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事还影响不到学术会议,朱由校在简单部署后,第二天继续来主持会议。
当然朱由校闲着,其他人开始忙碌起来。
征北伯赵率教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就轻装简行的带着一个小旗的亲卫出发了。
朱由校在整顿军事后,对于武将亲卫做了严格的规定。像是千户一级只能拥有几个类似传令兵的亲卫,卫指挥使可以拥有一个小旗的亲卫,营都指挥使可以拥有一个总旗亲卫。
像是赵率教这种伯爵,也是一个总旗亲卫。侯爵是一个百户,国公两个百户,亲王三个百户。
当然也有例外的,像是英国公这样的,有朱由校的额外封赏,与亲王同等待遇。
所有的武将亲卫都是朝廷发俸禄,凡是私自增加亲卫数量的,以谋反论处。
同时在赵率教出发后,户部开始往辽东囤积粮草武器。天津这边不用,因为离通州很近,这里位于运河尽头,有上千万石粮食储备。
朝廷一片忙碌,又过了三天,皇家学府会议来到了尾声。
这次朱由校根据诸学派的辩论,深刻理解了他们的主张,没有采用哪个单独的学派。
“这些天,朕也将你们所有的主张都听了一遍,都是有长处还有短处。根据目前大明的情况,单一学派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了。”
“还请陛下示意!”
“比如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又或者东林学派的经世致用等,这都是有用的思想,所以朕有意将这些整合到一起,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不过也算好,没有哪个学派被彻底厌弃,即使是理学也是一样。
“陛下圣明!”
朱由校笑着说道,“那就还请诸位留在京城一段时间,朕会派内阁王子清以及礼部尚书龚建群负责主持,翰林院也参与其中。”
“是!”没人会放弃这个机会。
“除此之外,现在‘四书章句集注’已经不适应了,朕有意邀请诸位对从先秦到现在的儒家经典重新修订,作为科举考试标准,同时编撰适应启蒙的书籍,用于各地官学!”
儒家自从成为唯一显学后,一直都在被修改,几乎每个朝代都会修改。
朱由校现在也是做一样的事,将儒学修改成适合大明发展的学问。
至于废除儒家,现在还不到这个地步,也没这个必要。毕竟修改过的儒家学说,也只是挂了一个儒家的名字,内核完全变了。
朱由校会让人将儒学修改到他想要的程度,到时候里面将包容百家,这样也是一种好办法,比废除儒学简单多了。
听到朱由校的话,所有参会人员都是精神一震。
这不就是汉朝白虎观会议做的事嘛,这当然不能错过。别说朱由校开口让他们参与,就是朱由校没说,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入进去。
这可是扩大学派影响力的大事,何况还要编撰启蒙书籍,这影响就更大了。毕竟能考上功名的只是少数,目前大明扩大官学规模也就是为了增加识字的人数,为以后工业发展做准备。
这些做学问的都清楚,论影响力,还得是这启蒙之事。
“遵旨!”
安排好事情后,朱由校就离开了,不过其他人忙碌了起来。
王子清和龚建群按照之前商量的计划,开始给这些人分组,同时将几位年龄大的老前辈作为副手。
这些人的年龄不适合紧张的编书工作,不过作为副手很合适。
毕竟这些做学问的人有时候脾气是真的古怪,他们真上头了,管你礼部尚书还是内阁成员,照样骂的你狗血淋头。就像泰州学派那帮家伙,都是无法无天的家伙。
这种时候,这些老前辈的作用就来了。他们往那一站,只要有人敢骂,那人基本就不用在大明待了。
很快翰林院的人也来了,这些人自从修完光宗实录就基本没事了,适合当官的都被外派出去了,留下的都是不适合为官的。
正好编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朱由校也不想白养这些家伙,所以全都派过来了。
正好皇家学府之前的学生大多都离开了,新一届招生还没开始,而且这里藏书众多,作为着书的场所很合适。
朱由校回宫后,又让人将那些皇家收藏的书籍也送往皇家学府,当然牵涉隐秘的书不在其中。
第二天,皇家日报就几乎用所有版面报道了这次会议结果。
之前每天都有报道,在京城的读书人没资格进去的几乎天天都从日报上了解情况,遇到不赞同的在外面就能吵起来。
这次会议结果影响很大,而且现在要重新修订科举用书,所有有志科举的读书人都是一片哀嚎,因为这说明之前读的基本无用了。
不过也有不少年轻人比较高兴,这让他们和那些比他们年纪大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几乎每天都有大批读书人在皇家学府周围打转,试图提前知道里面的内容。
不过虎贲卫守卫很严密,而且锦衣卫也在看着,一点机会都不给。
朱由校暂时放下这些事,将重心放到了倭国。
这几天又有消息传来,倭国主战派控制了超过六成的军队,得到了大多数藩邦的支持,而且将那个作为吉祥物的天皇拉到了他们那里。
而幕府这边还在争权夺利,可以说是一片散沙,预计年内倭国就会分出胜负。
大明这边,朝廷已经发出指令,前往倭国的商船已经开始减少,同时开始撤离在倭国的人员,只保留几个靠海的港口还有人员驻守。
这些地方有强大的大明皇家海军在,而且基本处于主和派控制中,基本不会有危险。
朱良带着几万大军已经开始前往辽东备战,不过预计今年大明不会出兵。
按照计划,大明将会支持主和派,目前已经起运了不少之前淘汰的武器装备过去,准备卖给主和派。
先让他们内部打起来,这也能削弱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