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喝上绿豆汤没两天,化肥厂的西瓜上市了。
化肥厂在集市租下一个摊位,将西瓜以一毛钱一斤的价格进行销售。
这个价格着实不便宜,算下来一个西瓜差不多要五、六毛。
然而如此高的价格却是没能挡住人们的热情,没用两天西瓜就被卖的干干净净。
去掉回收种子以及前期的各种花费,化肥厂大赚一笔。
对于这个结果,李梅高兴不已,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
更让她高兴的是,这批西瓜的质量非常不错,为以后的销售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李梅的大获成功让她再次成为县里的焦点人物,不仅受到百姓称赞,还多次被县领导表扬。
之前那些为了跟她争风头、不顾赚钱计划的可行性就盲目提交的厂长们,此时虽然万分嫉妒,但却没有做出跟风之举。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敢。
近一个月县里有两位厂长下台,据小道消息透露,他们都是因为盲目跟风才丢的位置。
这让剩下那些跟风过的厂长惊恐不已,生怕哪天自己也丢了位置。
于是现在的他们努力装成一副尽职尽责的样子,一点小动作都不敢有,希望县领导能以此放自己一马。
当然,他们的努力注定是白费力气,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的职位就会被县领导撤下。
从李旭订做门窗那天起,仅仅过去十二天,供销社的房子就全部完工了。
交完房后,建房师傅和劳力一天都没休息,直奔街道办的建房地点再次开工。
当天晚上,付清来了李家。
他上门的时候,李梅正在授课,看到这一幕,付清有些诧异。
没等他开口询问,李旭就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听完之后,付清表示想把自己的大儿子送过来。
李旭想了想,没有直接答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儿子识字吗?”
“识字。”
“那就行,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送他过来。”
教人识字太麻烦了,李梅等人都没那个功夫,所以只有在确定付清儿子识字的情况下,李旭才能答应。
付清应了一声,然后跟李家人挨个打招呼。
接着李旭把他跟刘云霄互相介绍了下。
众人闲聊一会儿,李旭进入正题,“老付,你今个儿咋有空过来了?”
“我来问问你啥时候搬进新房,到时候好请假帮忙。”
他只是好久没来李家,不代表他和李旭不见面。
李旭建房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对于他的好意,李旭没有拒绝,直接说道,“后天搬进去。”
“行,后天早上我过来,到时候你再把你认识的那个木匠给我介绍一下。”
李旭知道他也要建房,让自己给他介绍木匠肯定是为了打家具,于是好笑的询问道,“我记得上次你说要买木材厂的家具,这会儿怎么改主意了?”
“新房要是有门窗,我肯定不会改主意。”
一听这话,李旭就知道他是为了省事,免得以后单独找人定做门窗太过麻烦。
在这点上,供销社员工最有发言权。
自从供销社开始建房,城里的靠谱木匠全都接单接到手软。
就像木匠老杨,李旭上门之前他就接到了单子。
在苏卫东之后,同样有人上门找他制作家具。
只是被他给拒绝了。
作为最先建房的单位,之前没人知道新房没有门窗。
李旭等人选好房后,过了两天所长才让其他人选房,把没有门窗的消息透露出去。
由于制作门窗的人非常多,木匠没办法在交房前做完那么多,所以只能先紧着在他们那制作家具的客户。
做完之后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才会去接其他人的单子。
然而当初他们为了最大限度的挣钱,都是把时间尽可能压缩,以便能多接一、两单。
这种情况下,他们实在挤不出多少时间,大部分木匠只能把之前客户所需要的门窗做完,实在没有余力继续接单。
如此一来,那些单独制作门窗的单子有一大半都没人接。
这些单子的主人为了尽快搬进新房就跑去乡下寻找木匠,别提多费劲了。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他们为啥不找城里那些不靠谱的木匠?
答案是不敢找。
门窗跟家具不一样,这是露在外面的东西,代表的是家庭颜面,尤其是院门,更是重中之重。
这些东西可以因为长时间使用出现损毁,但绝不能原本就有问题,不然房主能被人笑话死,脸面也会荡然无存。
要是那些不靠谱的木匠出现差错,就算能及时发现,让对方重做也需要时间,这可能会让人错过定好的搬家日子。
所以种种考虑之下,人们宁愿多费点功夫,去乡下寻找靠谱木匠。
虽然现在新房没有门窗的消息已经传开,但这并不影响以后单独做门窗会很麻烦的情况。
没别的,只有在房子建的差不多了、即将交付的时候才能选房。
这也就意味着用来制作门窗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木匠就算一刻不歇也做不出多少。
到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人需要下乡寻找木匠。
付清正是因为不想沦为其中一员,才会改变主意。
见他下定决心,李旭自然点头应下。
众人聊了挺长时间,付清才告辞离去。
...
