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殿外,殿前司的士兵冷冷的注视着跪在下面的孙觌。
他官袍凌乱,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被麻绳捆的结结实实。
身后的两名皇城司的侍卫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动弹不得。
高俅从远处走了过来,不禁有点好笑的说道。
“孙大人,请吧!”
孙觌咽了口唾沫,喉咙有点干涩,他不知道见到官家以后会怎么处理自己。
他的心里不禁暗暗的嘀咕,不就是二十两银子,至于这么大的阵仗,竟然把自己从临安抓回来。
虽然心里这样的想着,但是他的双腿很诚实的打着颤。
殿内,阳光照在大殿上,映照出金碧辉煌的雕梁画栋。
赵元斜倚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扳指。
重生回来以后,他对文玩有了兴趣,毕竟能到皇帝手上的可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他的把玩的物件放在后世哪个都是价值万金,例如手上这个玉扳指。
在后世的京城最起码要换几套房子。
对于贪污二十两的孙觌,他也是十分的好奇,甚至还带着几分玩味的笑意。
内侍黄经国侍立一旁,看着皇帝这副模样,心里直打鼓——每次陛下露出这种表情,准没好事。
不一会,一个小内侍跑上来大声的喊道。
“禀,陛下,高大人带着孙觌,在外面求见。”
“让他们进来!”
赵元有点缓缓的说道。
很快,高俅带着五花大绑的孙觌走进文德殿。
还没等高俅开口说话,孙觌一进殿就扑通跪下,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臣孙觌,叩见陛下!”
把高俅吓了一跳,心里不禁腹议,你就是贪了二十两银子,怎么整得跟要杀头一样。
赵元看到这一幕,懒洋洋的说道。
“我最近听说孙大人发了一笔横财。”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戏谑。
孙觌全身一抖,只觉得后背的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
他强撑着抬起头,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陛下明鉴,臣、臣冤枉啊!“
“哦?“
皇帝坐直了身子,手中的玉扳指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那赈灾款里少的二十两银子,是长了翅膀飞走了?“
“陛下,臣不知道那是赈灾款啊,不然臣也不会动啊。”
孙觌一脸无辜,十分的郁闷。
赵元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此话怎讲?“
“臣以为那是公用钱,所以才拿的,没有想到竟然是赈灾款。”
原来地方与中央的一些官府有公用钱,以供招待宾客、军师之用。
就是现在说的招待费。
公用钱的数额较大,比如节度使每年给公用钱2万贯,其余的为1万贯至500贯不等。
有按月发放的,如御史台月给100贯,也有按年发放的,如知州,岁给15至100贯。
到徽宗时,地方官府的公用钱改为“供给钱”,分别支给帅臣监司、知州、通判、知县等官。
如每月供给帅臣200贯,知州150贯、通判80贯、知县15贯。
这样,公用钱便成为了官员个人的招待费,变相的成为俸禄的一部分。
赵元的目光又转向在一边看戏的高俅,他连忙上前一步,解释道。
“禀,陛下,这个孙大人拿的确实是赈灾款。”
原来,当时正好有一笔赈灾款到临安,而孙觌正要取钱去翠花楼喝酒。
于是当时的账房便在赈灾款中取了20两现银,本来准备拿公用钱补上。
但是发现公用钱早就被挪作他用,于是账房耍了一个小聪明。
赈灾款上写上了孙觌的名字,然后正好赶上皇城司的抽查。
然后,孙觌就出现在了这里。。。。
赵元看着跪在下面的孙觌,这个宋代的文人都有逛青楼的习惯,但是里面的花费可是不菲。
赵元差点笑出声来,这个孙觌可是够倒霉的。
他强忍着笑意,故作严肃道。
“你把这银子拿去翠香楼喝花酒了?”
李德全脸色一变,接着说道:
“陛下明鉴,臣这是去体察民情!那翠香楼里三教九流都有,臣在那里能听到许多民间疾苦......“
“是吗?“皇帝站起身,慢悠悠地走下台阶,龙袍的衣摆在地上拖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走到李德全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戏谑。
“那朕怎么听说,翠香楼的头牌小翠,你要给她赎身。“
孙觌顿时面如土色,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陛、陛下......“
赵元看着已经目瞪口呆的孙觌,淡淡的说道。
“孙大人啊,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呢?“
“臣、臣愿意将功补过!“
孙觌眼珠一转,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臣可以帮陛下查其他官员的贪腐!“
赵元摆了摆手,而是严肃的看着他,沉声说道。
“孙大人,朕现在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你可告诉朕。”
“臣知无不言!”
“你与苏轼是什么关系?”
孙觌抬起头来,一脸懵圈的看着官家,这个时候,竟然八卦起来了。
原来孙觌小时候被大文豪苏东坡爱护、称赞,这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资本。
苏东坡为什么会特意亲自去看望一个小孩?
而且苏东坡为什么对这个小孩比对自己的儿子还亲热?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猜疑。
既然《韵语阳秋》记录了苏东坡赞扬神童的传闻,其它的书籍也同样可以记录孙觌是苏东坡的私生子的传闻。
旧时的《武进阳湖地方志》就这样描述了孙觌的身世,说:“苏轼见孙冶原悫(悫:老实),赠以孕妾,七月生子。”
在书法方面,孙觌无疑是他们之中,学习苏字学得最惟妙惟肖的。
这反而更加加深了人们对孙觌身世的怀疑。
冯梦祯就认为孙觌的书法渊源来自于苏氏家学,得到了苏东坡的真传。
所以,现在宋朝的文坛,都是议论纷纷,而且有不少文人相信孙觌是苏东坡的私生子。
“臣很仰慕苏轼。”
赵元点了点,挥了挥手。
“剥去他的官服,罚他去扫一个月的茅厕!“
两个侍卫上前,架起孙觌。
皇帝看着他的背影,突然喊道:“等等!“
孙觌全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好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记得把他在翠香楼欠的账也一并结了。“
“毕竟,那是皇家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