有无数的忠臣志士,惨死在满清的铁蹄之下”
“朕的大明王朝,以前的京都在北京,然后北京没了”
“朝廷退守太祖的应天城,满清的铁蹄紧随南下,南京也跟着没了”
“接下来,福州,广州,肇庆,武冈,安隆、、、”
“呵呵”
“朝廷一路奔跑,一路逃亡,首府是一个,接着一个,全部丢完了”
“有些人,身为大明朝廷的文武重臣,吃着老百姓省下来的口粮,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是整日饮酒作赋”
没错,大明的文官,很厉害,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就是代表。
当然了,现在的大明朝,已经没有什么东林党了,那玩意在江南的时候,就被满清制服了。
但是,东林党的恶心,文官的传统还在,整日饮酒作赋,混吃等死的人,大有人在啊。
否则的话,朱由榔逃亡缅甸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多勋贵文臣,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同样,歪脖子树皇帝,崇祯大帝,被流贼困在紫禁城,绝望的时候。
就说了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可见那个时候,身为大明皇帝,刚愎自用的朱由检,是多么的无奈,对朝臣是多么的绝望。
整个朝廷,濒临灭亡的时候,还有一大堆朝臣,竟然反对南下,甚至是皇子也不让走。
这就直接导致了,南方的野心家,权臣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随意拥立天子。
这就是南明朝局混乱的根源,军阀割据,号令不一,见死不救,抗清局面,混乱不堪。
当然了,最大的责任人,还是歪脖子崇祯大帝,太刚愎自用了,不懂的帝王心术。
“咳咳”
“好,好,好”
“既然你们,还不说,那朕就不客气了”
顿了一下,眼看着下面的几百人,还是没人吭声,满脸黑线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咳了两声。
没错,今天的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就是来喷人,立规矩的。
“朕还想问一问”
“有些人,身为朝廷勋贵,重臣大将”
“眼看着,朝廷的京都,首府,一个个的丢掉”
“整个大明朝廷,文臣武将十几万人,被鞑子追的满天下逃亡,最后都逃到边境了”
“难得,身为重臣的你们,不羞愧吗?不觉的丢人吗?你们还有一丝的脸面吗?”
“朕身为大明的皇帝,正统的天子”
“肩负着光复华夏,驱除鞑虏的重任,身穿甲胄,又怎么了”
“有些人,倘若有那个本事,用自己的嘴皮,去说服满清鞑子,退出朕的九州大地”
“朕可以立重誓,现在就给他一个国公爷,改不拖欠,世袭罔替”
“怎么?没这个胆子吧”
“所以说,非常之时,所谓的仁义之邦,才是真正的不合时宜”
“仁德仁义,说服不了满清,也谈不回大明的万里江山,更拿不回朕的南京城,北京城”
没错,朱皇帝就是开喷,他的开场白,就是要先喷个够。
大明王朝,前面的80年,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更是不错,打下了不少疆土。
但是,真正进入由盛转衰的时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战神朱祁镇的朝廷。
没错,那一次大战役,大明王朝输了,但后面的京城保卫战,大明打赢了。
为首的功臣,就是大名鼎鼎的于谦,可谓是力挽狂澜,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大明朝廷。
但是,也就是那一场京城保卫战,文官拿掉了武将的统兵权,导致文武失衡,从此失去开拓疆土的能力。
甚至是,一个个祖宗宝地,纷纷丢失,河套地区,关西七卫,三宣六卫。
大名鼎鼎的旧港府,后世的风水宝地,海上贸易的关键点,就是那时候丢失放弃的。
所以说,朱雍槺的朝廷,一定要改变文强武弱的局面,恢复文武分治的优良传统。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也承认,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仁义之邦,是中华五千的优良传统。
但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满清赶出去。
待将来,大明再次进入盛世的时候,才会慢慢的回过头,捡起那些仁义之邦,去同化教化蛮夷之邦。
“陛下圣明”
“陛下威武”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
没办法,被朱皇帝喷了一刻钟的朝臣们,领头的黔国公,六部重臣,再也不能淡定了,吩咐站出来。
对的,他们早习惯了朱皇帝的作风,强悍强硬,深思熟虑,逮着了就一击必杀。
同样,他们这些人一动,后面的几百人,也紧随其后,开始山呼万岁,圣明英明啥的。
很多朝臣都傻眼了,内心炸裂啊,惊诧不已。
他们是第一次遇到朱雍槺,更是第一次见登基后的朱皇帝,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么一副模样和态度。
太强势了,太能喷了,直接骑脸输出,喷他们这些朝臣,不作为,混吃等死的玩意。
但是,他们更害怕,因为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几百年难得一见啊。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装死作死的,就是最前面的宗室王爷,还有一些,彻底边沿化的勋贵朝臣。
一个个装模作样,跪的不像样子,喊的不够响亮,眼神更是充满了不屑。
“呵呵”
“万岁,圣明,英明,威武”
“呵呵”
“朕可活不了一万年,那可是妖魔鬼怪”
“朕告诉你们,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今天,朕再立一个规矩”
“新朝初立,那就要新朝新气象,改变朝廷以往的陋习”
“五军,五寺,六部二十四司,都察院,三司,三法司,朝廷的所有权力部门,都要动起来”
“文治武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杜绝推诿扯皮,态度懒散,混吃等死的局面”
“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朝廷的效率”
“朕的大明朝廷,不养闲人,更不会养废人”
“吏部和都察院,都要动起来,万历皇帝的考成法,不能成为一张废纸”
“不想好好做官,不为朝廷勠力办事的人,可以告老还乡,朕的内帑,会赏赐盘缠”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做了8个月的监国和皇帝,已经很了解这个朝廷。
一句话,效率太低了,即便是跟后世没得比,也是差的一塌糊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朱由榔逃亡缅甸,带走了200多号勋贵和朝臣,也算是小半个朝廷了。
但是,在永昌的时候,朱雍槺接手朝廷后,照样运转良好。
这就说明了,有很多问题,朝廷里的有一些人,在磨洋工,推诿扯皮,消极怠工,甚至是混吃等死。
所以说,新朝新局面,朱雍槺的朝廷,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今,满清鞑子,霸占了大部分的国土,还有江南湖广等赋税人口重地。
朱雍槺的大西南朝廷,要想打赢满清鞑子,精兵悍将少不了,更缺不了丁口赋税,还有高效运转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