眨眼间到了李旭搬家的日子。
不只李家人在这天请了假,杜家人同样如此,此外还有李强、孙一柱等人。
有这么多人帮忙,在不搬家具的情况下,李旭都不用叫板车,把衣服等物品让他们分别拿一点就行。
一行人来到李旭的新房处,不由得眼睛一亮。
众所周知,房子有没有门窗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眼前这套房子,之前没装上门窗的时候,即便知道这是用上好的材料盖出来的,李旭也没觉得好到哪去。
如果是在阴雨天气,或者是在黑夜里,他甚至会觉得这套房子看起来有些瘆人。
现在有了门窗,李旭就觉得这套房子不愧是好材料盖出来的,值那么高的价。
虽然此时其他人看到的只是院门,还没进到院子里,但他们同样产生出这个念头,认为这房子太值了。
等李旭打开院门,众人进去看到新崭崭的房门和明亮的窗户后,对这个念头更确信了。
尤其是李强这种定了房的人,他们想到自己以后也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顿时变得兴奋不已。
新家具在昨天就摆进来了,各种生活用品也都准备齐全了,只是屋子里里外外都需要收拾一番。
众人话不多说,把手里的东西放好后,各自分工开始打扫房屋。
李旭则是带着付清赶往集市,他打算买些菜,中午在新房里招待大伙儿。
要么说人多力量大,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没用多久房子就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趁着做午饭的功夫,李强几人去把媳妇孩子接了过来。
供销社的建房地点在县城的边缘地带,从这里走到李强等人的住处需要不短的时间,与之相比,从李家老宅到他们那就快多了。
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李家老宅里更是有十多个,把这些孩子弄过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再说李旭两口子以后并不打算在新家开火,还是在老宅吃饭。
所以怎么看都应该把这顿午饭安排在李家老宅。
原本李旭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其他人却强烈反对。
因为唐县有一个习俗,燎锅底。
就是说搬入新家的时候,亲朋好友当天会去祝贺,主人家安排一顿饭。
故此其他人宁愿麻烦一些,也要让李旭遵照习俗。
李旭当然知道这个习俗,以前李梅搬到新家的时候就这么做过。
只是他觉得这次建房连动土放炮的习俗都没遵守,自己也可以不遵守燎锅底的习俗,一切以方便为主。
对此其他人表示别人不遵守习俗跟他没关系,他必须要遵守。
李旭实在拗不过他们,只能答应。
堂屋里只有一张桌子,完全不够坐,李旭就让人把卧室里的几张书桌和茶几搬出来放到院子里充当吃饭桌子。
这下就够坐了。
吃完午饭,大家各自散开,李旭带着付清去找老杨。
在听到付清要打造的家具后,别说老杨了,就连李旭都是惊愕不已。
经过付清再次确认,老杨想都没想,张口就把定金数字报了出来。
紧接着李旭说了几件要补打的家具,之后和付清一起向自家走去。
走在路上,李旭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老付,又是盖房,又打这么多家具,你有那么多钱吗?”
付清把眼一横,“看不起谁呢,我像缺钱的人?”
“你可拉倒吧,你兜里有多少钱,我不敢说能猜的分毫不差,起码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些钱要是够用,我把桌子给吃了。”
付清自从开始上班,每个月要给家里交多少钱、上交比例何时出现的变化、以及大笔花销,这些事情李旭知道的一清二楚。
以此不难算出他手里大致的钱数。
话说到这个份上,付清也不好意思继续装逼了,只能实话实说,“早上我爸妈跟我说买家具的钱他们出。”
“他们没说买家具要控制在多少钱以内?”
“没说。”
李旭嘴角一抽,“你个狗日的还真舍得下手,要是你爸妈不认账,我看你怎么办。”
“那是他们自己说的,又不是我逼他们说的,他们凭啥不认账?”
“还凭啥?你买家具花多少钱心里没数?”
“有数啊,不是跟你花的一样嘛。”
花费当然一样,因为付清要打的家具就是李旭新房里的那些。
正因如此,之前李旭和老杨才会显得十分惊讶。
李旭脸上的表情复杂极了,沉默片刻,他拍了拍付清的肩膀,认真叮嘱道,“老付,千万记住,回去以后要是挨了揍,一定不能嘴硬,要赶紧认错,态度越诚恳越好。”
听到这话,付清打量他好一会儿,然后露出迟疑表情,“你是不是中暑了?”
“为啥这么问?”
“你要不是中暑了,能说胡话?”
李旭有些绷不住了,咬牙切齿道,“我真想把你的脑袋切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当然是我充满智慧的脑仁。”付清略带得意的回答道。
李旭:...
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能埋头走路。
付清却是喋喋不休,嘴里说个不停。
回到家里,众人闲来无事,支起牌桌玩了起来。
临近六点,赢了钱的付清喜滋滋的告辞离去。
不过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付妈知道他购买的家具价格后,在他的背上重重拍了两巴掌。
下班的付爸听说这事,当即抡起拳头,嘴里不停的重复着“败家子”三个字。
挨了两记重拳的付清突然明白了李旭的意思,连忙认错,态度显得诚恳至极。
见他这样,付爸没再动手,转为言语训斥。
付清这才舒了口气,觉得庆幸不已,要不是好兄弟指点,今个儿恐怕要被扒层皮掉。
话说李家老宅这边。
刚开始还好好的,但是等大家各自回去休息的时候出问题了。
李旭的闺女李乐芸不肯走,非要跟李菊和李睿珂睡。
向来懂事的李乐芸,这会儿居然谁的话都不听。
这种情况是李旭两口子没料到的。
没办法,夫妻俩只能把她留下,带着两个儿子回了新房。
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事,李旭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小红,你说等闺女长大,她要是看上一个我们相不中的男人,会不会听我们的话放弃这个男人?”
杜红想了想,回答道,“不知道。”
没有得到期待答案的李旭忍不住叹了口气,“以前觉得闺女挺懂事的,没成想别到筋上能倔成这样,也不知道随谁了。”
“随她爸。”
“别瞎说,她爸可不倔。”
“那是没别到筋上,不然也跟个倔驴一样。”
“你见过?”
“我听过。”
“从哪听的?”
“那你就别管了,反正我听说某人小时候别到筋上,挨了四顿揍都不服。”
李旭先是一愣,然后一屁股坐了起来,“和善”的说道,“小红,你跟我说说这话是谁告诉你的,我去跟他当面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