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思索片刻,对着蒯彻说道。
“先生这是劝我归降周朝了。”
蒯彻听闻韩信的询问,摇摇头,开口说道。
“今天局势糜烂,蒯彻也是一介庸人,看不出当今天下何人能够一统。”
“但是观诸国行事,却是周朝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成为天下主。”
“将军也未必需要现在做出决定,等待局势明朗,也未尝不可。”
韩信急忙的追问道:“先生何时能够局势明朗呢?”
蒯彻闻言,继续说道。
“将军可以暂时扣留陈群,陈群在周朝的官位虽然不高,但是影响却是很大,将军暂时以优厚的待遇养着他,等待将来有用的那一天。”
“想要局势明朗,首先要等周国能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如果周朝活下来,那么统一天下之势也就有了,如果活不下来,一鲸落万物生,诸国之间战争可能更加混乱。”
“就按先生此言吧。”
韩信知道自己的弱势在哪里,如果沙场比拼他有自信这天下能跟他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寥寥无几,但是若说合纵连横,他可能比不上蒯彻的一半。
既然自己历史上已经吃过亏了,那么这一世就不能再重蹈上一世的覆辙了。
江陵城中,司马懿在陈群进入永安城的那一刻便没了陈群的消息,但是司马懿能够盘点的是陈群应该已经见到了韩信,最近韩信的进攻态势有所缓和,必然是陈群的功劳。
但是陈群为何没有回来,这才是司马懿要考虑的重点,究竟是韩信忠于汉王,还是韩信心中有些犹豫,这让司马懿捉摸不清,如果因为自己的问题害了陈群的性命,那么陈家与司马家真的要分道扬镳了。
“昭儿,有陈公的消息了吗?”
司马懿看着走进来的司马昭对其询问道,在这次的战役中,司马懿固守江陵,已经坚壁清野,并未给韩信留下一点战略物资,又安排人加固城墙,摆明了就要与韩信打持久战。
“皇城司汇报陈公已经在永安城住下了,暂无性命之忧。”
司马昭将今日从庞统那里得到的消息告知司马懿,司马懿闻言点点头,随后又开始思考韩信这么做的想法。
“看来韩信心中也是有些想法,刘邦虽然重视韩信,给予对方兵权,但是汉国的太尉一直都是卢绾担任,韩信还是担忧历史上的事再次出现。”
司马懿沉思片刻,说道。
“不安就是最大的不信任。”
司马昭看着司马懿开口说道:“父亲是想离间他们?”
司马懿摇摇头,他知道以刘邦的性格向来是用人不疑的,既然刘邦敢用韩信必然是相信韩信不会背叛他,或许刘邦早就做好了后手,只要韩信出现问题,接着就会有人夺韩信兵权,将其控制。
韩信现在手中的士卒都是当初刘邦给的,这些士卒都是刘邦的班底,韩信得到任用也不过才半年的时间,并不能够控制住手中的这支军队。
司马懿想要做的是让韩信忧虑,使其不能全力进攻江陵,或者是不能将全部的心思放在江陵上,自己的计划就成了一半了。
“吕蒙将军想要佯败,将江陵城外几座的修建的防御工事败给韩信,使其分兵,引其入境,从海上直接进攻永安,截断其后方,迫使其败亡。”
司马昭想起了当初在襄阳吕蒙对其所言,司马昭认为很有实施的可能性,永安城虽然有些人亲近汉朝,想要加入汉朝麾下,但是永安城中也有心怀周朝的人,只要兵锋到达,那些愿意归降周朝人的声音必然能够压住思念汉朝的人。
“吕蒙所言于今却并不适用,韩信并不是粗心之人,他必然会安排妥当。”
司马懿否决了吕蒙的想法,如果今天这里的是一个普通的将领倒是可以利用其完成这个计划,但是前面的可是韩信呀,韩信能犯这种错误吗?
想要从军事上击溃韩信是何其困难呀,除非是楚霸王项羽那种兵形势的代表人物才能与韩信两军对垒吧。
既然不能从军事上击溃对方,那么便只能对垒于朝堂了。
“向陛下请示,将皇城司在益州策反的势力全部用上,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必然要尽全力。”
皇城司在益州策反了不少的势力,原本按兵不动,等待着周朝与汉朝的大战时才用到他们,在司马懿看来这已经是决战了,一旦周朝能够在此战中战胜,或者是挫败这些敌国,那他们国家中摇摆的士族必然愿意帮助周朝一把,将这些国都推向深渊。
曹魏如今正在全力进攻周朝北方,安禄山、桓温和袁绍组成了北方的三大阵线,抵挡住了魏国的进攻,孙坚时常兵出虎牢关,牵扯魏国的后方,让其不能全力进攻周朝。
明国则在海上与周朝打起了游击战,朱元璋知道自己的水师不能与周国相比,周朝建立了三支水师,分别是长江水师、东海水师和黄海水师,这三支,无论那一支都与自己全部的水师旗鼓相当。
于是,明朝避敌锋芒,利用自己水师将领众多的条件,将国内的水师将领分布在各支小队之上,化整为零,搜寻着周国来往的商船以及落单的军舰,一时间,不断有船只被明国击落。
明军此次孤注一掷,将国中全部的军队和马六甲王国征调的士卒都送往了朝鲜战场,由大将徐达、冯胜、邓愈、蓝玉等人统帅,同时与朝鲜国王合作,想要一举吞并周军在南朝鲜的兵力,将周朝驱逐出朝鲜半岛。
东瀛蠢蠢欲动,织德丰会议后,东瀛朝中的大名有联合的倾向,在织田信长的要求下组建天皇卫队和幕府军,第一仗便打算进攻李密所在的李国,想要靠着对外敌的战争从而将全国武士之心收过来,凝聚东瀛的共识,将原本分散的大名联合起来。
李唐态度暧昧,既不帮助周国,也不帮助其他的诸侯联军,但是周国不得不分出军队来防备李唐,李世民的名望太吓人了,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周国还是有些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