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原城八十里,走太行山井陉古道,乃是一条兴盛了千年,也存在了千年的古道。
太行山乃是天下屋脊,西靠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自古以来便是晋翼豫交通要冲之地。
井陉古道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后秦皇一统六合,自咸阳开始修筑,连通太行古道。使得大秦帝国不但能更好的控制魏晋,更能将兵锋通过此道,直达辽东。
这条古道,不单是大秦帝国书同文车同轨的代表。
更见证了华夏,数千年来的荣光。
秦将王翦,在此誓师伐赵。
秦皇崩于沙丘,从此道回归咸阳。
韩信在此背水之战,以少胜多。
而在华夏最为昏暗屈辱无助哭泣的岁月之中,当满清的慈禧太后,抛下宗庙社稷黎民百姓仓皇逃窜的时候,也是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哀嚎,在满朝诸公只想着谄媚苟和的时候。
晚清名将刘光才在此,率领麾下绿营残军,拼死抵抗八国联军。
千年古道无声的蔓延,承载着数千年的兴衰荣辱,也见证着不断变换的沧海桑田。
秦人,汉人,唐人,鲜卑人....
契丹人,金人,元人....
无数的人在这条古道上走过,最终都变成了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是过去的他们,是现在的我们,亦是将来我们的后人。
~~
“乘舟楫于运河之上时,我感叹过老祖宗的魄力!”
数千年的古道并不平坦,千百年来铺在地面的条石,早被岁月雕刻得有了棱角,崎岖不平。
朱标李景隆一行没有坐车,而是骑着并不高大的口外马,行走在古道之中。
马背上朱标看着古道两侧,忽巍峨的山巅,忽又宽阔的平原景象,感叹道,“经此古道,不由得要再次感叹,老祖宗何止是有魄力。呵呵,简直是为后世子孙,奠定了万世的基业!”
说着,他看向李景隆,继续笑道,“这基业...就是中华大一统,南北皆华夏!”
李景隆在马背上,闻言苦苦思索。
片刻之后笑道,“还是太子爷您格局高!”
“哦?”朱标纳闷,“此话怎讲?”
“原先臣看运河也好,看这古道也罢,觉得只不过是古人修的而已。方便坐船,方便走路!”
李景隆笑道,“但经太子爷您这么一说,臣才明白列朝历代的老祖宗们,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说着,他感叹道,“臣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而太子爷您....能看天那么远!这就是境界呀!”
“啊?”
朱标又是纳闷,而后咧嘴大笑,“哈哈哈哈!格局?境界?哈哈哈,二丫头呀,你嘴里总能冒出几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词儿来!”
“不是臣嘴里冒出来的!”
李景隆笑道,“是听了太子爷的启发之后,臣恍然大悟,由衷而发的感叹!”
“哈哈哈!”
朱标再次大笑,“好好好!拍马屁的功夫见长了,颇有些雅致之意了!”
“臣粗鄙之人,跟着太子爷您身边久了,自然就沾了您的雅意!”
李景隆又是点头哈腰,歌功颂德。
“那好!”
朱标笑呵呵的,“既如此,今日咱们君臣经此古道,你赋诗一首吧?”
“臣?”
李景隆张大嘴,“臣舞刀弄枪还行?作诗?”
“做不得?你可是少年时就被老爷子赞誉过,贵州子弟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朱标撇嘴,“让你做你就做!”
“是!”
李景隆沉思片刻,“洪武十八年十月初十,曹国公李景隆奉旨,护太子北巡过秦皇古道.....”
“嗯,纪传体!”朱标颔首。
“太行秋风连幽燕...”
“七言绝句!”朱标再次点头,“可!”
“关山北渡辽水前...”
“秦汉唐宋争长短..”
“传承江山万万年!”
“好!”
话音刚落,边上的傅让曹炳何广义等人,已是拍手叫好。
“嗯?”
朱标眼睛一斜,几人顿时偃旗息鼓。
而后朱标又瞅瞅李景隆,咬着后槽牙,“这也叫诗?也就第一句还好些....什么玩意?”
“太子爷见笑了,臣这是赶鸭子上架!”
李景隆羞愧道,“本想吟诗赞天下,奈何肚里没文化!”
“哈哈哈!”
闻言,朱标又是大笑,“这两句可比你做的诗好!”
见朱标兴致颇高,边上的曹炳忽大声开口,“太子爷,既然您如此雅兴,那么臣斗胆,请您吟诗一首,让微臣等也见识见识!”
“呃..”朱标微微沉吟。
“太子爷您是不是渴了!”
李景隆摘下马鞍上的水囊,递了过去,“估摸着驿站就在前头不远了,您再忍忍,到了驿站咱们就能好生歇息了!”
说着,他正色看向曹炳等人,“都警醒着点,别嘻嘻哈哈的!”
“臭小子,一点眼色都没有!”
于此同时,李景隆心中对曹炳暗骂道,“标哥要是会吟,还用得着让我吟吗?他自己不会显摆?”
就这时,古道之上骤然一阵清脆的马蹄。
却是前方探路的一名侍卫,飞马而来。
“太子爷,公爷,前面路上都是人!”
~
人,都是人,都是寻常百姓。
不说衣衫褴褛,但也精神不振面色萎靡。
李景隆朱标纵马前行一段路之后,就见古道两旁树林草丛之中,无数百姓拖家带口,背着行囊和衣而卧,人人都是面带凄苦唉声叹气。
这些人突见一行,衣着光鲜的骑士经过,也是麻木的看了一眼。
“再歇半柱香的时间,然后继续赶路!”
人群之中,有官兵按着腰刀,皱眉大喊。
“这位老总!”
朱标在马背上微微俯身,对着一名看管这些百姓军兵之后,一名总旗打扮的武官低声说道,“这些百姓去往何处?”
那总旗三十五六十的模样,一脸的不好惹,眼神狡黠。
见朱标等人都骑着马,俨然一副富贵模样,口吻虽生硬,但也带着几分客气,“外乡来的?”
“我等是江南人士!”李景隆在马上道,“去北平布政司衙门看望亲族!”
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李景隆之所以补充一句去北平布政司看望亲族,是在暗示眼前这名总旗,我们不是寻常人,你别想着在我们身上占便宜。
果然,一听到布政司这个字,那总旗的面色又是一缓,脸上挤出几分笑意来。
“巧了,这些人也是去北平的!”
说着,他看向朱标李景隆,“奉旨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