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祥瑞
御林军校尉连忙领命:“遵旨,陛下。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如今这军犬不仅在体能与嗅觉上天赋尽显,更难得的是它们极通人性,与训犬将士们配合愈发默契,假以时日,必能在诸多要务中发挥奇效。”
李景炎微微点头,目光在军犬们身上一一扫过,眼中满是赞赏与期许。他踱步上前,一条军犬似是感知到这位帝王的亲近之意,蹲坐下来,摇着尾巴,温顺地望向李景炎。
李景炎轻轻抚摸着它厚实的皮毛,触感粗糙却充满力量,那军犬喉咙里发出舒服的呼噜声,御兽从训犬开始。
正说着,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男子匆匆入内,行至近前跪地叩首:“参见陛下,臣乃司天监监正,昨夜观天象,紫微垣星光异动,似有祥瑞之兆,特来报与陛下知晓。”
李景炎身身姿挺拔伫立,听闻司天监监正所言,微微仰头,深邃双眸望向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泛起丝丝涟漪,遂缓声开口:“哦?祥瑞之兆?卿且细细说来。”
司天监监正身着一袭玄色官袍,腰束革带,上面所佩玉饰在日光下温润生光,此刻他面容紧绷,神色庄重无比,上前一步,先是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大礼,而后直起身,清了清嗓子,才开口道:
“陛下,昨夜臣与司天监诸同僚彻夜值守,观测天象。子时三刻,正南方向天际忽现异动之光,那光芒璀璨夺目,仿若银河倾泄,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意,绝非寻常天象可比。臣等不敢懈怠,即刻查阅古籍,据诸多古籍所考,此乃千年难遇之大吉天象,当主我朝国力昌盛,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一片祥和大吉之景,实乃天佑我朝,乃陛下圣德所致啊!”
言罢,监正再次跪地,叩首谢恩,额头触地,尽显虔诚。
“呦来了,按系统的提示,天地封印又进一步的开始松动了,随着时间推移,异象会越来越多。”
李景炎心下暗凛负手而立,微微颔首,似也在应和着这番吉言,他目光深远,望向宫墙之外广袤天地,片刻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轻声道:
“如此,甚好……”
司天监监正匆匆退下,那微微佝偻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校场之后。
皇帝走到校场中央,一座耸立的高台之上,李景炎一袭劲装,身姿挺拔如松,皇帝李景炎负手而立,龙袍下摆随风轻拂,他目光深邃,凝视着空旷的大场地,片刻后,高声传唤御林军。
不多时,一群身着金色精良铠甲、身姿挺拔如松的御林军鱼贯而入,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
李景炎目光冷峻,凝视着台下整装待发的御林军将士:“平身!”
“谢陛下!”
御林军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手中长枪齐刷刷刺出,动作整齐划一,如林似浪,气势恢宏。
声震四野,铠甲碰撞发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仿若金戈鸣奏。高台之上,皇帝李景炎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今日,朕欲与尔等切磋一番,试一试朕这身武功,置于军阵之中,究竟能发挥几成实力,也好看看与江湖武林中的单打独斗有何不同。”
御林军们听闻此言,先是一愣,相互对视间皆是震惊之色,可很快便又恢复镇定,齐声应道:
“遵旨!”
