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嬛嬛传》这部剧虽然前期的宫斗戏也颇为精彩。
可它并不够爽。
甄嬛这个女主在前期的时候你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才女,对于皇帝,她是有感情的,甚至于太过于看中感情,少了几分争斗的心思。
可事实证明,后宫里只一心扑在皇帝身上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宫廷斗争是残酷至极的。
尤其是当她知道自己只是菀菀类卿的时候,在后宫的争斗中她的孩子沦为牺牲品的时候,她才醒悟,自己一开始是多么的幼稚。
剧情在甘露寺的时候发生了转折。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命,她开始用自己冷静的权谋手段谋一条出路。
而这后面的剧情恰恰是全剧爽点集中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戏剧化的高潮。
一个接一个的手段权谋,让甄嬛重新踏上了后宫争宠的道路,但和之前不同的是,此时的她对于皇帝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感情。
不搞爱情,只搞事业的她让人欲罢不能。
观众们很快就沉迷在了甄嬛“逆袭上位”的快感中,关键是这些权谋手段在剧集中表现得并不幼稚。
不是其他清宫戏那种过家家的假把式,很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这也使得后期观众们对《嬛嬛传》简直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超乎水准的精品制作,其播出的剧情内容让人欲罢不能,恨的是它的更新实在是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天三集,够谁看啊?!
以至于他们那白天上班的时候完全无心工作,心心念念的就是赶紧回家去看今日份的更新。
而自从《嬛嬛传》热播之后,大家平时打招呼的常用语也从“吃了吗?”变成了“你看了吗?”
甚至于大家在休息时间的闲聊八卦内容,也变成了讨论前一天剧集内容的茶话会,仅凭一己之力,就直接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大家的“社交基础设施”。
【不行了,我现在两眼一睁就是看,除了《嬛嬛传》,完全看不进其他电视剧一眼。】
【我全家现在老老少少都迷上了这部剧,搞得家里天天都像过年一样聚在一起看电视,好不热闹。】
【我现在和我妈有隔阂了,我磕皇帝和嬛嬛,她磕果郡王和嬛嬛……】
【你敢信我奶六十岁的人了,现在直接变成了电视剧剧迷,分析起剧情来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我爸之前死活都不看,说一群女人有什么好看的,结果被我强行拉着看了几集之后,彻底入迷,每天蹲更新比我还积极。】
【果然,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
不少网友们都在评论区里分享自己最近追剧后的精神状态。
而里面的台词也开始大量出圈。
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台词。
譬如:
“翠果,打烂她的嘴!”
“贱人就是矫情。”
“终究是错付了。”
“宝娟……我的嗓子……”
……
都成为了如今的网络流行梗。
当然,流行的也不全是这种玩梗的台词。
其实里面很多角色在某些时候说出的话都引人深思。
皇后的那一句“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的话虽然惹得皇帝不高兴,可对于君王而言,这句话却并没有任何错误。
即便运用到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来讲,也有可取之处。
还有那句“与其心生敬佩,倒不如自己就成为那样的人”,同样振聋发聩!
这些来自电视剧的台词精准地戳中了现代人的孤独、焦虑的情绪,而里面女主的一步步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观众情绪宣泄的反馈。
并且脑洞大开的网友们通过二次创作,将原剧中的那些沉重的情绪逐渐消解,也让自己得到了解压。
甚至于还玩起了“甄学”梗。
网友们一个个化身甄学侦探,开始研究起剧里每一集的那些之前被他们忽视的细节,平台里也多了一大波专门研究《嬛嬛传》剧情的电视剧解说。
他们在原有剧集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二次创作加工,细细剖析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一一解读出来。
直接形成了亚文化圈层。
这也使得《嬛嬛传》在后期厚积薄发,不仅在收视率上迎来了一波极大幅度的增长,在大结局的那一天更是突破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评分更是让一大波自来水观众,将其从一开始的4.7,抬到了如今的9.4的高分。
看得其他影视公司的老板瞠目结舌。
这转变太快,他们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就让《嬛嬛传》拔得了头筹。
更惨的还是和《嬛嬛传》同期播出的一连串剧集,因为《嬛嬛传》到了后期基本上吸干了大盘,搞得其他电视剧的收视率惨不忍睹。
全部加起来都干不过人家一部。
哪怕是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的剧也没有生存的可能性,很多剧都扑的悄无声息,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这一次,泱视一套因为播出了《嬛嬛传》,其工作人员在其他频道的同事眼中,走路都是带着风的。
这逆天的数据,直接让他们年终奖拉满!
企鹅视频这边的负责人也是又气又笑。
笑得是他们斥巨资拿下的独家播放版权,在剧播期间就已经赚回了成本,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网友还在二刷、三刷、四刷……
这剧的长尾效应简直吓人,后续肯定能给网站带来丰厚的利益。
毕竟如今的《嬛嬛传》已经被网友们戏称为自己的“电子榨菜”了。
可让他们苦笑不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