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绾闻声笑了笑,只是她余光再次撇过锦妃眼底乌青的时候,眸光沉了沉。
“皇后娘娘,这次的事情太后娘娘知道吗?要不要妾等下去给太后娘娘请个安?”淑妃试探的问道。
沈清绾摇了摇头,“本宫好不容易忙里偷闲过几日清闲的日子,淑妃这是一点都不想让本宫闲着。”
“皇后娘娘。”淑妃带着几分撒娇的语调,“妾没有皇后娘娘当主心骨,真的不行。”
正在说话的功夫,小厨房的宫女走了过来,她福身冲着三人行了个礼,才缓缓的开口道,“皇后娘娘,锅子已经准备好了,是送到这里来,还是送到正殿?”
“就送到这儿吧。”
宫女一个接着一个把准备好的食材从小厨房送了过来,最后端上来的是一个掐丝珐琅团花纹的锅,那还是元武帝之前赏的,沈清绾并不介意这些,只是觉得用这样漂亮的锅子涮肉吃,会让人的心情都要比平日里好许多。
另外还有一个锅子里放了她自己熬制的辣油,此时煮沸了以后,整个院子里都飘辣椒的香味,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淑妃和锦妃还是头一次这样在院子里用膳,倒是新鲜的很,一时间竟也把来坤宁宫的本意给忘了。
三人坐在了食盘的前面,沈清绾给二人细细的说着蘸料要怎么调才好吃,淑妃像是怕再也吃不到一般,索性把皇后说的那种蘸料都调了,一碗麻酱的,一碗蒜泥油料,还有一碗酸辣的。
“妾真是跟着皇后娘娘长见识了,妾真是没想到,涮肉还能这样吃。”淑妃吃的停不下来。
“可不是,以前在自己的宫中吃锅子,那都是煮熟以后直接吃,一锅吃完都一个味,妾一直以为这个锅子不好吃,今儿让皇后娘娘这么教了,妾觉得这锅子,能吃一年。”锦妃紧跟着说道。
“若是你们喜欢吃,就来坤宁宫,这个锅子还是得人多吃的才有意思。”沈清绾说着涮了一块羊肉,放在了麻酱蘸料的碗中。
“皇后娘娘,妾以前最不喜欢吃这样油腻的东西,可谁能想到,煮的辣破喉咙的东西,在这样满满是油的碗里转一下,非但不辣了也不油了,还别有一番滋味。”
“这个清水涮的羊肉,放在麻酱中蘸一下,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锦妃也是赞不绝口。
“以前麻酱一直调的不好吃,还以为麻酱就是这个味,刚刚看皇后娘娘往麻酱里放了腐乳和韭菜花,妾才知道,原来麻酱要这么吃。”
“让我也试试这个蒜泥油碟,妾刚刚看着都没敢尝试。”锦妃探头朝着淑妃面前的三碗蘸料看了一眼,“你那个又是什么……”
三人吃的正香,张嬷嬷从外面走了进来,远远的就闻到一股饭香,还以为是自己饿了,却没想到越往坤宁宫走,这一道香味就越重。
进了坤宁宫宫门的时候,张嬷嬷脚步倏然一顿。
在宫中伺候了一辈子,她还是头一次看到宫中被禁足的娘娘,非但没有伤心难过,反倒是在院中与平日关系好的妃嫔,大摆宴席。
看着她们相谈甚欢的样子,张嬷嬷觉得太后真的多虑了。
沈清绾看到张嬷嬷,忙着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迎了上去,“嬷嬷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可是母后那边找本宫有什么事情?”
张嬷嬷福身行了个礼,“皇后娘娘吉祥,奴婢给皇后娘娘请安,奴婢给淑妃娘娘请安,给锦妃娘娘请安。的。”
“张嬷嬷免礼。”沈清绾客气道。
“皇后娘娘,太后新得了一个玉如意,估摸着是皇后娘娘喜欢的,特意让奴婢给娘娘送来。”张嬷嬷说完,身后的宫女递过来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金镶玉如意,白玉晶莹剔透,的玉质细腻,雕刻成了灵芝的形状,柄部微曲,金线镶边与白玉相映生辉,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
玉如意又寓意着吉祥如意。
太后娘娘这是知道了元武帝罚她在坤宁宫闭门思过,特意让张嬷嬷送来玉如意宽慰她的。
沈清绾让珍儿把玉如意收下,“有劳嬷嬷代本宫多谢母后美意,待等些日子,本宫再亲自去慈宁宫谢恩。”
“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让奴婢转告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说,皇后娘娘的生辰她一直都记挂在心上,让人准备的都是最好的,请皇后娘娘放宽心。”
沈清绾颔首,“母后费心了。”
“奴婢把太后娘娘让奴婢要转达的事和东西都送到了,奴婢就不打扰皇后娘娘用膳,先回去了。”张嬷嬷说完,福身又行了个礼。
“此时也到了用午膳的时辰,嬷嬷不如留下来一起吃一口。”
沈清绾主动招呼,淑妃和锦妃也跟着附和,“嬷嬷留下来一起吃一点吧。”
张嬷嬷扬了扬的唇角福身,“多谢皇后娘娘,淑妃娘娘,锦妃娘娘美意,奴婢还要回去给太后复命,就先回去了。”
“珍儿,去送送张嬷嬷。”沈清绾柔声道。
张嬷嬷从坤宁宫出来以后,没走几步,远远看到一道脚步匆匆的身影。
娴贵妃?
“看清楚了吗?确定吗?”
张嬷嬷回到慈宁宫的时候,太后正在宫中喝着沈清绾前些日子让人送来的果茶。
“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虽然年纪大了,但眼神却特别的好,尤其是对远处的东西,看的格外清楚,奴婢确定没看错,就是娴贵妃。”
张嬷嬷说到这顿了顿,“奴婢刚刚回来的时候,还特意寻人问了一声,说是娴贵妃去了钟粹宫。”
钟粹宫?
燕嫔?
太后眸光沉了沉,“皇帝禁了娴贵妃的足,也没禁住她的人,进进出出也的没个人拦着,皇帝对她还是念旧情。”
“太后娘娘,兴许皇上还有别的打算,若是您因为这事生气,伤了身子,那奴婢可真是罪该万死了。”
“但愿吧。”太后忍不住的叹了口气,朝着手中的茶碗看了一眼,“皇后那边怎么样?”
想到坤宁宫的场景,张嬷嬷脸上的神色,像是走马灯一样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