他们迅速散开,在大殿中央留出一片宽阔场地,手中长枪瞬间握紧,枪尖闪烁寒光,组成一个小型的防御军阵,却仿若临战沙场,气势陡然攀升。
皇帝李景炎不慌不忙,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而后身形一晃,如鬼魅般掠向军阵。他右掌运气,掌心隐隐有真气流转,猛地拍向最前方御林军的枪杆。那御林军只觉一股雄浑之力袭来,枪杆剧震,双手虎口发麻,险些拿捏不住长枪,却硬是咬牙挺住,大喝一声,借势将长枪一横,身后同伴立刻默契跟上,数杆长枪从不同角度刺向皇帝,枪尖织就一片银色光网。
皇帝李景炎见状,左闪右避,身姿灵动,脚下步伐看似杂乱却暗藏玄机,每一步踏出都精准避开枪尖锋芒。但他也发现,与平日在练武场和高手过招全然不同,江湖单打独斗时,对手出招多有迹可循,且只需关注一人的攻势、破绽。
如今面对军阵,御林军们配合无间,枪招连环,一方攻势受阻,另一方立马补上,毫无间隙,自己哪怕能洞察其中一人的破绽,也难寻机会突破,稍有不慎,便会被四周的枪尖所伤。
他目光一凝,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一味闪躲。皇帝李景炎陡然提气,身形拔地而起,在空中一个翻身,避开下方刺来的数枪,同时双掌齐出,雄浑的掌风呼啸而下,直击军阵中心。
御林军们感受到这股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却毫不退缩,前排下蹲,后排踮脚,长枪高举,以枪身组成一个紧密的防御屏障,合力抵御皇帝的掌力。只听得“砰砰”几声闷响,掌风与枪身碰撞,强劲的气流在大场内四散开来,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
御林军密不透风的军阵下,一番激斗后,皇帝李景炎翩然落回地面,气息微喘,发丝些许凌乱,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丝毫没有占到便宜。
一番酣战下来,李景炎额头已布满汗珠,气息微喘,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内力,纵然他体力过人,此刻也难免感到疲惫,双腿似灌了铅一般沉重,内力也消耗大半,恰似逆水行舟后力不继,面对这等长枪步军小阵,想要近身都是难上加难。
李景炎敏锐的发现,这些由系统召唤而来的士兵,个个身形挺拔、面容冷峻,周身散发着一股机械般的冷酷气息,与平日里靠军功或是家世选拔上来的普通御林军截然不同。
当皇帝下达一道又一道指令时,这些系统士兵如同被上了发条的精密器械,毫不犹豫地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整齐划一地迈动步伐,手中的长枪在日光下闪烁着寒芒,向着既定的目标汹涌而去,没有丝毫的迟疑,更不存在讨价还价的可能。
在刚才的对战之中,不经意间,御林军那明晃晃的枪尖好几次都已经直逼自己咽喉、胸膛等要害之处,几乎是转瞬即至。可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凭借着多年来练就的敏锐感知,捕捉到了一丝极为细微的异样——御林军的枪尖竟像是突然撞到了一层无形的屏障,硬生生地顿了零点几秒左右。
这短暂零点几秒的的停顿,他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不久前与六剑奴惊心动魄的对战时刻,彼时,六剑奴那快如闪电、配合精妙绝伦的剑阵将他团团围住,每一剑的刺出都带着必杀的决心。然而,同样在关键时刻,当六剑奴的利刃即将划破他肌肤之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阻滞感,仿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庇佑着他。
如今,再次面对这如出一辙的状况,李景炎心中豁然开朗。看来,这由系统召唤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凶猛、多么不可阻挡,冥冥之中却似有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让他们根本伤害不到身为宿主的自己。
李景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体内的疲惫之感,昂首挺胸,尽显帝王威严。
“退下吧。”李景炎挥了挥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旨!”御林军将士们齐声应和,迅速有序地退下演武场,留下一片空旷与寂静。
李景炎缓步走向一旁的石凳,刚欲坐下,便见太监小福子匆匆跑来,手中捧着一方洁白的锦帕,恭敬道:“陛下,您辛苦了,快擦擦汗。”
李景炎接过锦帕,随意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目光却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小福子见状,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朝中诸事繁杂,让您忧心了?”
李景炎微微摇头,并未作答。
李景炎平复了一下情绪,转而问起,身旁的锦衣卫千户,道:“神机营新研制的火炮,训练进展如何了?”
前世,景炎知晓火器之威,足以改变战局。这神机营便是他寄予厚望,全力打造的一支精锐力量,辅与公输家的霸道机关术,绝配啊!
