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
陈仓。
从冀县狂奔了一天的三千精骑在陈仓之外驻扎下大营。
三千精骑除去八百飞熊骑和四百亲卫骑兵之外,其余全都是匈奴义从。
而领兵的也都是凉州一系的小将。
由于去年几乎一统了凉州全境,现在段羽需要在凉州十个郡驻军。
除了汉阳,陇西还有金城三郡之外,其余三郡都要派兵驻扎,以防改土引发祸乱。
除此之外,西域方面也要有两支重兵驻扎,防止乌孙还有北匈奴的偷袭。
虽然麾下的兵马看似多了,但是需要照顾的地方也多了。
马上又到了春耕,不能大量抽调兵马。
而且大军入关,需要粮草维持,运送粮秣则需要大量的徭役。
所以只能轻骑快马。
夜色下的大营周围火把点燃。
巡逻的士兵一队队在营房之间来回穿行。
中军大营内,段羽坐在营中。
营帐外负责执勤的是赵云还有赵风。
在赵云身边不远处,还有一名年纪看起来和赵云差不多,但身高还有体型稍微威猛一点的少年。
少年手持虎头湛金枪,面白如观,眼窝深陷身着锦袍,姓马名超。
虽然入军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如今已经成为了军中军侯。
而赵风的身边也一样站着一名小将。
小将和马超身高差不多,年龄一如,身后背负着一张长弓,眼神如同鹰隼一般犀利。
少年乃凉州安南人士,去年冬季凉州征兵,少年应征入伍,姓庞名德。
一手弓术精湛,马上功夫也十分了得,如今也在段羽的亲卫营担任军侯一职。
中军大帐内,段羽坐在帐内的案几后。
案几上放着马鞭还有地图以及一碗热茶。
此时天气依旧寒冷。
营帐当中还点燃着火盆。
段羽的两条眉毛都拧在了一起。
原本在贾诩,李儒还有程昱三人都不建议入京的情况下段羽也是不打算进入洛阳了。
反正这个时候去了也没有什么好处,以凉州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但那也是未来,而不是现在。
凉州现在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除非再给凉州一年时间。
等西域彻底安顿了,等这一年的土地整改完成,这一年丰收之后,才能集中抽调兵力。
那时候才是凉州向外发展的时候。
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是.......
段羽怎么也没想到。
或者说是之前他担心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何灵思竟然怀孕了。
没错,昨天他收到的那个情报,是第二份从洛阳送来的。
之前第一份送来的情报上面只有正旦日第二天的情报。
由于情报的交急还有重要性,这一封情报是收集到的当天就已经从洛阳出发了。
所以,在洛阳正旦日第三天发生的事情还有后面的情报这才依次的送来。
两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何灵思怀孕了的情报。
而第二个则是关于刘协被立为太子这件事情的情报。
如果没有这两份情报。
他还不打算出兵洛阳。
但是现在......
这洛阳是必须要走一遭了。
何灵思怀孕,他之前就担忧过。
现在看来,应该是上一次从洛阳离开的时候,在皇宫后花园那次给何灵思种上了。
算算时间,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
只是没想到何灵思一直在隐瞒。
何灵思怀孕,刘协被立为太子,足可见的,洛阳现在的局势是董太后掌握主动。
而且袁隗被封为太傅,这就说明董太后在士族一事上做出了妥协和让步,跟士族结成了联盟,将何进还有何皇后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了。
既然是这样,那何灵思要面对的是什么。
何灵思跟董太后的关系因为刘协的缘故一直十分不好。
历史上何灵思掌权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毒杀了董太后。
可想而知,如果是董太后会怎么做。
即便现在不毒杀何灵思,恐怕也会在刘宏死后,刘协登基之后彻底解除掉何灵思这个麻烦。
段羽一点都不怀疑后宫当中这些女人的毒辣程度。
不光是何灵思,就算是刘辩,恐怕都难逃毒手。
如果董太后念及着刘辩和刘宏的父子情,可能还会将其流放封王。
但何灵思绝对难逃一死。
当然了,原本这些事情与他无关。
但是,现在何灵思的肚子里有了他的孩子,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未曾蒙面,但那也是他的子嗣。
他不能眼睁睁的就这么看着自己这个未曾蒙面的子嗣被人毒杀。
何灵思现在被囚禁在长秋宫,刘辩被囚禁在温德殿,而大将军何进现在连洛阳城都不敢进去。
董太后下令召丁原,皇甫嵩,朱儁等人入洛站队。
就是要彻底将刘协扶上皇位。
而一旦刘协坐稳皇位,那何灵思就危险了。
所以,这一趟洛阳......他必须要去。
“子龙,下令全军明日寅时一刻造饭,饭后立马启程。”段羽冲着营外的赵云说道。
“唯。”
转身之后的赵云领命。
函谷关。
这是他要进入洛阳需要经历的第一关。
曾经的函谷关乃是大秦第一关,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而东汉将国都定为洛阳之后,函谷关变成了洛阳八关之一,也是出关必要经过的一关。
丁原在太原,速度肯定要比他的速度快。
就看这一关怎么过了。
.............
