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出乎意料
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尽情享受着这温馨四溢的早餐时光。小丫头满心欢喜地咬了一口油条,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脆生生地说道:“爸爸买的油条最好吃啦!”李松满眼宠溺地笑着,伸手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道:“宝贝喜欢吃,就多吃点呀。”
白若薇静静地看着这父女俩,目光中满是幸福的柔光,轻声感慨道:“有你们俩在身边,每天都感觉无比幸福呢。”
用过早餐,李松决定送妻子和小丫头前往商场。小丫头的铅笔又全都弄丢了,今天无论如何都得去买些,否则开学后就没得用了。这已经是小丫头这半年来第八次买铅笔了,一盒铅笔整整十根,可最多用大半个月就不见踪影。也不知道小丫头到底是去上幼儿园,还是去当“散财童子”,哦不,是“散铅笔童子”。
好在他在京都大学有工作,名下又有几个厂子,不然光给孩子买铅笔这一项,都够让人头疼的了。毕竟这个时候铅笔要一毛钱一根,价格堪比两个鸡蛋。
一路上,小丫头就像一只欢快活泼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清脆的笑声洒满了一路。抵达商场门口,小丫头仰起天真烂漫的小脸,对着爸爸用力地挥挥手,奶声奶气地说道:“爸爸再见,晚上你要早点回家哟。”
李松同样微笑着挥手,与妻子女儿告别,转而对白若薇说道:“若薇,一会儿你们坐出租车回去吧,我怕工作太忙,没时间来接你们。”
白若薇温柔地笑了笑,安慰道:“你就放心去上班吧,我们有办法回去的。”
看着妻子和女儿手牵着手走进商场的背影,李松心中突然一动,意识到或许是时候给妻子配辆车了。女儿渐渐长大,以后外出活动肯定会越来越多,妻子作为女性,也难免会经常出去逛街购物。有辆车的话,出行确实会方便许多。而且,自从大批知青回城后,不少人一时找不到工作,只能在街面上闲逛,导致城里的治安状况比以前差了不少。若是妻子和女儿外出,有辆车,再让赵娜陪同,安全方面就能更有保障。以赵娜的身手,三五个普通男人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想到这里,李松转身驱车赶往食品厂。要知道,在七十年代末,国内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机关单位,实行的大多是单休制,只有学校是双休(据家里老人所说,具体情况各个地方或许会有所差异)。
一到厂子,李松立刻召集高层管理人员开会。他神色沉稳地坐在会议桌首位,目光扫视一圈后,开口问道:“昨天的促销活动大家都辛苦了,成果怎么样?”
销售科长崔进率先站起身来,难掩兴奋之情,大声说道:“李厂长,昨天的促销效果超乎预期的好,果冻的销量比预计翻了一番还多呢!很多顾客都反馈说味道特别好,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不过,也有顾客反映价格有些贵,所以我们琢磨着,能不能把价格调低一些,这样说不定后续销量还能再提升提升。”
李松听后,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崔科长,你应该听说过‘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吧。目前市面上只有我们能生产果冻,价格自然不能随意降低。而且,愿意给孩子买果冻的家庭,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一块钱一斤,他们会买;两块钱一斤,他们同样也会买。再者,一斤果冻的数量不少,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比起其他食品,孩子能吃的时间更久。”
李松稍作停顿,继续认真地说道:“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那些有消费实力,并且愿意为孩子的享受和快乐慷慨解囊的家庭。如果盲目降价,表面上看可能会吸引更多人购买,但很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我们的产品档次降低了,这对品牌的长期发展反而不利。”
这时,后勤科长苏明良缓缓站起身,神色凝重地提出自己的担忧:“李厂长,随着果冻销量的大幅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必然会急剧增加。为了确保生产不受影响,我建议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否则,一旦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就会陷入困境。”
李松严肃地点点头,认真说道:“苏科长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要和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商深入洽谈,争取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留意其他可靠的供应商,做好两手准备。最好每种原材料都能有两个或以上的供应商,以防在关键时刻被供应商‘卡脖子’。”
副厂长赵西陈这时也站起身来,略显犹豫地说道:“李厂长,我觉得咱们食品厂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一种产品即便再美味,消费者吃多了也难免会腻。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新产品,才能持续吸引顾客的目光。”
提出这个建议后,赵西陈心里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因为这个提议,他之前在食品厂还是刘家产业的时候就提过,当时不仅被毫不留情地拒绝,还遭到了一番冷嘲热讽。
然而,出乎赵西陈意料的是,他预想中的反对声并没有出现。他一抬眼,便看到李松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眼中满是激动。“赵副厂长,你这个提议简直太妙了!咱们食品厂要想长远发展,持续创新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在这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牢牢站稳脚跟。”
赵西陈没想到李松会如此大力支持,眼中顿时闪过惊喜的光芒,激动地说道:“李厂长,既然您认可,那我认为咱们可以立刻着手组建研发团队,高薪聘请一批专业的食品研发人才,同时购置一批先进的研发设备,争取尽快研发出更多新颖美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