锦衣卫千户赶忙回道:“回禀陛下,按您的旨意,神机营日夜操练,如今已有部分将士熟练掌握了新火炮的使用之法,只是火药的供应尚有些不足,还需时日筹备。”
“务必加快进度,不得有误!”李景炎眉头微皱,语气严肃。
“是,陛下。”锦衣卫千户连忙应道。
“还有,派往西蜀的密探,可有消息传回?”李景炎起身踱步,心中牵挂着西疆局势。
西蜀国近来异动频频,似乎有联合之势,意图对燕国边境不利。他此前派出密探,就是为了探清虚实,以便早做应对。
锦衣卫户,回道:“陛下,西蜀国那边路途遥远,且密探传递消息困难重重,至今尚未有确切情报传回,不过微臣已加派人手,催促他们尽快回报。”
李景炎微微点头,心中明白此事急不得。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喃喃自语道:“这天下,终究要在朕的手中……”
“午时了,小顺子,摆驾御书房,之后朕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李景炎回过神来,对小福子吩咐道。
“是,陛下。”小福子应了一声,急忙在前引路,李景炎大步流星,向着御书房走去,身后的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太监小福子,紧紧跟随,尖着嗓子说道:“陛下,今日御膳房新得了些春日鲜蔬,还有江南快马送来的鲜鱼,御厨们正精心烹制,想必能合陛下口味。”
李景炎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哦?春日鲜蔬倒也罢了,这江南鲜鱼可不易得,他们打算如何料理?”
小福子谄媚一笑,回道:“听闻是用了苏杭那儿的古法,清蒸为主,辅以秘制酱料,只取鱼腹最嫩的肉,配上新冒尖的春笋切丝,说是既能尝出鱼肉的鲜嫩,又能品到春日的清爽滋味,今夜保准让陛下赞不绝口。”
李景炎轻轻点头,踱步向殿内走去,边走边道:“但愿如此,朕今日倒也想换换口味。”
小福子忙不迭地跟上,一路碎步小跑,还不忘挥手示意旁边的小太监们各司其职,把殿内布置妥当,准备迎驾。
“小顺子,传膳吧。”进入御书房内,李景炎,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身体,吩咐道。
“遵旨,陛下。”小顺子连忙应道,转身向膳房跑去。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便摆满了石桌。菜品琳琅满目,有鲜嫩的烤鹿肉、清蒸鲈鱼、翡翠白玉汤等等,皆是御膳房精心烹制,色香味俱全。萧御坐下后,却并未急着动筷,而是先闭目养神片刻,调整气息,待身心完全放松后,才开始用餐。
用餐过程中,李景炎依旧保持着优雅的仪态,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都品味得极为细致。他深知,饮食亦是养生之道,暴饮暴食不仅有害身体,更会影响一国之君的形象。
用过膳后,李景炎并未立刻回宫休息,而是在御书房外的御花园,漫步起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朝中的局势、民生的疾苦以及燕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脚下崎岖的石砖石路,如同这复杂多变的朝政之路,需要他一步一个脚印,谨慎前行。
“陛下,今日午后,礼部尚书前来求见,说是关于下月祭祀大典的事宜,需要向陛下请示。”小福子跟在身后,小声提醒道。
李景炎微微,停下脚步:“朕知道了。祭祀大典关乎国运,务必不能有丝毫差错。让礼部尚书准备详细的方案,明日早朝呈上来。”
“遵旨,陛下。”小福子应道。
继续漫步片刻后,李景炎感到一丝倦意袭来。他知道,今日的习武、读书、朝会已耗费了不少精力,身体需要休息调整。
“小福子,朕要午休一会儿,退下吧。”李景炎说道
李景炎刚入御书房内,尚未坐定,就见一锦衣卫匆匆入内,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陛下,边关急报!”说着呈上一份加急军报。
李景炎神色一凛,原本闲适的氛围瞬间消散,他快步上前,接过军报,展开细读,眉头渐渐皱起,眼神中透出几分凝重之色。
良久,他将军报置于案几之上,负手而立,面向殿外,沉声道:“传众臣进宫议事。”
小福子见势,不敢多言,立刻尖着嗓子高声喊道:“传众臣进宫议事——”
声音远远传了出去,在宫墙间回荡。
(本章完)