三日后,稠桑原。
冷冽的寒风刮过高低起伏的稠桑原,上千年来黄河冲刷所堆积的泥土在浑浊的南岸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黄土丘陵山川。
纵横交错的沟壑如同一道天然的壁垒一般在此处堆叠,形成了一道天然且无法跨越的墙壁。
从凉州一直延伸到长安乃至于洛阳的河西通道一路沿着黄河南岸而行,直至稠桑原的尽头。
北面是天然之险黄河。
而想要穿过稠桑原,就只有函谷关一条路。
北面是滔天的黄河,南面则是秦岭山脉。
而函谷关则是正好卡在这条西出东进的最关键的一条道路上。
黄河千年的冲刷和堆积形成的稠桑原乃是一片一望无尽且崎岖高耸的黄土高原,想要翻越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
秦国曾经就是依靠这座雄关,不知道抵挡了多少次外敌的入侵。
而大秦的一统,也是从这里开始。
函谷关北侧是天险黄河,而南侧则还有另外一条河,名为弘农河。
两条河流正好一北一东在此处形成了天然的壁垒。
而函谷关正好修建在两条天然壁垒长河以及贯穿东西的这条沟壑之间。
也正是因为如此,函谷关不光可以抵挡从东至西的敌人来犯。
从大汉的都城从长安迁徙到洛阳之后,将关隘反修,从而便形成了可以抵御西面东进的敌人。
永羌之乱的时候,这里也是卡住羌族作乱进入京兆地区的重要关隘。
此处关隘不光有黄河以及弘农河两道天险,除此之外,在此处的地势也十分狭窄。
诸国攻打秦国曾经汇聚数十万大军于此。
但函谷关的地形不管从东还是从西攻打,两侧入口的位置都如同喇叭细口一样无法展开。
不管是数十万大军也好,还是百万大军也好,每次能通行的军队就只有那么多。
从西而出函谷关的古道被称之为函关古道,全长大概七里左右。
两侧高耸的黄土高原距离古道有十几米之高。
秦书有记载形容此处,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
此处此地,用天险二字来形容,在过于恰当不过。
自从大汉将国都迁徙至洛阳之后,函谷关的作用便是成为了守卫洛阳的八关之一,也是同汜水关最为重要的关隘。
因为要时刻提防来自于西羌以及凉州的威胁,所以此处一再修缮,比之秦时的函谷关更加雄伟。
此时,段羽正率领麾下的骑兵在狭窄的函关古道当中穿行。
七里的函关古道,如果要是一次性通行三千骑兵,恐怕会将其全部堵住。
所以,段羽只是下令先率领四百亲卫骑兵先行,然后是一千八百匈奴义从,最后才是八百飞熊骑垫后。
此时尚且天凉,地面还未开化,马蹄踩在结实的冻土上发出哒哒的声响。
段羽快下骑着的是黑虎小黑。
武器还以后弓箭都在一旁的大黑身上挂着。
厚实的肉垫踩在地上跟战马的马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前两侧段羽都曾经路过这里。
也仔细的看过这里的地理环境。
说实话,以现在这种科技水平来说,想要强攻打掉函谷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里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只要是不考虑粮食和兵员的问题,有几万兵,就算是敌军有几十万,几百万都一点用处都没有。
兵力无法展开,谁也不可能在这里耗着消耗粮草。
最终也只有退兵。
历史上他老丈人之所以退居长安,就是因为想要攻打长安,就必须要破函谷关。
而李儒更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建议迁都。
如果不是王允的连环计,他老丈人董卓也不可能在长安败亡。
行至尽头,没有了函关古道两侧高耸的土墙遮挡段羽的眼前豁然开朗。
目光所及的远处,一道如同铁铸般的城墙沿着山脊蜿蜒而上,青灰色砖石间苔痕斑驳,像巨兽脊背上的鳞甲。
数丈高的箭楼悬着铜钉密布的城门,每颗铜钉都被岁月蚀出青绿,寒风中传来铁索摩擦吊桥的嘎吱声。
城垛间五步一岗的甲士握紧长戟。
关隘两翼山崖陡峭如斧劈,角楼檐下的青铜铃在北风呼啸而过的时候叮当作响。
函谷关,就在眼前。
在段羽出现在函谷关远处的时候,关隘上的士兵也发现了段羽一行兵马。
暮色中烽火台立马升起第一缕青烟。
守军快速的地传递着铜更然后敲响,烽火一道接着一道点燃。
铜锣声还有浓稠的黑色烟雾在函谷关上空吹响了战争序列的信号。
pS:为了更好,也是更直观的体现古代关隘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也是因为接下来战争戏逐渐变得多了,以防止一些不太了解的读者大大,所以小作者会在每一章的有话说贴出图片来解释关隘的重要性。
地里不是一马平川,走路需要时间,人要吃饭睡觉,主角虽然强于普通人,但这个世界还是普通人的世界。
在这里也请一些之前没有读过考究历史的读者大大们,耐下心来,此书非是无敌爽文,一天能走遍大江南北,一个消息政令的传达一天就能到一天就能完成。
如果大大们想要看爽的,番茄真的很不缺。
习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小作者虽然是个写小说的,也希望有很多人喜欢,但也不推荐什么人都看。
在这里再次感谢诸位喜欢小作者的读者大大们,你们是最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