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颂宜的话,妇人依然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只是过了半日,连续输了好几瓶药水后,妇人惊讶地发现自家孙子持续了大半个月的发热慢慢降了下来。
“他退热了!”妇人惊喜道,“我孙子退热了!”
她话音刚落,营帐的帘子被人掀开,江颂宜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上放着一碗盖着菜的白米饭,一碗肉糜粥,还有一小包药丸。
“退热只是第一步,他的情况还需要再输几天液。”江颂宜把托盘递给妇人,“吃些东西吧,吃完给他喂点米粥,这几日你们在营帐中住下,待他病情稳定了再回燕州城。”
妇人盯着托盘上的饭食,咽了口口水,却狐疑地没敢伸手去接。
江颂宜哭笑不得:“怕我在饭食中下毒?我若是想要你们祖孙俩的命,见死不救即可,何必大费周章救你们,再在饭食中下毒?”
妇人:“……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何用意?”
妇人嗫嚅了一下,小声问:“这饭食和药……要钱吗?”
江颂宜:“……不要钱。”
妇人这才接过托盘,纠结过后脸上是更深的尴尬:“多谢姑娘。”
妇人先喂孩子吃了些粥,然后吃药,最后才端起米饭自己吃。
又过了两日。
孩子的病情一日日好转起来,精神状态也日益见好。
连输了三天液,从病得奄奄一息到能下地这里看看那里瞅瞅,揪着妇人的衣袖哑声喊“祖母”。
妇人把他的康复过程看在眼里,对江颂宜的态度也渐渐变了,每次江颂宜来营帐中为孩子把脉,她看江颂宜的眼神都充满了感激和敬重。
到了第四日,输完液后,江颂宜道:“他不用再输液了,每日按时吃药,吃上七日,注意不要受寒即可。”
说着,她开了几盒药交给妇人:“这些药你们拿着,可以回家了。”
妇人看着手中的药,感动得眼圈发红,拉着孙子给江颂宜下跪:“多谢姑娘,姑娘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江颂宜把祖孙俩搀扶起来:“救死扶伤是行医者的天职,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而已,不必客气。”
话虽如此,妇人还是千恩万谢,收下药准备带着孩子离开。
离开前,妇人看了看孩子身上穿着的棉衣,这棉衣是孩子来到军营第一天时江颂宜为他穿上御寒的,这几日就没脱下来过。
如今他们要走了,江颂宜也没有开口要他们归还棉衣的意思。
棉衣厚实又暖和,平日里妇人家可买不起这么好的东西,出于私心,她想装傻充愣直接让孩子把棉衣穿走。
但想到江颂宜救了自家孙子一条命,不仅免费为他们治疗,这几日更是好吃好喝招待他们。
自己若是连吃带拿,未免过于不知好歹。
想到这里,妇人还是将孩子身上的棉衣脱了下来,双手奉还给江颂宜:“姑娘,这衣裳……”
“穿着吧,军中不缺衣裳。”江颂宜笑道,摸了摸孩子的小脑袋,“阿牛不能受冻,否则风寒有可能会复发。”
她如此大方,妇人顿时为自己想要昧下衣裳的小人之心感到羞愧不已,连声道:“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离开营帐前,妇人再次环视了一眼军营。
虽然是临时安营扎寨的地方,但军营中各项设施半点不简陋,比如军营中走动的将士人人都穿着厚实的棉衣棉裤,人手一床暖和的棉花被子,营帐中还装了移动壁炉,放下帘子后温暖如春。
这江家军,真是有钱啊。
妇人在江家军营帐中待了四日,带着一大包药和半康复的孙子,在江家军目送下敲开燕州城旁侧的小门,回了燕州。
祖孙俩一进城就被送到太守府。
燕州太守齐观川亲自接见了祖孙俩,仔细询问过去四日发生的事。
妇人没有隐瞒,加上对江颂宜心怀感激,为江家军说了不少好话。
“军中条件很好,人人都有肉吃,每顿都吃白米饭。”
“那江元麟是个和蔼的,我被抓到营帐中那日,说了不少难听话,他也没生气。”
“军中还有个天仙一般的女娃,看着年纪不大,但医术了得,我家孙子阿牛就是她治好的,还给了许多药,分文不收。”
齐观川看向被妇人搂在怀中的阿牛。
阿牛迎着他的视线,附和道:“没错,江姐姐是仙女!我打针的时候疼哭了,她还给我糖吃。”
齐观川陷入思索。
祖孙两人离开后,齐观川想起先前见过的江颂宜和江怀川兄妹,那时候两人是来燕州城送粮食的。
当时他只觉得这兄妹俩仗义,明明是钱货两讫的买卖,他们却因为担心粮食落入匪寇之手,大费周章亲自送了过来。
那批粮食说是救了整座燕州城百姓的性命都不为过。
后来江怀川到别的城市送粮食,特意绕了一段路到燕州,提醒他燕州官府有山匪内鬼,当心内鬼和山匪里应外合,趁着旱情洗劫霸占这座城池。
经他提醒,齐观川留了个心眼儿,并逐一排查,还真让他揪出了那个内鬼。
严刑逼供后,内鬼招供了所有事。
就如江家人猜测的那样,内鬼是距离燕州城一百余里外一座山头的匪寇内线,目标是燕州城买的那批粮食。
他们打算趁着夜色入城,能抢就抢走粮食,若是抢不走,就放火烧了粮食,制造一场大乱子,再趁机发动哗变夺取燕州城。
齐观川直接将那内鬼杀了,斩下他的脑袋挂在城楼上威慑匪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家兄妹为燕州免去一场大麻烦。
对于江家人,齐观川第一印象是心善仗义,有勇有谋。
所以在得知江家居然起兵造反时,齐观川震惊不已。
再后来江家军兵临城下,江元麟对着燕州城内喊话,把自己起兵的前因后果悉数道来。
齐观川听了全程,当时以为江元麟是在找理由,为自己起兵捏造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现在看来,江家不缺钱不缺粮食,更不缺民心,起兵估计真的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